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3课时 反比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共5页DOC).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3课时 反比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共5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3课时 反比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共5页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3课时 反比例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探究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 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教法与学法 教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题反比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
2、“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的,鉴于正比例与反比例在研究意义的时候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教学开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为学生研究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和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奠定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及表达式。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加了正、反比例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正、反比例的认识和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1.说一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投影展示,指名回答) (1)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和底。 (2)总钱数一定,花的钱数和剩余的
3、钱数。 (3)圆的周长和半径。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成反比例的量。(板书课题:反比例) 1.学生回顾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 2.学生完成复习练习。 1.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的人数与站的行数的关系如下表。 每行站的人数与站的行数是否成反比例关系?为什么? 答案: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每行站的人数与站的行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行站的人数随站的行数的变化而变化,且两者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汽车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住房面积一定,居住人口数和人均住房面积。 (3)生产电脑的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天数。 (4)非零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3课时 反比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共5页DOC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单元 正比例 反比例 课时 教学 新人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862840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