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与技能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树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重点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及效果。难点1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2引导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和作者倡导的格物致知精神吻合。2对话讨论。通过
2、对话理清思路,明确论证方法。质疑交流难理解的问题。3语文活动。设计语文活动突破难点,让学生一方面体验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树立信心: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积极地观察探究实验,你也能成为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锻炼学生搜索论据资料的能力、写小议论文的能力。1王阳明的画像。2丁肇中的获奖答辞。1课时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了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
3、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用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这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彷徨袖手旁观一帆风顺2默读全文,思考: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当今的世界环境?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说出自己的见解。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有
4、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在此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指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教育网共4页DOC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教案 新人 第二 教育网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864087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