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4数学思考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案 新人教版(共8页DOC).doc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4数学思考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案 新人教版(共8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4数学思考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案 新人教版(共8页DOC).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第2题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3104“练习二十二”中第58题。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用列表、符号表达逻辑关系等直观手段解决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2.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表格推理的方法,学会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通过逻辑推理的尝试与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符号正确表达逻辑关系。教学难点正确解读符号,有序描述逻辑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习题。师:同学们还会解决这样的推理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解答。【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
2、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是数学书。预设2: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根据小刚拿的不是数学书可知,小刚拿的是音乐书,则小丽拿的是数学书。师:这些问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推理问题,在推理时可以根据教学笔记各量之间的关系直接推理,也可以利用表格把各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进行间接推理。出示课件。师: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明确“”表示拿的是这本书,“”表示拿的不是这本书。例如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她就不可能拿数学书和音乐书,小丽和小刚都不可能拿语文书师: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
3、断。板书课题:数学思考(2)【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旧知,再引导学生把熟悉的内容提升,向学生介绍列表法,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二、合作探索,学习逻辑推理1.阅读与理解。课件出示师:默读题目,你能读懂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情预设】这道题初次接触,学生会觉得比较复杂,很难读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能与谁同班,引导学生理解同班的两个人不可能同一次到会,也不可能都不到会。2.分析与解答。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在解决这个稍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表格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体会“排除法”的应用。师:现在我们理解了题意,
4、你能用列表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吗?试一试。(板书:列表法)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学情预设】预设1:我用“”表示到会。预设2:我用“”表示到会,“”表示没有到会。师:观察表格,从三次到会的情况来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A只能和D、E、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A只能和D、E同班;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A只能和D同班。师: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学情预设】A和D同班,在剩下的B、C、E、F中,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确定,B只可能和F同班。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师:你听
5、懂了吗?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推理的过程吧!同桌之间一起说推理过程。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其他的推理方法吗?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结合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到会情况,可以推理出A不可能与B、C、E、F同班,所以A只能与D同班;再结合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到会情况,可以推理出B不可能与C、E教学笔记同班,就只能与F同班,最后推理出C与E同班。师:这种推理方法也很棒!充分利用排除法进行直接推理,得到的结论都是相同的。(板书:排除法)师:在上面的展示中大家都用“”表示到会,还可以用别的符号表示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如“到”和“缺”“1”和“0”“”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4数学思考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案 新人教版共8页DOC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单元 整理 复习 思考 课时 教案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865158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