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学》5章电子教案.ppt





《《材料性能学》5章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性能学》5章电子教案.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材料的疲劳性能材料的疲劳性能n概述概述:工程中许多的机件和构件都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如曲轴、连杆、齿轮、叶片和轴承等等,这些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是疲劳破坏,据统计,断裂中有80以上是疲劳破坏,因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疲劳失效是机件的主要失效形式。研究疲劳失效有重要实际意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寿定寿和延寿延寿。1第一节第一节 交变载荷与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交变载荷与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n一、一、交变载荷及其描述交变载荷及其描述n1 1、概概念念:交交变变载载荷荷是指大小、方向或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或非周期性变化的一类载荷.n 交变应交变应n力力是单位面n积上的平均n载荷
2、.n 2一、一、交变载荷及其描述交变载荷及其描述3一、交变载荷及其描述一、交变载荷及其描述nC脉动循环:m m=a a 0,r0;m m=a a a a,0r1nE随机变动应力:应力大小、方向都作无规则的变化4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n1 1疲劳概念疲劳概念材料在循环载荷的长期作用下,即使受到材料在循环载荷的长期作用下,即使受到的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也会因为损伤的积累而的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也会因为损伤的积累而引发断裂的现象叫做疲劳。引发断裂的现象叫做疲劳。n疲劳过程是指材料在小于屈服强度的变动疲劳过程是指材料在小于屈服强度的变动载荷作用下,经过长期运转而逐渐发生损伤累载荷
3、作用下,经过长期运转而逐渐发生损伤累积和开裂,当裂纹扩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突积和开裂,当裂纹扩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突然断裂的过程然断裂的过程。n2.2.疲劳曲线疲劳曲线n(1 1)疲劳寿命的概念和两种定义)疲劳寿命的概念和两种定义n疲劳寿命疲劳寿命:机件疲劳失效前的工作时间机件疲劳失效前的工作时间5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n两种定义两种定义:A.:A.按循环次数按循环次数 B.B.到破坏所需到破坏所需 n 的时间的时间 n(2 2)疲劳曲线()疲劳曲线(S-NS-N曲线)曲线)n A.A.底循环疲劳区:高应力底循环疲劳区:高应力,明显塑变明显塑变,应力应力超出弹性极限超
4、出弹性极限,循环次数低于循环次数低于10105 5n B.高循环疲劳区:低应力高循环疲劳区:低应力,无明显塑变无明显塑变,应力应力未超出弹性极限未超出弹性极限,循环次数高于循环次数高于10105 5nC.无限寿命区(安全区)无限寿命区(安全区):应力低于材料的应力低于材料的疲劳强度疲劳强度.6n 3 3疲劳破坏的特点疲劳破坏的特点n 疲劳破坏与静载或一次性冲击加载破坏比较具有以下特点:n(1 1)该破坏是一种潜藏的突发性破坏)该破坏是一种潜藏的突发性破坏n 在静载下显示韧性或脆性破坏的材料,在疲劳破坏前均不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呈脆性断裂,易引起安全事故和造成经济损失n(2 2)疲劳破坏属低应
5、力循环延时断裂疲劳破坏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n 对于疲劳寿命的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订寿)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7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n()疲疲劳劳对对缺缺陷陷(缺缺口口、裂裂纹纹及及组组织织)十十分分敏敏感感,即对缺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即对缺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n 因为缺口或裂纹会引起应力集中,加大对材料的损伤作用;组织缺陷(夹杂、疏松、白点、脱碳等),将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二者综合更加速疲劳破坏的起始与发展n()可按不同方法对疲劳形式分类可按不同方法对疲劳形式分类n 按应力状态分,有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拉压疲劳、接触疲劳及复合疲劳;n 按
6、应力高低和断裂寿命分,有高周疲劳(N105)和低周疲劳(N=102105)n 8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n 疲劳断口保留了整个断裂过程的所有痕迹,记载着很多断裂信息,具有明显的形貌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受材料性质、应力状态、应力大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疲劳断口的分析是研究疲劳过程、分析疲劳失效原因的一种重要方法n 如图54所示,典型疲劳断口具有3个特征区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瞬断区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瞬断区9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n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10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n 疲劳源疲劳源是疲劳裂
7、纹萌生的策源地,多出现在机件表面,常和缺口、裂纹、刀痕、蚀坑等缺陷相连但若材料内部存在严重冶金缺陷(夹杂、缩孔、偏析、白点等),也会因局部材料强度降低而在机件内部引发出疲劳源疲劳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其多少与工程应力状态及过载程度有关。疲劳裂纹扩展区:疲劳裂纹扩展区:是疲劳裂纹亚晶界扩展形成的区域11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n其宏观特征其宏观特征:断口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或海滩花样),有时还有裂纹扩展台阶断口光滑是疲劳源区的延续,其程度随裂纹向前扩展逐渐减弱,反映裂纹扩展快慢、挤压摩擦程度上的差异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典型特征,一般认为是因载荷变动引起的,因为机器运转时不
8、可避免地常有启动、停歇、偶然过载等,均要在裂纹扩展前沿线留下弧状贝纹线痕迹疲劳区的每组贝纹线好像一簇以疲劳源为圆心的平行弧线,凹侧指向疲劳源,凸侧指向裂纹扩展方向12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n瞬断区瞬断区 是裂纹失稳扩展形成的区域在疲劳亚临界扩展阶段,随应力循环增加,裂纹不断增长,当增加到临界尺寸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度因子KI达到材料断裂韧性KIc时,裂纹就失稳快速扩展,导致机件瞬时断裂该区的断口比疲劳区粗糙,宏观特征如同静载,随材料性质而变脆性材料断口呈结晶状;韧性材料断口,在心部平面应变区呈放射状或人字纹状,边缘平面应力区则有剪切唇区存在n 13 第二节第二节 疲劳破
9、坏的机理疲劳破坏的机理n 材材料料的的疲疲劳劳失失效效过过程程大大致致可可以以分分为为三三个个主主要要阶阶段段:疲疲劳裂纹形成,疲劳裂纹扩展,和断裂。劳裂纹形成,疲劳裂纹扩展,和断裂。n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1 1、疲劳裂纹的萌生疲劳裂纹的萌生 金属材料的疲劳过程也是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过程因变动应力的循环作用,裂纹萌生往往在材料薄弱区或高应力区,通过不均匀滑移、微裂纹形成及长大而完成目前尚无统一的尺度标准确定裂纹萌生期,低应力时,疲劳的萌生期可占整个寿命的大半以上 大量研究表明:疲劳微裂纹由不均匀滑移和显微开裂引起且通常形成于试件或零件的表面。14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
10、机理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主要方式有:n(1 1)表面滑移带开裂;)表面滑移带开裂;n(2 2)第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或夹杂物本身开裂;)第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或夹杂物本身开裂;n(3 3)晶界或亚晶界处开裂)晶界或亚晶界处开裂如图55所示15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驻留滑移带驻留滑移带: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即使循环应力未超过材料屈服强度,也会在试件表面形成循环滑移带,它与静拉伸形成的均匀滑移带不同循环滑移带集中于某些局部区域(高应力或薄弱区),用电解抛光法也很难将其去除,即使去除了,再重新循环加载后,还会在原处再现故称这种永留或再现的循环滑移带为驻驻留留滑移
11、带(持久滑移带滑移带(持久滑移带 Persist Slip BandPersist Slip Band)n驻留滑移带一般只在表面形成,深度较浅随着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循环滑移带会不断地加宽n 驻留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还会出现挤出脊和侵人沟,于是就在这些地方引起应力集中,经过一定循环后会引发微裂纹 16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2 2疲劳裂纹的扩展疲劳裂纹的扩展n 疲劳裂纹萌生后便开始扩展,其扩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如图58所示n第1阶段是沿着最大切应力方向向内扩展其中多数微裂纹并不继续扩展,成为不扩展裂纹,只有个别微裂纹可延伸几十m(即25个晶粒)长并且随着名义应力范
12、围的生高而减小。随即疲劳裂纹便入第2阶段,沿垂直拉应力方向向前扩展形成主裂纹,直至最后形成剪切唇为止此过程在显微镜下可以显示出疲劳带17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18 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 由于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结构材料的应用远不如金属材料来得广泛和长远,所以对其疲劳破坏过程的研究还很局限及浮浅,以下仅作一般概述n1 1陶瓷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陶瓷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n 常温下陶瓷材料的疲劳与金属有所不同,其含义更广,分为:n静态疲劳、循环疲劳和动态疲劳静态疲劳、循环疲劳和动态疲劳n循循环环疲疲劳劳:与金属疲劳具有相同含义,同属长期变动
13、应力作用下,材料的破坏行为;n静静态态疲疲劳劳:相当于金属中的延迟断裂,即在一定载荷作用下,材料耐用应力随时间下降的现象;n动动态态疲疲劳劳:是在恒定速率加载条件下研究材料断裂失效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19 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陶瓷材料疲劳破坏还有特征:n(1)、常温时,在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或很难发生塑性变形,裂纹尖端根本不存在循环应力的疲劳效应,因此金属材料的损伤累积及疲劳机理对陶瓷材料并不适用但是:疲劳破坏也同样经历了裂裂纹纹萌萌生生、疲疲劳劳裂裂纹扩展、瞬时断裂纹扩展、瞬时断裂的过程;n(2)、疲劳裂纹萌生对表面材料的缺陷或裂缝大小十分敏感;n(3)、陶瓷材料
14、疲劳裂纹对裂尖的应力强度因子不敏感,而是强 烈依赖裂纹尖端的最大应力强度因子;20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4)、裂纹扩展速率还明显依赖于环境、材料成分、组织结构等,其程度远比金属材料高,扩展的寿命过程远比金属材料要短,并呈龟裂状;n(5)、在陶瓷材料断口上不易观测到疲劳贝纹和疲劳条带,循环疲劳断口与快速断裂断口形貌之间差异十分微小,均呈现脆性断口特征21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2 2高分子聚合物的疲劳破坏机理高分子聚合物的疲劳破坏机理 在拉应力作用下,由于非晶态聚合物的表面和内部会出现银纹,因此,不同结构的聚合物疲劳破坏机理也有差异
15、 易产生银纹的非晶态聚合物的疲劳破坏过程主要决定于外加名义应力n(1 1)高高循循环环应应力力时时:应力很快便达到或超过材料银纹的引发应力,产生银纹,并随之转变成裂纹,扩展后导致材料疲劳破坏;22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2 2)中中应应力力循循环环时时:也会引发银纹,并转变为裂纹,裂纹扩展速度比高应力区低;(3 3)低低应应力力循循环环时时:因难以引发银纹,由材料微损伤累积及微观结构变化产生微孔洞及微裂纹,并导致宏观破坏23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对于因应力低或本身不易产生银纹的结晶态聚合物,其疲劳过程可出现以下现象:整个过程,疲劳应
16、变软化而不出现硬化;整个过程,疲劳应变软化而不出现硬化;分子链间剪切滑移,分子链断裂,结晶损分子链间剪切滑移,分子链断裂,结晶损 伤及晶体精细结构发生变化;伤及晶体精细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显微孔洞,微孔洞聚合成微裂纹,并产生显微孔洞,微孔洞聚合成微裂纹,并 扩展成宏观裂纹;扩展成宏观裂纹;24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4 4)、热热疲疲劳劳:由于聚合物为粘弹性材料,具有较大面积的应力滞后环,所以在应力循环过程中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热能,使导热性差的试样本身温度急剧上升,甚至高于熔点温度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发生热疲劳因此与金属材料不同,热热疲疲劳劳常常是聚合物疲劳失效
17、的主要原因是聚合物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n热热疲疲劳劳的的益益处处:疲劳循环产生的热量,有时也可用来修补高分子的微结构损伤如聚乙烯晶片中镶嵌晶块在疲劳初期会变小,随后的疲劳可使其得到修复及稳定25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聚合物疲劳断口上可有两种特征的条纹:n疲疲劳劳辉辉纹纹:对应的是每周期变动应力作用时裂纹扩展值;n疲疲劳劳斑斑纹纹:对应着不连续的、跳跃式的裂纹扩展n 需要指明的是:高分子聚合物的疲劳过程并不总有疲劳辉纹和斑纹出现它们的形成与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加载条件有关26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n3 3复合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性能学 材料 性能 电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