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doc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学问:理解课文内容,学写“必、守”。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力量:通过朗读,会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体验人物的品质的力量。 情意:通过朗读理解,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名贵品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名贵品德。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小伴侣们,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课,谁来读一读课题?是谁的扁担?在读“扁担”一词是应改留意什么
2、? 谁再来读一读课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复习生字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你能把这些生字读精确吗? 出示:劝、争、攻、守(读准字音,给绳子找找伴侣,“攻”和“守”是一对反义词)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小节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介绍: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我们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 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其次小节,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出示这一节) 放大:红军要坚守井冈山依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需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经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
3、去挑粮。 抓住词语:储备(理解词语) 自由读读剩下的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 抓住词语: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理解词语)(出示图) 尽管这么困难,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2、重点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我们都知道,朱德爷爷可是我们解放军的(总司令),可是,他却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找一找。 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这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满满的”一词读懂了什么?) 我们能不能怀着一种对朱德爷爷敬佩的语气读好这句话呢? 齐读。 战士们看到朱德爷爷这样做,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
4、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让我们代替战士们劝劝朱德爷爷吧,谁情愿先来劝的? 指名说。 师:可是,不管大家怎么劝,他总是不愿,坚持要去挑粮食。 实在没方法了,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这个方法行不行呢?(不行) 为什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不料) 不料是什么意思呢? 过渡: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是的,你们看,这就是朱德爷爷当年用过的扁担,据说朱德爷爷在刻完了“朱德记”这三个字后,还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要是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判了。这话引得战士们都笑了。小伴侣们想一想,战士们这时候心里
5、会怎么想呢? 出示:大家见了,心里想: 。 是啊,朱德爷爷这种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所以,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谁来读一读? 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粮食肯定牢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过渡: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爷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总司令,肯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小节。 3、拓展延长 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等课外书。 三、生字教学 必:心上一撇。第三笔点偏左一点,第四笔撇要重笔轻收。 守:家内空空寸来守。上大下小,宝盖头稍宽,“寸
6、”的横画短,写在横中线上 教学反思 开发区试验学校 王亚 朱德的扁担是继要好好学字又一篇介绍国家领导人的课文,它 围绕“扁担”这一种常见的器物写出朱德的故事。 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阔战士对朱德同志的尊敬之情。全篇课文围绕“挑粮”这一中心绽开,突出了“扁担”的故事,给人深刻启发。 课文一开头,我首先交代时间的背景和当时的形式。第一自然段虽然只是简洁几句,却是不行缺少的,为下面描写监守革命依据地、挑粮做作了预备。在其次自然段里,主要写了红军战士为了坚守革命依据地,必需储备足够的粮食,而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程又
7、长又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忱。我在教学这句话时,重点讲解“可是”意思是虽然挑粮有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仍旧争着去,谁都不后退。“每次都”说明战士们哪一词都毫无例外地抢着去,尤其一个“争”字,表现了战士部位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精神。“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这一句话表达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一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我在教学时,引导同学理解句中的“也”、“一道”说明朱德同志并不置身事外表现了他和战士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多么值得敬佩!“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这一句表现了朱德同志挑粮的决心。这里,我着重
8、让同学理解几个重点字词: “藏”说明白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怀,“连夜赶做”则表明白朱德同志既不误明天的挑粮 ,又有决不退出挑粮队伍的意思。而“朱德记”则含蓄地示意了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对他的关怀,这三个字是对战士们好心的回应,也是自己坚持挑粮的决心的表露,使战士们更加尊敬他,也不再“藏”他的扁担了。经过对这些重点的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课文的含义也更加理解了。 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部分生字词,并能正确
9、书写所同学字。 三、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认真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仆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小伴侣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
10、: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读词,依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依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相互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沟通自己读懂的; (5)小伴侣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学问!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同学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
11、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 ”三个字? 5.以同学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需要来认真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依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四周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依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兴奋呀!
12、 (3)引读其次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急)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同学说。 b学习其次自然段: (!)边读其次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沟通: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特别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杨舍玩,大约走40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一个来回不到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想象练习
13、: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当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其次、三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知我们大家了。 (6)、齐读其次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忱。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日,小伴侣们通过自己仔细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朱、志、冈、守 8.
14、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育喜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13课 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 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同志 坚守 井冈山 粉碎 敌人 围攻 必需 生产 一块儿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 扁担 一担粮食(指名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并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理解坚守:
15、坚决保卫,不离开。坚守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过渡: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朱德军长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 请同学自由读其次自然段,然后沟通。(由于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假如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同学沟通 (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特别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画图)、特别难走理解。五六十里会有多远?(把操场与六十里相比,等于300个操场)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
16、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当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知我们大家了。 3齐读其次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忱。 4、(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同学沟通)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让同学完成填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齐读
17、句子) (1)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的,朱德军长没有由于自己是军长就穿的好一点,只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由于自己是军长就挑的少一点,他挑的是满满一担;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他是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可以画画)。你能依据插图和课文内容用一样一样一样把朱德同志挑粮的场面描述出来吗? (3)完成句式练习: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挑起满满一担粮食),一样(翻山越岭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分。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战士们看到尊敬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
18、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请同学读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来说说。 6、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同学沟通。(联系到挑粮的累) 7、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缘由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特别关怀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特别尊敬朱德。这种爱护和关怀,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9、朱德同志为什么不睡觉连夜赶做,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特别负责。朱德情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
19、加尊敬朱德同志了。朱德记三个字让我们观察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10、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肯定牢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11、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1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指导学习生字:攻 记 劝 2、齐读生字 3、你发觉了什么? 4、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五、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小伴侣听。 2、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 以身作则 藏扁担 连夜
20、赶做 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其次教时教学设计 篇4 师:小伴侣们,今日,老师给大家预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 生:想。 师:那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生1:是扁担 (出示投影,老师板书:扁担) 师:你见过扁担吗? 生1:见过,我爷爷用扁担挑草。 生2:见过,我奶奶用扁担挑水浇菜。 师:看来,我们现在还有时候离不开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坎坷,还有许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生:想 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德的扁担。 (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师:我们一齐来读课题。 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朱德的扁担 扁担 其次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