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2课时 平均数(2)课题平均数(2)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会用平均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难点是能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为了突破难点,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设计:1.不同观点,引发思考。例2是通过比较两个队踢毽成绩让学生体验平均数的意义,用两队踢毽成绩的平均数可以比较两队哪个队成绩好的情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出不同观点引发思考,在交流讨论和计算中,学生对于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观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不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来完成的。2.联系实际,启发引导。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当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些
2、地方需要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用平均分来判断哪个班的考试成绩最好,让学生体会到了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的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学习目标1.体会平均数可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有关统计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点学会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难点使学生体会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学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调查表 统计表学具准备:调查表 统计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5分钟)1.四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来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9个,第二组投中34个,第三组投中25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2.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怎么做,能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1.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观察统计表,思考问题。1.判断。(1)21、22、23、24、25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23。( )(2)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肯定安全。( )答案:(1)(2)2.期末考试,李明英语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3分,语文成绩是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平均数 条形 统计图 课时 导学案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863204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