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docx
《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精选15篇) 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篇1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预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日,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
2、一走,领会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同学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漫蒙、朦朦胧胧、安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特别迷人,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很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四周,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 3、
3、再读,边读边思索,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
4、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致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同学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
5、名胜,观光旅游的人许多,你们将来有机会肯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会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 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生字。 2、 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 同学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 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 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篇2 :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8 李明隆 作 如螺的洞庭山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 1.洞庭:湖名,在
6、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模糊不清,犹如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晰。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似乎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当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假
7、如天黑就看不出两者颜色的融合了。其次句用镜子的比方表现夜晚湖面的安静,由于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间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颜色,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方,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方的生动,读来饶好玩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闻名诗人。 练习 1.“镜”和“盘”这两个比方,写出了洞庭湖什么样的形象? 2.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写出了湖水安静的特点,“镜”写的是水面无风时静如明镜的形象
8、,“盘”也写的是水面的安静与外形。2.这首诗在写景上善用比方,以“镜”“盘”“螺”为喻体状写了湖水的安静和环境的清幽;此外还以“无风”来衬托水面的静。 月落渔火钟声 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原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
9、外孤独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安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孤独,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制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练习 1.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秋景?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
10、 钟声的描写被认为是该诗最精彩的地方,试分析钟声在构成全诗意境上的作用。 3. 古诗在意象的支配上讲究疏密结合,试对诗歌的意象疏密的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2小题见赏析。3.该诗前两句意象绵密,两句写了“月落”“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等五个意象,后两句意象稀疏,只有“钟声”“客船”两个意象,疏密结合,由密入疏,更能突显诗人的孤独之情。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巾帼有壮志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原诗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愿过江东 解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赞扬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
11、英雄。屈原国殇: 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篇3 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 dn 3、再读,边读边思索,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12、 (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
13、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非常惹人宠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致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
14、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非常惹人宠爱。在这个安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闲逛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覆盖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沉醉了。 生: 大家一起探讨吧。 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篇4 望洞庭这首诗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作,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方,描绘了洞庭湖漂亮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秋夜洞庭湖的宠爱和赞美之情。在教学这首诗,或者说在一堂课上,要有一两个闪光点,那么这堂课就会变得精彩的多。 教学片断: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古诗,并且要
15、留意朗读的要求。 生:自由读(有的同学都读了好几遍了) 师:那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毕竟有多少人会读这首古诗 (同学们都高举着小手,都想上来表现一下)生1:开头读古诗(没有感情,语言干巴巴的) 生2:开头读古诗(声音洪亮,有点感情)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两位同学的朗读,你们认为谁读的好呢? (同学纷纷举手发言,都说其次位同学读的好) 师:那么读古诗究竟应当怎么读呢? 生1:要洪亮的读 生2:要读的顺 生3:既要洪亮,还有有感情 师:除了这些,谁还有补充吗? (同学哑口无言) 这是,指导同学观看图片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片呢?看了这幅画,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1:感觉很安静 生2:让人感觉很
16、舒适 生3: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 师:是啊,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月光与湖水看上去非常的和谐,美妙,静到了极点。想到这,那这首诗究竟应当怎么来朗读呢? 生:应用安静、优美的语气来读 师:说的真好,下面请同学们一齐朗读这首诗。 教学反思: 现在的同学对于朗读的意义,普遍都是认为只要把书读好,读的洪亮,读的正确,读的流利就行了,可是他们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感情地朗读。学校各个班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内容,受到熏陶,并且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意
17、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争论,结合课文插图,让同学自己明白应当怎样朗读。更何况古诗写的原来就很美,因此在这样的情境下,同学自然而然就能领悟出古诗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感情。在教学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看了这幅画,你感觉怎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再请同学结合诗句,说说对诗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法,同学不仅能说出图画的内容,还能大致的说说诗句的意思,那么老师便在他们不懂的地方指导,让他们自主的学,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在课上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最终做到朗读之中领悟的效果。 四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篇5 :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7 by: 落叶无声
18、第一堂古诗教学感受 新学期第一课是古诗教学 ,其中其次首诗光从字面上理解,同学确定把握得不会太好。我想起了寒假培训新课程时的胡老师,她很年轻,教龄不长,可是她的语言却是那样引人入胜,让我们感受到诗化的语言,很美,真的是一种享受。今日,我是不是也可以创设一点情景,让孩子们走近诗,走近诗一样的课堂? 上课伊始,我调整好自己的心境,带着微笑,饱含着期盼的目光,开头了谈话: 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上个学期我们欣赏过钱江大潮,观赏过“鸟的天堂”,巡游过雅鲁藏布大峡谷,今日,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会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孩子们几乎没人举手。 是刚开学还没进入状态?
19、还是的确没人知道?或许我应当先给他们查阅的时间,可是这一些都来不及了。 心情有点焦急了,但是课即使没人协作也要坚持上完呀! “你预习过后,从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和大家沟通。”我提示大家,鼓舞大家发言。 最终一个男同学举手了。 “洞庭湖里有一座山。” 有同学露出笑容,看来他们也知道,我赶忙确定:“对,它叫君山。大家看,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和大家共享,你不举手就失去了享受的欢乐。” 又有男生举手。 “我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它似乎是我国的四大淡水湖之一。” 我翘起大拇指,很动情地表扬他:“你真了不起,看过的学问能记住,并能在合适的时间告知大家。的确是,而且洞庭湖是我国的其次大淡水湖。”同学们向他投去艳羡的目
20、光。 看大家也谈不出什么了,我只有把自己预备好 的那些关于洞庭湖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然后,我出示课前做的幻灯片,给孩子们看洞庭湖的景色。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用一个词来说说看到的景色。 孩子们说到的词语不多,不知道是不是长大一岁有些害羞了,还是的确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我想我该给他们制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学有所用。我又送大家自己事先预备好的那些词语,并要求他们记录在“摘录本”上。(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漫蒙、朦朦胧胧、安静和谐) 课上到这儿,还只是做了一点铺垫,然后我又用一段话,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 “洞庭湖的景象特别迷人,从古至今有很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望洞庭 语文教案 古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