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docx
《六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六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精选13篇) 六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篇1 【教材分析】 学奕是一篇叙事明理的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叙述了围棋高手弈秋教两个同学学下围棋,因两个同学的学习态度不同,二人学习结果也迥异不同的故事。告知人们,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别,而是后者不专心学习,三心二意,自然学不好学问。故事告诫人们学习要用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文文辞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名篇。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的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吵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
2、也不能作出推断。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擅长观看、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说明宇宙无限,学问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学情分析】 文言文两则是学校语文六班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学校生第三次接触文言文。尽管同学以前接触了两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方法已有了接触和了解,但前两篇相比本文来说比较浅显。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从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同学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句把句子读
3、通顺。 【教学目标】 1.学习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把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节奏停顿得当、讲究抑扬顿挫。 3.理解重点词句,能从课文中领悟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肯定爱好,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同学依据解释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法学法】 范读示范法、朗读指导法、点拨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课前预备】 1. 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2.同学预习课文。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单元导读”
4、。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二、简介孟子,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指名朗读。 “不以法规,无以成方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问:大家知道这些句子出自何处吗?(孟子) 你对孟子这个人又有哪些了解?(同学沟通、老师补充。)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之作学弈。(板书课题) “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呢? 三、范读引领,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个别难度的句子,对比译文多读几遍。同时圈出难理解的词语,在相应的地方标上解释或记号。 2.解决生字词。 y hng h zhu f y 学 奕 鸿 鹄 弓 缴 弗 若 之 矣
5、 3.老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想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平常读课文有什么不同?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总结:老师读的速度比较慢;在句中的停顿比较多;读出了不同句式的语气。 4.指导同学朗读课文。 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练读,解决同学学习文言文难度通顺的困难。 四、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同学对比文后解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提出疑问,争论解决。 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等。 3.同学对比解释,讲解自己
6、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老师准时讲解同学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五、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请同学们再次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 “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用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育,留意力非常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留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需用心
7、致志,不行三心二意。) 六、再读课文,总结学法。 1.自由读课文,试着背诵。 2.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的? 总结:多朗读-看解释-懂句意-释全文-明道理 七、作业超市。 自选其二: 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分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3.选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文言成语故事,并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学习。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用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其次课时 一、品读名句,激趣导入。 1.出示孔子名句:“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
8、吗?(孔子) 2.同学展现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孔子名丘,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闻名的训练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教过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可谓学识渊博,可他也曾被难住过,想不想知道是谁,用什么问题把他难住了?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中的其次则文言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多读课文;二要结合解释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来读懂全文;四要明白一个道理或意境。 3.同学自学课文。 三、激励测试,沟通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
9、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沟通共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东游:向东游学。 辩斗:辩论,争辩。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论不已,便问是什么缘由。 师追问:关于这句话,你还了解什么? 预设生答:全文总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场人物有三个:孔子和两个小孩 孔子虚心,不耻下问;两小儿的辩论很精彩,连孔子都吸引了。 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两生读,评价,自读。 一儿曰:我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认为。 去:离。 日中:中午。 这句话的
10、意思是: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中午时候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的时候近。 引领同学理清两个小儿的观点。相机板书: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 远 一儿 远 近 一儿曰:日出处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 一儿曰:日出处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及:到。 盘盂:盛东西用的器皿。 为:缘由。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 理清两个小孩各自的理由,老师完善板书: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 (大:如车盖) 远 (小:盘盂) 一儿 远 (冷:苍苍凉凉) 近 (热:如探汤) 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视觉和感觉)一个认为太
11、阳初升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初升时离人远。同样的事物太阳,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看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决:推断。 孰:谁。 汝:你。 知:学问。 整句话的意思说,孔子不能推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学问多呀? 师: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训练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对两个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竟然不能决也。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从“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科学还不够发达,对于宇宙的探究还不够深化,不知道情有可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就是渊博与孔子,也
12、肯定有自己不知的学问。)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2.通过这篇古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两小儿擅长观看,说话有理有据。孔子虚心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熟悉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宇宙无限,学问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作业超市。(自选三项完成) 1.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2.你赞同哪一个小儿的观点,请你用科学学问说明你的观点。课后查一查相关资料吧。 3.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 4.推举几篇文言文自学,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 (大:如车盖) 远 (小:盘盂) 一儿 远 (冷:苍
13、苍凉凉) 近 (热:如探汤) 六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篇2 学弈 两小儿辩日 a案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依据课后解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需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预备: 1.布置同学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同学,激发诵
14、读爱好。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同学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同学自由练读,把不熟悉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同学把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同学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解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订正补充,不懂的登记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同学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同学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
15、几句话。) (1)争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缘由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受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惊奇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缘由。 指名读“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同学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晰,同学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其次个人?
16、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终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同学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其次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同学叙述,老师结合同学的叙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出名的学问家、政治家、训练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洁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
17、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日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同学对古文的感悟力量)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熟悉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相互读文,订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同学对比解释,自己理解课文,登记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沟通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沟通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
18、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 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依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沟通争论。( (重点引导同学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同学理解两个小孩是依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用科学学问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依据同学回答引导同学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长到课外
19、。)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爱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同学确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预备) 6.向同学推举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育同学阅读古文的爱好。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四学校万素丽) 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学问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
20、语导入:“用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识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用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训练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确定人性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原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
21、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同学就课题质疑,准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老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同学,激发其诵读爱好。 2.读后同学评价,准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同学朗读有所关心。 3.同学仿照老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老师要给同学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两则 班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