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5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案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5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案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5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案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42,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和P44“练习九”第5、9题。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通过操作和观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3.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关于6、7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圆片、07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已经会算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2、6和7的加减法)二、创设情境,构建加法模型1.创设情境,双向观察。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一边站5人,一边站1人。师: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列出算式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5+1=6和1+5=6两道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想一想,为什么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师小结: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从左往右看,同学们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同学们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这是一个现实情境,是一个易于学生双向观察的立体空间,也是本课学生所要学习的“一图二式”的生活原
3、型。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便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2.阐述算理,对比概括。师:这两个算式结果为什么都等于6?你能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理由吗?学生自主动手摆圆片,同桌交流后汇报。【教学提示】注意指导学生用摆学具的直观方式感受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后得数不变。【学情预设】展示学生摆的圆片,引导学生理解5和1组成6,所以5+1=6;1和5组成6,所以1+5=6。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都是1和5,得数都是6。不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师小结:交换加法算式中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3.列举算式,回归
4、图形。(1)列举和是6的加法算式。师:请大家用6个圆片分别摆一摆,还能写出哪些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同桌之间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写算式。【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2+4=6,4+2=6,3+3=6。如果没有学生说出0+6=6,6+0=6,教师可以加以提示。(2)列举和是7的加法算式。师:请拿出7个圆片摆一摆,大家能写出哪些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同桌之间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写算式。【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1+6=7,6+1=7,2+5=7,5+2=7,3+4=7,4+3=7,0+7=7,7+0=7。师:请用自己的方式表示3+4=7,4+3=7这一组算式的意思。指导学生明确只要用一幅图就能表示这两
5、个算式的意思。【设计意图】用数的组成来支撑加法算理,同时通过让学生列举算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再回归到图,巩固了加法的“一图二式”。三、自主探究,构建减法模型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上面右图。【教学提示】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表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过程。师: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一共有6个圆,去掉左边的1个圆,右边还剩下5个圆。预设2:一共有6个圆,去掉右边的5个圆,左边还有1个圆。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6-1=5,6-5=1这两道减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计算6-1和6-5时,怎样算才能算得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56 _10 认识 加减法 课时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