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用法复习4.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用法复习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用法复习4.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用法复习4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用法复习4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缘由、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则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项王
2、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状况,相当于“假使”“假如”;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像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第一轮 文言 虚词 用法 复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