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虎门销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虎门销烟.doc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虎门销烟 7虎门销烟(精选15篇) 7虎门销烟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把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同学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养成训练训练点 培育同学抓重点语句乐观思索的习惯。 教具预备 鸦片战斗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备:观看鸦片战斗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1.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由于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久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
2、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同学的爱国情,引出仆人公林则徐) 3.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同学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熟悉,引导同学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水泄不通 历史 装饰 立刻 宏大壮举 (2
3、)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把握状况。 (4)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喧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5)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大事?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同学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宏大壮举是指宏大的举动)(板书:宏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宏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
4、意思?(雄壮、气概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宏大壮举。 2.学习其次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大事的壮? (2)读后沟通。引导同学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丽体现了大事之壮。 a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敞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b隆重,虎门寨装饰得格外壮美,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丽、隆重) c 销毁的鸦片数量多。(板书:二百多万斤 二.天)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当怎样读?先让同学自读感悟,然后试读,老师依据同学读的状况
5、,组织评议,老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同学读出场面的壮丽、隆重,特殊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丽、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宏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宏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板书:经过)让同学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大事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沟通。 指导诵读:读出气概,显示出壮来。 先同学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教导,最终齐读。
6、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挨次,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宏大壮举。指名读。最终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当怎么读? 老师点拨: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气震动中外。 (4)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同学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
7、斤朗读体会宏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老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终齐读。 (3)说说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4)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一天 1839年6月3日。 (师小结: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动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宏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行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学法练笔 1.齐读
8、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举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提示同学留意是把一件事分步骤写详细。) 2.同桌相互复述课文。 教后反思: 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在教学中我时时刻把同学的心情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引领同学专心地、细细的品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深深的感受虎门销烟是壮举?同学在细读课文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销烟前人的多而广,抓住了其次自然段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等词读悟出了人多而广;其次是感受到了销烟的隆重、壮丽,让同学自己读了其次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9、看出场面的隆重、壮丽,然后让同学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觉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同学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概读出来;最终让同学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同学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同学们读得气概磅礴,震撼人心。 不足之处: 孩子们在完成课后练习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续写时,大部分孩子都是简短的一两句话,不能大胆绽开想象。可能孩子们在课前对林则徐的了解还不够多,还要进一步引导。 7虎门销烟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10、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挨次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熟悉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同学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课前预备 阅读学校语文拓展阅读上的智斗义律 作业设计 1.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中心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预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的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简介林则
11、徐。 2、板题、解题 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危害,理解“销烟”。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状况。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指名领读 师生提示留意: 寨 渣 (翘舌音) 轰 (后鼻音) 讯 盐 斤 (前鼻音) 2、出示争论: (1)“喝啊,叫啊”的“啊”读轻声; “身着朝服”中的“着”读“ ”,“朝”读“ ” “倒下去”的“倒”读“ ” “格外”的“分”读“ ” “一担担”的“担”读“ ”;“应邀”的“应”读“ ” (2)长句子的朗读 礼台下,| 一侧 | 是身着朝服的 | 文武官员, | 另一侧 | 是应邀前来观看的 | 外国商人。 3
1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思索: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怎样? 四、质疑,适时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讯、轰、侮”按笔顺描红 2、“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范写 3、同学描红、临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讯”共_画,第四画是_,第五画是_。 “轰”共_画,第六画是_。 “顿”共_画,第四画是_。 二、在正确读音下面画“_” 分( )外 应( )邀 朝( )服 倒( )水 身( )着 三、组词 寨( ) 汛( ) 销( ) 壮( ) 侮( ) 赛( ) 讯( ) 消( ) 状( ) 海( ) 塞( ) 迅( ) 稍( ) 装( ) 梅( ) 其次课时
13、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挨次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熟悉虎门硝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同学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具预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听说训练 1、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虎门销烟这一宏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二、精读课文 1、(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值得纪念”。(即不同寻常的日子,发生重大大事的日子,应当记住的日子) 2、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理解有关词语。壮举:宏大的举动。嚣张:
14、邪恶势力上涨。气焰:比方人的威严气概。 (3)说说这一段告知了我们什么?(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行欺侮) (4)学习这两段,你想知道什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多重要呢?林则徐是怎样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的?从哪儿看出中国人民不行欺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剩下来的文章。 3、学习其次自然段 (1)轻声朗读其次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场面轰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场面庄重,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都整齐地战立在台下两侧。)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指导朗
15、读,读出兴奋、感动的语气,体会壮丽的场面。 (4)争论 1)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2)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严) (5)齐读其次自然段 4、学习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1)学习第一层(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概。(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动中外) 2)学习其次层(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 用笔画出这句话,读一读。再对比文中的插图,说说当时工人是怎样硝烟的。(让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出
16、三步:撒盐、抛、倒生石灰。再让同学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挨次,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硝烟的。)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害人的被销毁了,同学们兴奋吗?那当时的在场的老百姓兴奋吗?为什么我们和当时在场的老百姓一样兴奋? 让同学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感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语的理解,想象当时欢声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硝烟得民心,顺民意。 (3)细读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硝烟持续了23天说明白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了什么?(说明销烟的时间长,数量多,销烟的战果辉煌)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示意着什么?(示意中国人民的力气压
17、倒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5、返读全文,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动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宏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行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中大,而它又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提示方法:理清每一自然段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同学各自练习。同桌练习。 3、指名复述。 四、指导写话(要求:课后题5) 1、指导。先指名读文中带有“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再引导同学想一想生活中分三步以上按先后挨
18、次做的事。 2、同学练写。 3、沟通。 作业设计: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林则徐一声令下,_的虎门销烟开头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背、赤着双脚的工人,_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_下盐巴,_把收缴来的_入池内,_又把一担担生石灰_下去。立刻,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这段主要写_ 2、这段话中表示先后挨次的词语是_。请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上一段话,用上这些表示先后挨次的词语:_ _ 板书: 虎门销烟 销烟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宏大壮举 销烟后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先撒盐 再抛 然后倒生石灰 7虎门销烟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9、,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字只识不写,熟悉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同学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齐读课题)从课 题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吗?它对人有什么危害呢?(依据同学回答相机出示及对人危害的课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 2、指名说说时间 、地点、人物和大事。 3、你了解林则徐吗?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师出示课件:林则徐生平简介。 4、出示词语,检查自读状况。 5、指
20、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6、同桌相互读课文,说说你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7、四人小组复述课文。指名在班上复述。 8、沟通如何识记生字,师范写“寨”、“毁”。 9、描红仿写,师巡察并个别指导。 三、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无能清政府下的中国,让中国白花花的银子象水一样流入了英国人的腰包;,让中国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给中国人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给中国带来耻辱,带来灾难!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宏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记住这个让人难忘的日子? 指名读,齐读。 2、学习其次自然
21、段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平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相机板书:格外壮美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丽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场面的词语画上横线,在表示销烟挨次的词语下面加“ ”,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 (2)指名汇报,相机板书: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3) (出示课件)指名赛读第1至3句话。 (4) (出示课件)指名读第4、5句话,生评价读得怎样,指名再读。 (5)播放销烟视频,酝酿感情。 (6)齐读第三自然段,回味难忘的历史一刻。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
22、名读课文,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男女生赛读。 5、学习第5自然段 自由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出示课件) 指名读,齐读。 师:看着咆哮的潮水将害人的卷走,假如你就是虎门销烟现场的一名老百姓,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民族英雄林则徐,你想说什么呢? 1、 学习第6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宏大的壮举呢? 指名读最终一句话,齐读第六自然段。 2、 小结全文: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虎 门销烟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行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久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牢记这一幕,.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三、延长拓展 1、观赏林则徐的话: (1)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为
23、门墙辱。 (2)生死见命,成败天也。 2、搜集有关林则徐的故事读一读。 3、办一张“远离毒品”的手抄报。 7虎门销烟 篇4 教学要求: 熟悉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同学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师生问好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请同学开小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后) 2、今日我们连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范读,思索 为什么虎门销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宏大壮举? (板书:值得纪念 宏大的壮举) 三、细读其次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其次自然段。想想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很壮丽、隆重? (2)谁来说说? 读后沟通。前来观看的人多
24、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敞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隆重,虎门寨装饰得格外壮美,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争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丽场面。 四、品读三至四自然段,感受销烟的经过。 1、一边读一边思索:分几步销烟的?销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 2、出示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3、争论: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老师为主概括)(其次、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同学自己概括) (板书:撒盐巴
25、抛鸦片 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大事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4、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需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挨次,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5、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6、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当怎么读? 老师点拨: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气震动中外。 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丽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7、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
26、,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同学我来试试 五、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告知大家你留意到什么? 1、引导同学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宏大壮举战果之大。 2、虎门销烟,大快人心,震动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宏大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行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齐读最终一段。 3、师总结: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经商的旗号,把很多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是苦痛,林则徐收缴了他们的鸦片,邀请他们来
27、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行欺侮的!(板书)林则徐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 六、拓展练说 1、老师引导看图:现在,当我们看完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宏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 同学思索争论沟通 鸦片害人,早就应当销毁,虎门销烟为中国人争了光。 林则徐是个功臣,要不是他,唯恐鸦片还不肯定能被销毁。 现在,仍有人在吸烟,多么不应当啊! 对!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我们要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2、结束语 让我们永久记住这值得纪念的日子1839年6
28、月3日, 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个英雄的名字林则徐, 让我们永久记住这宏大的壮举虎门销烟。 下课! 7虎门销烟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把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同学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试验目标: 让同学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同学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预备: 鸦片战斗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支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9、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预备:观看鸦片战斗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由于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久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同学的爱国情,引出仆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同学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熟悉,引导同学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
30、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饰 立刻 宏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把握状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其次至六自然段。 2、激发同学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大事?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同学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
31、思,“宏大壮举”是指宏大的举动)(板书:宏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宏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概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宏大壮举”。 2.学习其次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大事的“壮”? (2)读后沟通。引导同学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丽体现了大事之“壮”。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敞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隆重,虎门寨装饰得“格外壮美”,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32、板书:场面:壮丽、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当怎样读?先让同学自读感悟,然后试读,老师依据同学读的状况,组织评议,老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同学读出场面的壮丽、隆重,特殊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丽、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宏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宏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同学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
33、景的句子。让同学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大事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沟通:“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剧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白中国人民禁烟的顽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大事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同学读出中国人民激扬奋勉之情,读出气概,显示出“壮”来。先同学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教导,最终齐读。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老师为主概括)(其次、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同学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挨次,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
34、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老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头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立刻,”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宏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终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当怎么读? 老师点拨: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气震动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气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
35、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知大家。引导同学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宏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老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行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终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
36、”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举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相互复述课文。 7虎门销烟 篇6 一、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熟悉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同学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熟悉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同学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三:教具预备:挂图四: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三、学习第一
37、段四、小结。1. 出示挂图,争论:(1)这副画上画的是谁?(2)他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他曾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2. 板书课题,进行质疑。1. 老师检查自学状况字音 寨 渣 (翘舌音)盐 斤 (前鼻音)分 担 (多音字)词义 水泄不通 嚣张气焰健步 咆哮 欺侮长句 礼台上,一侧是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长句子中间要停顿,不能读破。)1、自读第一段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3、说说第一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什么样子的日子“值得纪念”的日子?(板书:值得纪念)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1、同学争论林则徐2. 同学质疑思索1. 自学要求:(1)轻声读生字,读准字音。(2)
38、画出新词,想想意思,不懂的查字典。(3)快速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同学自由读课文,并争论问题同学争论让同学初步了解林则徐。激发爱好。考查同学的自学状况。培育同学概括段落大意的力量。作业:一、组词销( )历( )赛( )消( )厉( )寨( )侮( )徐( )壮( )悔( )除( )状( )二、抄写练习第3题的词语两遍。板书:虎门销烟宏大壮举 7虎门销烟 篇7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把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挨次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
39、体会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2、同学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同学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同学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同学通过熟悉危害,激发同学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预备: 同学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资料,还有战斗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情愿与大家一起交谈吗? 同学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沟通。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苦痛,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宏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同学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同学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留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熟悉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留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同学小组合作,互助识字。(老师要留意巡察,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解决。) 小组内相互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同学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熟悉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同学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