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文稿实录: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10.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文稿实录: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文稿实录: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1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发展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旋律。为落实党中央的新部署,应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2019年初,教育部成立修订组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开展修订。日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已正式颁布。新课标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义务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2、,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适切性,是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教材编写、考试评价的重要指导性文本。本人作为语文课标审议专家组成员,参与了课标修订的讨论和审议,在此分三个方面谈谈学习新课标的体会。一、继承与发展本次课标修订不是“重起炉灶”,而是对2011年版课标的继承和发展。新课标延续了2011年版课标的核心理念和设计思路,同时对语文课标的结构和内容做了调整、补充和完善,从单一的“目标与内容标准”发展为核心素养统领下的“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三位一体的多功能标准,反映了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的新
3、成果。(一)坚持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新课标开宗明义地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要求语文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融入社会、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人文性”强调语文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修养上的作用。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促进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素养是语言运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的统一,2011年版课标把“统一”后的育人目标落实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上,新课标则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二)坚持语文学习的实践性2011年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课标则对“实践性”做了进一步细化阐述,强调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经验性。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语文课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坚持课程设计的层级性
5、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由浅入深,逐步积累提升的。因此,课程设计必须体现语文学习的层级性和梯度。在新课标中,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九条语文学习总目标,然后按“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领域,分别提出义务教育四个学段的“学段要求”。在语文课程内容的规定上,每个学习任务群都从“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规定了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另外,在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上,第一学段注重幼小衔接,减缓坡度,减低难度;第四学段注意与普通
6、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高中课标”)衔接。二、改革与创新本次课标修订的总体思路是:凸显语文课程“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统领,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和结构化课程内容;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推动语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深度变革。主要突破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提炼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本世纪初提出语文课程要实现“三维目标”,这在当时是巨大的进步。三维目标促使语文教学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重视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7、。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但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人们容易把它理解为三个目标或三类目标,使得教学目标的表述碎片化和烦琐化。2011年版课标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但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此次修订,专家组借鉴2017年版高中课标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法,根据义务教育的基础价值和阶段特征,阐释了语文课程要侧重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及其价值。语文课程应重点培育以下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第一,文化自信。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第二,语言运用。培养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培育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第三,思维能力。培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
8、造思维,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第四,审美创造。通过对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培养审美能力,涵养高雅情趣。新课标强调,上述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运用是基础,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相对于2011年版课标“三维目标”的表述,新课标首次明晰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关键要素,并以此为统领,呈现语文课程目标,重组语文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力图使自身成为“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二)探索构建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是三个互相联系又各具功能的概念。课程内容指本课程中学生要学习的对象,即课程规定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和
9、技能,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课程目标指期望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后具备的能力和品格,解决“会什么”的问题;学业质量又称表现性目标,指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解决“能做什么”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对“哪些语文知识和技能应纳入课程”“根据什么原则选择课程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和教学课程内容”没有获得非常统一的认识,在“避免系统和完整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和操练”的掩盖下,语文课程内容其实是缺位的。以前多个版本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课标)都没有对课程内容做出结构化、系统化的描述,只是在课程目标中附带列举某些课程内容,或以“附录”的形式明确某些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载体(常用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文稿实录: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10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 2022 年版 解读 文稿 实录 三维 目标 核心 素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