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共7课)(2022新版).docx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共7课)(2022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共7课)(2022新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能量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材简析】能量是物质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共有属性,也是其本质属性。关于能量,学生在之前的生活及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灯泡发光是电提供了能量,汽车运动是汽油提供了能量,人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他们还知道一些和能量有关的词汇,如电能、水能、光能、风能,由于能量不可见,只能观察到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因此对学生而言,能量又是抽象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此外,不同的能量形式还可以相互转换。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了解让汽车运动起来的能量。以学生熟悉的汽车为例,说一说汽车运动
2、的能量来自哪里。第二,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待物体的变化,关注身边能量的表现形式及它们的相互转换。【学情分析】关于能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灯泡发光需要消耗能量、汽车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与能量相关的词汇,如电能、水能但是由于能量不可见,只能根据日常中的各种现象来逆推能量的存在。同样,他们认为能量消耗以后就不存在了,无法理解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通过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的交流与探讨,知道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认识到能量存在不同的形式。(2)通过对让汽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分析,知道
3、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认识到能量可以让物体发生变化。 科学思维运用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寻找能量存在和相互转换的证据。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分析公园图片中能量形式的活动,得出能量有多种形式,且可以引起物体发生变化的结论。态度责任通过对物体的能量及能量转化现象的分析,感受能量形式的多样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推理,知道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难点通过分析推理,找出能量转化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课后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生公园场景图、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1.谈话,暴露前概念: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哪些能量?你是怎么
4、知道的?2.揭示课题:各种形式的能量。二、探索(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便签、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1.学生活动:分析汽车的能量来自哪里?(1)课件出示:汽车运动的图片。思考:运动的汽车具有什么能量?来自哪里?说说你的理由。(2)小组讨论交流:将讨论结果写在便签上,汇总整理,进行汇报。(3)小结: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等都是能量,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板书:各种形式的能量)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汽车情境导入教学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头脑风暴交流常见的能量形式,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通过整理汇总纠错,帮助学生初步建构“能量存在多种形式”的具体概念,并且通过汽车运动与机械能的关系,初步将“
5、能量”与“物体变化”两者相关联。2.学生活动:除了这些能量形式,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些能量形式让这些物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1)活动指导:教师出示活动记录表,以电风扇为例,向学生介绍活动手册表格如何填写,特别要强调写清楚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使物体发生的变化。(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记录单。(3)小组讨论交流,修改记录单,得出结论。(4)观看视频并尝试解释:学生观看视频超声波清洗仪的使用,结合视频中的现象分析解释超声波清洗仪清洗时具有的能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析推理不同物体具有的不同能量。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呈现声能的存在,较好地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感受分析,完
6、善学生对能量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三、研讨(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公园图片1.小组讨论交流:身边存在的常见的能量表现形式有哪些?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中。观察到的现象能量的表现形式物体发生的变化发光的电灯电能灯泡发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能)水变热了超声波清洗仪电能抖落镜片上的脏东西磁悬浮列车磁能列车运动了炒菜热能菜烧熟了2.分析研讨:结合记录表中的信息,说一说这些能量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电灯:电能光能电视机:电能光能与声能汽车:化学能机械能3.归纳小结:物体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往往伴随着新的能量形式的出现,也就是从一种能量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形式。设计意图通过班级交流,
7、以丰富的实例完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能量形式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将“能量”与“物体发生变化”这两个概念相联系,进而明白物体发生变化时总会伴随着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思维能力。4.学以致用:出示公园图片。练习:找一找,公园里存在着哪些能量形式,并说说能量存在的证据。学法指导:你可以试着用公园里,存在着( )能,证据是()的句式来表达。设计意图以班级记录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能量形式及之间的转化。运用公园这一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尝试分析解释其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和能量形式及转化,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四、拓展(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后统计表调查并记
8、录家中的电器使用情况。查看并记录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容量等信息,并将它们记录在记录表中。 设计意图电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能量形式,通过调查家用电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能量的消耗与转化,为下一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做好铺垫。【疑难解答】1.学生不知道怎么统计调查家用电器,该如何应对?在教师指导下查看电器铭牌或询问家长获得常用电器的使用功率,或是通过网络查询获得指定型号电器的功率。使用时长可以以一周为统计单位,再取平均值。最后使用“消耗能量=使用时长*电器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2.学生无法感知化学能的变化,该如何做出解释?对于化学能的解释,教师可以用燃烧花生仁得到热能等小实验,
9、来帮助学生理解原来花生仁等食物中存在化学能,最好强调化学能的储存性质,即化学能通常以各种化学药品、化学物质等形式储存,再结合各类实例与图片进行解释。针对化学能的变化,教师要强调一种能量的消耗往往伴随着另一种能量的产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理解。3.如何填写能量记录表?一是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请学生把有代表性的能量形式写到班级记录表中,这样可以让班级记录表所呈现的信息相对丰富完整;二是集体汇总时,鼓励学生对班级记录表的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如果涉及的能量表现形式不全面,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图片,如超声波清洗眼镜、磁悬浮列车等利用声能与磁能这些较少见的能量形式,让学生进行补充记录。【教学后记】
10、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教材简析】物品使用什么能量工作?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物品的能量消耗又是怎样的?这些消耗掉的能量是否可再生呢?这些都是本课研究的内容。教材的主要活动是两个部分:一是分析我们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二是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物品能量形式、能量转化,通过计算物品能量消耗正确看待能量,树立节能的意识。【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能量形式,但是对能量转化的分析仍有难度,结合实际情境分析能力不足。本课在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上,将目光聚焦到家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借它们了解能量形式、能量转化、能量消耗、能源是否可再生等问题。教学中,教师设计观察、
11、体验、资料阅读等活动,运用学生已有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借助学习单,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学习。【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调查交流知道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科学思维用调查、分类的方法,了解家中多种能量形式的存在及电能的消耗。用估算的方法,计算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每天的耗电量,以及家庭一个月的电费支出等数据。探究实践通过实地调查家中的各种能量及其相互转化获取信息,用图表统计描述相关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态度责任乐于对能量进行实际的研究,意识到能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能提出合
12、理的节能建议,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调查家中常见物品使用的能量形式和能量转化。难点尝试分析能量转化、能量消耗,以及能源是否可再生。【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大表、电灯。学生课前调查单,学习单,同类家用电器不同容量、功率等铭牌信息。【教学过程】一、聚焦: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复习回顾:说出常见的能量形式。 2.观察活动:教师出示电灯,学生观察,思考:(1)电灯使用什么能量工作?(2)它工作时使用的能量去哪里了?3.提问:日常生活中除了电灯家庭里还会使用很多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使用什么能量工作的?他们工作过程中能量又是怎样转化的?设计
13、意图用学生常见的电灯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使用的能量以及分析能量的转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主题。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2分钟)材料准备:图片、视频、课件、学习单、资料阅读单、学生课前调查单等(一)观察实验:分析家用物品所用能量和能量转化1.观察活动:学生观察电灯、燃气灶、太阳能热水器、小汽车、电动车等物品。提问:这些物品工作时使用什么能量?这些物品工作时将能量转化成什么? 2.资料阅读:认识天然气、汽油中蕴含着化学能(4.1小节作业本科学阅读)。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4.2小节作业本活动记录1)。4.交流研讨:说说这些物品工作时使用的能量?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分析这些物品都做了哪
14、些工作?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引导学生得出:电灯使用电能,燃气灶使用天然气燃烧的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太阳能,小汽车使用汽油燃烧的化学能,电动车使用电能。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小汽车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电动车将电能转化为动能。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体验、资料阅读中认识家中常用物品的能量形式,分析推理能量的转化,进一步建构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概念,体会人类使用它们让生活更便利。(二)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1.给家用物品分类。(1)分类整理: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调查单,运用课前调查单(4.1小节作业本活动记录)给家用物品按照使用能量分类。(2)
15、交流研讨:说说你的分类结果和理由?2.比一比两家电器的电能消耗(1)资料阅读:同学们的调查单中调查了家用电器的功率。请你阅读书本63页提示部分,了解什么是用电器的功率和电量,并学习计算电量方法。(2)体验活动:根据调查单,计算两个家庭用电器耗电情况。学生进行计算并记录(4.2小节作业本活动记录2)。(3)交流研讨:哪家用电量更多?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类认识到家中常用物品中最常消耗的能量是电能。通过计算比较家用电器的电能消耗,认识到便利的生活需要消耗能源付出经济代价。(三)认识能源是否可再生,节约能源1.资料阅读:电能常见的有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还有核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学生了解火力发电的电能是不
16、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电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汽油等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4.7小节作业本科学阅读)2.学生分组阅读,交流研讨:电能从哪里来?电能是可再生能源吗?我们可以怎样做节约电能?说说天然气、汽油、太阳能是否是可再生能源?我们有什么节能和替代的方法?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资料阅读等方法,认识能量的来源,了解能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能量的消耗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能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三、课堂小结与拓展(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微课1.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
17、拓展资料阅读,阅读书本62页资料,再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汽油小客车和电动小客车的能量来源、能量转化。认识到汽油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对环境有害的气体,使用它需要付出环境代价。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回顾与梳理。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比较汽油小客车和电动小客车的使用,认识到人类在使用能量时会付出环境代价。【疑难解答】1.学生比较家用电器电能消耗时,一方面不认识家用电器铭牌,不能从中获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不会计算电能消耗情况,怎么办?学生要看懂家用电器的铭牌信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可以选取台灯、洗衣机等常见的家用电器作为例子进行讲解,其次指导学生通过观察铭牌信息,获取家用电器功率
18、信息,最后电能的计算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提示”部分进行讲解,并额外补充电能计算公式,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公式时注意数据的单位。计算公式使用“电量=功率*时间”,单位依次为“千瓦时(或度)”、“千瓦”、“小时”。【教学后记】3.电和磁【教材简析】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各种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些能量中, 电和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本课“重演”了科学史上著名的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的过程,正是这个发现,让原本看似互不相关的电和磁建立了联系,由此开启了近代电磁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经历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
19、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加大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小电动机埋下伏笔。两个活动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二、四年级已经系统学习了一些关于磁铁具有磁性和简单电路的知识,对电和磁现象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系统训练,大部分学生对电路的连接不够熟练,对电路短路及其危害理解不到位。这一点会直接影响课堂实验的操作效率,对有磁性的物体能吸引铁,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等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了解两种现象差异。学生首次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如何建构解释电能生磁有一
20、定的难度。【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亲历奥斯特实验,知道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具有磁性,电可以转换成磁。能够应用通电线圈检测废电池并尝试解释废电池是否有电的原因。科学思维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得出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具有磁性的特点,理解电能和磁能的转化。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影响通电导体磁性强弱的因素。探究实践操作体验奥斯特实验,观察、描述、记录短路和使用通电线圈时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变化。态度责任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通电后的导线和线圈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建构电可以转换成磁的认知。难点能对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
21、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废旧电池、教学课件等。学生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短导线、长导线、小灯座、指南针、磁铁、铁钉、作业本。【教学过程】课前热身:使用指南针(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指南针1.认识指南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什么作用?2.使用指南针(1)提问:请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正南方向在哪里?请你用最快的方式找到它。 (2)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3.介绍指南针的使用原理:提问:为什么指南针的指针可以指示南北方向?设计意图课前小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复习巩固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方法,会正确摆放指南针;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运用小磁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
22、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一、聚焦:问题导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指南针、磁铁、铁钉、导线1.体验活动:出示磁铁、铁钉、导线。提问:三者任选其一,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方法让指南针偏转?演示:学生选择方法,并说明理由;教师演示,并追问现象。分析:通过刚刚的小实验,怎样的物质能够让小磁针转起来?设疑:有没有办法利用铜导线,也能让小磁针转起来呢?2.讲述:在1820年的时候,一位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偶然发现,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竟然发生了偏转。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只有带磁性或者铁一类的物质才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而未通电的铜导线不能使小磁针偏转,为后面
23、电生磁实验做铺垫。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指南针、磁铁、铁钉、导线、小灯泡(一)实验一: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1.设疑:让我们来重现一下奥特斯的实验,看看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呢?2.实验指导: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并汇报交流。 4.教师引导研讨:(1)分析:小磁针在什么时候会发生偏转,偏转说明什么?(2)讨论: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什么?说出理由。5.小结:铜导线通电的一瞬间产生了磁,即电可以转换为磁。(二)实验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更明显1.过渡:刚才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你有什么办法来改进实验?2.讨论注意点:这个实验要注意哪些方面?3.教师引导研讨:(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量 小学 科学 新课 标教科版 六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案 2022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