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docx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精选13篇)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篇1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我细心为大家整理了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盼望对同学们的复习能有所关心。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目: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
2、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惭的缘由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28.(4分)(1)商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9.(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0.(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1.(2分)聪慧、机灵的孩子。评价略,言
3、之有理即可。 32.(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敬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力量: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所学学问的运用。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人物形象,猎取情感体验;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行。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伴侣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围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同学学习起来相对简单一
4、些。 尝试采纳“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争论),多媒体帮助教学。特点如下: 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同学朗读。这一设计不禁使同学更多的熟悉了古文,而且对培育同学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同学自己争论出问题,再争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沟通:同学之间的沟通、同学与文本的沟通,强调了同学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加争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沟通,由于同学是在没有框架的状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花较短的时间,请同学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
5、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使整个课堂凸现“同学为主体”这一特点。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连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学问。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知同学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同学爱好,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纳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 1、思索问题:请同学们争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伴侣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终“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6、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三.拓展迁移:这个故事对我们今日有什么实际意义? 四.指导背诵课文。(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同学对重点字词的把握,同时适当的扩大学问量,检查同学对相关学问的把握。 六、小结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篇3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把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力量目标 1.结合解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
7、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尝,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育人们做人要方正,诚恳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究竟有何评价? 2.元方批判父友失信、无礼,最终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同学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肯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谈论的内容,这正是
8、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进展同学的思维,多方争论,沟通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方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同学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长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同学阅读。 教具预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同学朗读课文,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同学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同学争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沟通中,训练他
9、们的思维力量,调动自主学习的乐观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慈爱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净、轻快,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很多聪慧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同学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老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日,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10、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同学齐读注解,老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11、2.把同学分为6组,小组成员争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根据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老师可适当赐予提示。 3.选三个同学复述课文内容,老师可提示同学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同学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老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究竟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究竟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方吗? (3)同学绽开争论,各抒己见,老师酌情指导。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
12、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大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大事等丰富的内容。正由于“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大事。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行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足;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分明是示意读者谢太
13、傅更欣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的确耐人寻味。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需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老师在充分确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默写课文。 四、课堂练习 老师分发打印好的阅读材料,人手一份。材料内容如下: 王冕者,诸暨(j)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n,安稳、坦然)若不见。 1.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偷窃) B.冕因去(离家) C.执策映长明
15、灯读之(拿) D.琅琅达旦(天亮) 2.简答。 (1)“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 。 (2)“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 (3)“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 (4)“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白什么? 同学完成这个练习,老师选五位同学回答。 明确:1.A(窃:偷偷地、静静地) 2.(1)王冕 (2)听完以后,就悄悄记住 (3)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 (4)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 2.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两个小片断,并思索两文的深刻含义。 附原文: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16、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n)子,无此必不明。” 木如同此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如同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xun,泪水流下的样子)然流泪。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同学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今日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其次则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二)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回答:“做一个和善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胜利的人”)假如我们学习了陈太
17、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悄悄地告知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 二、同学朗读课文,对比解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争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老师在巡察中酌情赐予指导 三、选两个同学复述课文,留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 2.老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推断迟到? (2)友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同学
18、绽开争论,各抒己见,老师依据回答状况赐予必要的引导。 明确:(1)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行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商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商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非常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判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恳切,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
19、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高傲无礼。 (3)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判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确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怪;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德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当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的确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20、,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4.老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同学试读,然后背诵。 (1)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一同学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3)全班齐读、背诵。 五、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会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同学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老师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太丘与友期 文言文 陈太丘 阅读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