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提升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提升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提升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提升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考点:古诗词题材之羁旅思乡诗解析与提升专练 考点: 1.杜甫春日忆李白 2.杜甫月夜 3.宋琬蝶恋花 4.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5.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6.许浑旅夜怀远客 【考点解读】 一、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此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对接教材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通性归纳 常见 标题标题中多含有“
2、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常见 情感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 技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
3、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语言 特点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
4、壮阔而悲凉。让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心境产生无限想象,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还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考题对接】 一、杜甫春日忆李白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颈联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双方翘首
5、遥望的思念之情。 B全诗感情真挚,文笔华丽,字里行间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C诗歌构思巧妙:以赞李白诗歌始,转而思念,以渴望相见、切磋作结。 D杜甫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首诗歌鉴赏之作。 2这首诗开头四句分别从哪三方面对李白诗给予高度评价 一、杜甫春日忆李白【答案】 1B【解析】B项,“文笔华丽”错误,本诗语言朴素、清新自然。 2思想卓异不凡,构思脱俗;风格清新俊逸,非常人可比。 【解析】本题,重点分析前四句,这四句表明作者对李白诗给予高度评价,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
6、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注释】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
7、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 【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第一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的超出一般人。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它的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清新庾开府,俊
8、逸鲍参军。”第二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 借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都是对李白的热烈赞美。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的钦仰。这不仅表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诚挚的友谊。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第三联是说,如今我在渭北独自对着春日的树
9、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想思念。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未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有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的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
10、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末联是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再次会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读完全诗后,作者的无限思情仍在心中回荡。 整首诗杜甫先从李白的诗歌
11、才华写起,交代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的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为此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二、杜甫月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12、注释】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十分独特,诗人欲写思念妻子的心情,却不从长安这边说起,而是借助想象,写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自己,一个“独”字,借妻子之孤单、寂寞和忧愁,实写自己。 B颔联写年幼的儿女陪着母亲看月亮,却不解母亲的思念之情。这一联也表达出作者对儿女深深的思念之情。 C颔联以儿
13、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天真的儿女除了增加她的负担,又能有什么帮助呢? D尾联“双照”与“独看”相呼应,想象妻子对月泪流满面的情景,流露出盼望早日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2诗歌的颈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分析。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二、杜甫月夜【答案】 1D【解析】D项,“想象妻子对月泪流满面的情景,流露出盼望早日与妻子团聚的心情”错误,“双照泪痕干”,月光照着你我尽把泪痕擦干,是写诗人与妻子双双对月泪流满面的情景。与首联“闺中只独看”,妻子“独对”鄜州月
14、而思念诗人的情形形成对比,从侧面表达诗人盼望团圆与痛恨战乱的心情。 2妻子思念丈夫,夜不能寐。雾气沾湿了云鬟,月光浸凉了玉臂。月夜凄冷,望月愈久,思夫愈切,月色愈好,烦闷愈多。这一联写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深切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解析】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写出夜晚雾湿月光寒,妻子对月思念,夜不成寐的画面。这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想象妻子正思念自己,这种对写法,写出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深和因战乱而不能相聚的悲伤。 3用得格外生动形象的两个字是“湿”和“寒”。“湿”“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表现了妻子对诗人的忆念之深而“独
15、看”之久,“湿”而“寒”浑然不觉;“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反照诗人看月之久,忆念之深的痛苦现实;“湿”写云鬟,“寒”写玉臂,诗人心中妻子的美好形象正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情深爱切,思念之苦、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确定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的两个字是“湿”和“寒”。 然后解释两个字的意思,“湿”写云鬟,“寒”写玉臂,“湿”“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提升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高考 语文 古诗词 考点 思乡 提升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