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人民服务》.doc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精选17篇) 为人民服务 篇1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盛、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课前预备 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沟通,导入新课 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板书课题)
2、,信任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熟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检查读课文,留意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学相互推举读,老师鼓舞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现自己。 4.默读课文,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预备与同学一起沟通。 三、同学沟通,理清思路 依据同学沟通,老师引导同学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是围绕什么来讲的?(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 2.文中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从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a、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b、正确对待批判,为人民利益坚持改正错的。c、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士
3、气,相互爱惜,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同学的疑问,预备下节课共同解决。 同学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等一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质疑入手,品读课文。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带着上节课疑问,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句子画一画,简洁作一下批注,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熟识事例来介绍。 1.同学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换自己看法,预备在全班沟通。 二、相互沟通,突破重难点。 1.依据同学汇报,出示重点句子,谈自己体会。 结合生活熟识事例谈自己对生死观看法。(同学可从李大钊或郝
4、副营长等熟识的事例谈谈对生死观的理解)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引导同学读出自己的体会。 引导同学读好二段。 同学们理解的很好,出示课件“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方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三层意思:1.总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怕别人批判;2.是阐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或缺点;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指读课文 出示重点句子“我们的干部要关怀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相互关怀,相互爱
5、惜,相互关心。”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由于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要搞好团结,相互爱惜,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读课文1段,谈谈各自理解。从“完全”、“彻底”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齐读1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学校阶段首次接触的一篇谈论文,说一说你领悟到什么?(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 2.“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一篇闻名演讲,同学们赶快用自己喜爱方式把课文背诵下来。 四、说演结合,提升素养。 调查搜集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事迹,在下次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学校 郑淑丽) b案 教
6、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日,我们连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倾听.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二、激发爱好,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毕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留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索: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7、? 3.沟通初读收获 a 认读生字词 b 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c 沟通争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是怎样层层深化,进行详细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索: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a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 b 再读开头,感悟写法。(直接点题,亮明观点) c
8、依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 )、( ),是(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 )的,是彻底地( )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a 默读,思索: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b 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c 依据同学发言,顺势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斗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常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
9、们你说的方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判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我们的干部要关怀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关心。”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悄悄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斗时期,倾听着毛.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勇敢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富强与富强。今日,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
10、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其次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判”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纳了什么方法来增加劝说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愿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沙河镇二小 杜彩云) 为人民服务 篇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
11、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详细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2、学习文章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段式,并练习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情导入 1、同学们,通过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日,我们连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倾听.的深情演讲。 2、板书课题: 为人民服务 同学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
12、学思索: 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2、同学汇报预习内容。 (字词、主要内容、查找的资料等。) 三、品读课文 1、回顾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是什么?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自学好了之后小组沟通。 3、集体沟通: 当同学沟通完某个自然段后,老师引导同学归纳本自然段写了什么以及在表达上的特点。 4、看板书总结: 本课围围着第一自然段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写了三方面内容: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判;要搞好团结。这就是谈论文的结构形式:先总论后分论。 板书: 总分 5、其实这种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形式在本课的自然段中也有所体现,你们发
13、觉了吗? (生:第2、3自然段。) 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是如何先总的阐述观点,再分层论述的? 指名回答。 根据这一自然段“先讲再讲接着讲最终讲”自己练习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段落层次。 再指名说。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演讲的语气): 自读、指读、齐读。 集体背诵。 四、返顾整体 1、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与本课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老师总结: 这是一篇谈论文,毛.围围着“为人民服务”的观点采纳了先总论再分论的结构形式,把几个方面的意思像层层剥笋一样,一层一层讲得特别清晰。他在讲其中一个方面的时候,也采纳了这种结构形式,使文章观点更有劝说力,结构更加
14、严谨。 五、读写结合 1、出示演讲要求,指名读: 观点明确,语言清晰流利。 恰当仿照课文其次自然段的写法。可以引用,可以举例。 话题: 从本课学习的“谈批判、讲团结、生命的价值”中任选一个话题。如:“生命诚珍贵”“团结就是力气”“正确对待批判”等。 2、自列提纲后小组沟通。 3、指名在全班内演讲。 六、拓展延长 屏幕出示诗歌怀念张思德,师生齐读。 为人民服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同学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2.体会围绕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
15、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预备:cai课件、收集有关资料、自制空白小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自同学字新词。 2、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读议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党的根本宗旨。 教学过程:(略)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课件导入。 导语:(略) 出示配音课件: (1)周总理一夜工作图。(2)清洁工夜扫大街图。(3)吴天祥热心助贫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略) 1.同学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索他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主要意思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老师巡回辅导。 三、分层探究,合作沟通。 (一)同学自
16、读自悟,说、读、议结合。 1、学法提示:默读课文,批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试着凭借自己的力气去理解它。 2、同学自读自悟。 3、汇报自学所得,说、读、议结合。 (二)小组合作探究,说、读、议结合。 过渡:(略) 1、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回辅导) 2、沟通学习所得,说、读、议结合。 (三)班级合作学习,说、读、议结合。 过渡:(略) 1、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2、全班合作探究、沟通所得,说、读、议结合。 作答重难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是通过哪些重点词句体会的? b出示课件,指名推断: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c结合
17、课前搜集的材料,指名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a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是通过哪些重点词理解的? b出示课件,帮其理解。 四、回归整体,明确内涵。 1.小结过渡。(略) 2.思想升华,渗透训练。(略) 3.同学谈感受。 4.同学互赠卡片。 总结:(略) 附:板书设计 完全彻底(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正确对待生死) (主要意思)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批判) 提高士气,团结互助(正确对待困难、同志) 为人民服务 篇4 为人民服务教学杂谈 【广东省广州市华美英语试验学校黄茳】 语文教
18、学中渗透德育训练点滴谈审题悟意,渗透德育训练 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从课题看就有着很强的德育训练意识,抓课题悟文意。让同学了解张思德同志的故事,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感悟文本含义渗透德育训练,使同学受到这样的训练:“为人民服务”是从小事、身边的事做起,我们学校生也可以做到,而且能做好,从而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为人民服务教学谈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双新学校黄贤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读课文,是.同志在.警备团进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如何将老课文上出新意,如何在这篇课文中深化地挖掘出课文的内涵,这些都是我们重新拿起这篇课文时所思索的问题。 为人民服务
19、全文很短,只有五六百字,但内容特别丰富、深刻。全文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判,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路非常清晰。通过自己的反复诵读,觉得这篇课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训练的极好教材。 依据课文内容设置了学问、情感、力量三个目标: 1、通过学习,让形式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中“固”、“或”的意思。了解“固”的古义与今义的区分。 2、让同学了解什么样的死
20、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是轻于鸿毛。 3、让同学知道一般人应怎样为人民服务,培育形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育同学收集信息合作沟通的力量与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 以上4点都是。 教学难点: 让同学知道一般人应怎样为人民服务。 这篇谈论文说理性很强,不太符合现在同学的口味,应怎样上呢?设计前我作了调查,百分之八十的同学不喜爱这篇课文,觉得它枯燥无趣。怎样才能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让同学理解课文的内容,并真正地受到革命人生观的训练,培育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说:首先我直接导入,复习旧学问,回忆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全文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后,让同学说说文中印象深刻的
21、句子,引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随后让同学说说自己对“固”、“或”字和句子的意思。 谈:同学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让同学思索为什么古人把死与泰山和鸿毛联系在一起,让同学理解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是轻于鸿毛。课件出示死重于泰山和死轻于鸿毛的人物图片。(死重于泰山的有.、诺贝尔等名人、伟人;死轻于鸿毛的有希特勒、拉登恐怖分子等)紧接着我让同学沟通自己收集到的人物及事迹。让同学了解死重于泰山和死轻于鸿毛的人物,丰富同学的积累,知道这些名人、伟人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问:课件中出现的都是一些名人、伟人,同学确定也会说出一些名人、伟人的名字,那一般人能否为人民服务呢?
22、我叙述李素丽、徐虎、张思德同志的事迹,让同学理解他们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请同学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为人民服务呢。 练:通过句式练习:为人民服务,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说出来。让同学理解为人民服务不分大小事,不分时间,不分年龄等 读:同学用最喜爱的方式读最喜爱的段落或句子,并试着背诵,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 为人民服务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新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同学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交待目标 同学们,你们记不
23、记得建国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盛况吗?江.亲切慰问的话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听到的是战士们铿锵雄壮的话语,至仿还回荡在耳畔。那么,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今日,我们就学习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谈论文,是我们新接触的一种文体,谈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的文章。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盼望同学通过本音标学习,能体会谈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之处。 板书: 为人民服务 二、预习检查 1、简介写作背景。 2、介绍书中的人物。 三、自学 下面大家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自学中有什么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自学汇报 1、汇报字、词、句,师随机点拨。 2、提出在自学
24、中没有弄懂的问题。 五、小组争论 各小组讲座本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组长同学做好记录。 六、汇报沟通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下次到一起来了。 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哪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哪些人的死是比鸿毛还轻的? 4、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5、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肯定会兴盛起来。 6、
25、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果、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士气。 七、质疑 1、李鼎铭先生是在怎样状况下提出“精兵简政”这条建议的? 2、全文是围绕哪一中心论述的? 3、为什么要把开追悼会作为一个制度?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时提出这个问题 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果,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士气”这士气从哪里来? 八、朗读课文,体会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怎么样活着才有意义? 2、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中心,喜爱读哪段就读哪段。 3、指读。 九、总结 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总结: 这篇课文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论述了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盼望同学们长大后都能
26、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人。 十、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为什么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生死 怎样正确对待批判 正确对待困难 为人民服务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六班级第十二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是.在.警备团进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与红军,经受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当.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9月8 日,.警备团为他进行了追悼会。毛.同志在会上作了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学校阶段的最终一个学期。进过前几年的学习,同学已经具有了肯定的自学力量,学习本组
27、课文要尽可能地让同学独立的阅读思索,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沟通争论,并且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训练的极好材料。在同学把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同学顺着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熟悉思路清晰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复杂句
28、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索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时支配】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学习其次、三自然段;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在省个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里都镶着五个字,在每个公安厅里也镶着同样的五个字,在许多的政府部门里都镶着同样的五个字你知道是哪五个字吗?同学回答,老师板书:为人民服务。 2、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
29、指导:这源于毛.的一次演讲。一九四四年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发表了作了的演讲,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的演讲,是.民本思想和*思想最绚烂的展现,这篇的演讲从一九四四年以来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质疑一:一个字“死” 1、 提问:我认为全文大部分内容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你觉得是哪个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课文,想一想: 2、 老师范读课文。 3、 同学思索、回答: 4、老师正面确定之后引入“死”字(假如没有同学提到老师可以直接给出)。提问:你想一想老师(这位同学)为什么用这个字来概括呢?从哪些方面考虑的呢? 5、同学思索、沟通、争论; 6、老师指导:1、文章是为了追
30、悼张思德同志的,本文是因“死”而来的; 2在文中重点讲了“死”的意义; 3在文后谈到了“死人”的是常常发生的,“死”得其所,还有尽量削减不必要的“牺牲”; 4在文章最终还谈到了以后我们“死”人了怎么做的问题。 7、小结:文章是在追悼会上的演讲,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死的问题,并从这个问题深化到为人民服务以及全党全军以后应当怎么做的问题上来。 三、再读课文,深化学习 (一)质疑二:两个方面 1、提问:文章写到了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是哪两个方面呢? 2、同学思索,点名回答;(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1、有价值的死;2无价值的死。) 3、提问:关于死的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毛.是怎么说的?在书上划出来。 4、老
31、师指导: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1、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2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5、指导: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介绍张思德同志);指导读最终一句。 6、小结:只要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牺牲,由于为了人民死了也是光荣的。 7、齐读其次自然段。 (二)质疑三:三个人物 1、提问:在毛.的演讲中一共提到了三个人物,是哪三个人呢? 2、点名上黑板来板书三个人的名字:张思德、司马迁、李鼎铭(指导写字) 3、提问:这三个人物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呢?请你划出所在的句子。 4、点名回答。 3、提问:毛.提他们的目的又何在呢? 4、同学再读课文,思索、沟通; 5、归纳、指导:(1、张思德:指出他的死是光
32、荣的,追悼他;同时也给全军树立了榜样,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为人民服务,读两句提到张思德的话,体会毛.的赞扬和号召;2、司马迁:引用他的话来说明人死的目的(讲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指导读这一句3、李鼎铭:是用他提出来的“精兵简政”的看法,来证明我们是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引例:周总理也提出了许多为人民的好建议,怎么不提他呢?) 同学在思索回答毛.提李鼎铭的目的上可能有难度,围绕“李鼎铭”重点讲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 同学思索: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先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由于所以(因果)假如
33、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每句说的是什么? 其次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判和看法,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2)这段的中心句是?(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肯定会兴盛起来。)指导本段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规律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和通过举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特别紧密。先讲不怕批判再讲不讲究批判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所以,毛.提到“李鼎铭”先生就是为了说明“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
34、的,改正错的”的这个观点。 四、复习巩固 提问:其次自然段中心句是哪句?是怎样围绕这个主要意思进行论述的? (第一句是中心句;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详细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终确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小结:我们可以借鉴围绕这一个主要的意思进行一步一步的论述,把自己的观点说明清晰。 结束语:大家说老师我今日是干什么来了?(为人民服务了!) 为人民服务 篇7 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 (泉州市培新学校 吴琼瑜) 一转瞬,从教近十年了,公开课也做了不少。对于公开课,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新理念的
35、尝试,一种抱负的追求,一种艺术的雕刻是阳春白雪,是冰山雪莲,是孔雀展屏。然而,当教研员让我在区际沟通 和谐共进沈河、和平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着实感到困惑了。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词。可是我始终在想:这篇课文同学能喜爱吗?教材为什么要选这篇课文?时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同学是否完全接受?况且,本文的第四、五两段好像与前面几段论述的不是一个问题,分析起来有肯定难度。这样一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同学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们毕竟应当教给同
36、学什么? 经过对教材、同学等反复的思索与沉淀,我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节演讲课:让同学感知演讲词针对性、启发性、感染性的三个特点,从而能够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针对教学目标,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演讲词的结构、语言,紧紧抓住严密、精确、有表现力这几个词语来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从而把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在上课过程中,同学们热忱的反应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这更多应当源于他们对于演讲这一的宠爱,这篇课文完全成为同学们学习演讲词的一个载体,因此,他们乐于朗读、品尝、分析、总结,并把学到的学问在即兴演讲中加以运用。 回顾这一节课,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让语文课语文味儿十足 总以为只有古典诗歌教学
37、过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够让语文课语文味十足,其实不然,语文应是听说读写的结合,要让一堂课更具有语文气息,不仅要让同学感受到语文的美,还应当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提高同学的语文力量和语文素养。 (二)让语文课有用起来 语文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同学学问,更重要的要培育同学的语文应用力量,鉴赏的力量、表达的力量、沟通的力量面临现代.中交际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让语文有用起来。 (三)让同学思维动起来 有时候,一些课堂热喧闹闹,师生和谐开心,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缘由,同学并没有仔细深化的思索,因此语文力量提高比较缓慢;我们应当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让同学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 (四)让课堂环节敏捷、高效 我们
38、学习、领悟课改的新理念,我们更关注这些新理念的落实,关注新课改的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遭受了一些困惑与尴尬。忽视语文教学特点而过分追求新形式,会让我们的课堂走入误区。如何让课堂环节敏捷、高效,带给同学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语文课,我们毕竟应当带给同学什么?应当是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公开课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收获。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学校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4课。此文是.同志在.警备团进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分层进行了论述。
39、这种无故事情节、无华丽辞藻的文章,对学校生来说是无趣的,可我在教学时却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乐趣。 教学片段:开追悼会的目的的记录。 文章引用: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求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予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文章,想想从中你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同学:我体会开追悼的目的是寄予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师:说得很不错,有哪位同学再来说一说? 同学:通过学习这一段,我读懂了:毛.能公平待人。他认
40、为人没有凹凸贵贱之分。不管是谁,只要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们都要给他开追悼会。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我们就要为他开追悼会。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了。 同学:我也认为开追悼会是为了歌颂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寄予我们的哀思。 师:你特殊爱动脑筋,这句话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大家禁不住为你喝彩。 同学:我体会到了开追悼会既可以劝慰死者的家属,又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他的精神。 师:你的表达很清晰,大家一听就懂 同学:我从文中读出毛.是个极其聪慧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的革命势力并不强大,毛.就用为死者开追悼会的方式让人民都团结起来,这样一来,革命力气就会渐渐增加,一举
41、歼灭敌人,解放解放全中国。 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扬效果,并注意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同学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要让同学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老师应当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同学。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白这节课的支配是合理的,同学学到了学问,老师教的轻松,收到了实效。从同学的发言中可看出,他们对此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同学为何对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彻的理解呢?简洁地说,他们已经初步把握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肯定的学习力量。 长期以来,我注意对同学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力量的培育,进行了读-想-谈学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己去讨论,老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同学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老师才去调兵遣将关心他。这种模式营造了让同学主动地获得学习的胜利,同时激活了同学的思维力量,自学力量进展也得到了提高。他们可以大胆地去发觉、去想、去说。 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来自.。 为人民服务 篇8 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同学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