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共13页DOC).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共13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共13页DOC).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教学过程:课前交流: 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 ,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 你们能想到好办法
2、帮助他们过河吗?一、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解决生活问题很有策略,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二、导学探究(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 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
3、思? 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
4、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预设2:(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 预设3:(学生回答30+5。) 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
5、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二)分析数量关系 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 (三)列式计算 1、都有办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1)学生自练.(2)交流: 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
6、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吗?拿出作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时间1分钟,开始。 (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 展示1:一起看大屏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对吗?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个,对吗?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展示3:(出示:54=20(个),20+30=50(个) 预设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
7、吗?54算的是什么呀? 预设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怎么想的? 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样?也不错吧? (四)反思总结1、归纳方法。 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怎样算的呢? 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
8、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 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顾感悟。三、练习想想做做1,4,5题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3035404550第2课时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9、。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你能根据所给的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1)鼓号队有男生8人,女生10人。(2)苹果有8只,雪梨的只数比苹果多3只。(3)小汽车有2辆,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3倍。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策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2)。三、明确学习目标。1、继续利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认识并解决线段图
10、。四、教学例2.1、出示课件: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2、导学单:(1)填一填: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填在书本第74页的线段图中;(2)说一说:对照线段图和同桌说说题意;(3)比一比:你觉得线段图和文字比,有什么好处?3、导学单:(1)想一想: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出什么?(2)算一算:在课堂练习本上列式解答;(3)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4、议一议: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5、比一比:两道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五、基本练习。课本第75页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六、巩固练习。课本第75页想想做做的第二至四题。八、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练习十(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解决问题 策略 教案 苏教版 13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