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 鸽巢问题(1)教案 新人教版(共12页DOC).doc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 鸽巢问题(1)教案 新人教版(共12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 鸽巢问题(1)教案 新人教版(共12页DOC).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鸽巢原理”最早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并被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之为“抽屉原理”。“鸽巢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本单元的三道例题,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例1描述的是“抽屉原理”的最简单情况。通过本例的教学,使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两种思考的方法枚举和假设,理解问题中关键词语“总有”“至少”的含义,形成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例2描述了“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抽屉原理”的理解水平。例2即是“把多于kn个元素放入n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个元素”。若
2、k为1,就是例1的情况了,可见例1只是例2的一个特例。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运用,是一个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的例子。例3是在学生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对“抽屉”“物体”及其相互之间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后,依托这一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科书以学生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学习素材,缓解学习难度带来的压力,并以直观素材和实践操作作为基础,帮助学生积累对“抽屉原理”的感性认识,逐步提升思维。教科书例题(习题)的编排也非常关注细节,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建立模型。“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当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弱
3、时,学习中面临的压力会更大。“抽屉原理”之所以难,一是难在模型的建立上,二是难在它的应用。其实“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同时,“鸽巢问题”具有“模型化”特征,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模型”思想,从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特征,将具体问题“数学化”。1.在直观操作中理解“抽屉原理”的有关概念,初步了解“抽屉原理”的结构特征。教学时要借助教具,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看到、摸到)的基础上,深刻感知分的过程和分的结果,积累对“抽屉原理”的感性认识
4、。这既可分解学生学习的难度,又可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总有”“至少”等特定术语的含义,清晰地建立“待分物品”和“抽屉”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在数学上,一般是用反证法对“抽屉原理”进行严格证明的。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对某一具体现象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为严密的数学证明作准备
5、。3.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就要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是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寻找本质的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可增强学生对“模型思想”的体验,增强运用能力。第1课时 鸽巢问题(1)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七月三十日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21:36:29教学内
6、容教科书P68例1,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1题。教学目标1.理解“鸽巢原理”(“抽屉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抽屉原理”教学笔记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建立基本的模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身边的问题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
7、季节?【学情预设】一年有4个季节。师:我们班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老师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一个小组中总有一个季节里至少有2人过生日,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总有”和“至少”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一定有一个季节里至少有2人出生。(教师追问:至少2人是什么意思呢?)预设2:最少2人,可能有3人、4人、5人、6人。师:那老师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各小组现场统计一下。【学情预设】学生现场统计后,得到的结论都是一个小组中总有一个季节(春、夏、秋、冬)里至少有2人过生日。师: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这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到课堂上来揭晓这个秘密吧!二、经历过程,初步感知“鸽巢原
8、理”模型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突破“总有”“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1。师:谁来解释“总有”“至少”这两个词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就是一定有1个笔筒里最少放2支铅笔。预设2:至少放2支铅笔就是2支或2支以上。师:这几个同学解释得对吗?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想法。(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2.用枚举法研究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我是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证明:预设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来证明:预设3:我写出了8种放法:(4,0,0)、(0,4,0)、(3,1,0)、(0,1,3)、(
9、2,2,0)、(2,1,1)、(2,0,2)、(1,2,1)。预设4:我写出了4种放法:(4,0,0)、(3,1,0)、(2,2,0)、(2,1,1)。3.汇报交流。师:有的同学用画一画、摆一摆、写一写的方法来证明把4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学这个环节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实物模拟、图示、数的分解等分析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予以鼓励。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这个结论。你有什么想法呢?【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个同学只画了一种放法,一种情况太少了。预设2:我认为题目中说“不管怎么放”,(4,0,0)和(0,4,0)可以看作是一种放法,(3
10、,1,0)和(0,1,3)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放法,还有(2,2,0)和(2,0,2)可以看作是一种放法,(2,1,1)和(1,2,1)可以看作是一种放法。预设3:我觉得第2个同学和第4个同学找到了所有的放法。师:在放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放,教师演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种不同的放法:(4,0,0)、(3,1,0)、(2,2,0)、(2,1,1)。4.引导观察,初步感知模型。师:看来,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一共有4种放法。请你观察这4种放法,是不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呢?【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观察这4种不同的放法,发现每一种放法中最多的那一个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 鸽巢问题1教案 新人教版共12页DOC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单元 广角 问题 课时 教案 新人 12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865365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