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回延安》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回延安》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回延安》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2课 回延安【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3.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难点 :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党中央就设在这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里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是它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
2、,贺敬之就是其中一位。这里,如同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全国人民英勇奋战,抗击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这里,代表着幸福与希望,是生活在白色恐怖下的中华儿女心之向往的人间天堂。你知道这是哪里吗?是的,这就是延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听听作者再回延安时唱出了怎样的心声。二出示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3.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三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
3、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2字音:盏(zhn ) 登时(dng sh) 糜子(mi zi) 油馍(yu m) 脑畔(no pn) 眼眶(yn kung)3.词语:几回回:一回又一回。登时:立刻。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4解题: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
4、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5.知识链接:信天游: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节内押韵。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四整体感知:活动一:激情朗读:1自读。勾画节奏与重音,思考各部分应该投入怎样的情感。提示:如何有感情朗读诗歌?(1) 感知诗文内容,积极投入感情;(2) 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把握朗读节奏与重音,读出韵味。 明确情感: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兴奋;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
5、,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2.指几名学生朗读,班级评价。3.班级再次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内容及情感。活动二:感知内容:1本诗题目是“回延安”,全诗分五个小节。那么,围绕回延安,作者组织了哪些素材表达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呢?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给这五部分拟个标题。示例:(1)回延安抒写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2)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3)话延安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景(4)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5)祝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延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回延安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延安 同步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