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7-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doc 8)精编版[9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7-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doc 8)精编版[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7-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doc 8)精编版[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大纲考试内容要求】:1、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2、了解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3、掌握生产性粉尘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4、熟悉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5、了解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6、掌握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教材内容】:第五章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一)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
2、全燃烧所产生的烟。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二)分类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为两种以上粉尘的混合。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
3、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关系。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1粉尘的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2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
4、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时间,被人吸人的机会就越多。直径小于5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3溶解度与密度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呈化学毒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尘粒大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快、稳定程度低。在通风除尘设计中,要考虑密度这一因素。4形状与硬度粉尘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质量相同的尘粒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阻力也不同,因此,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度。坚硬并外形尖锐的尘粒可
5、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如某些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纤维)。5荷电性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与作业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粉尘的这一性质对选择除尘设备有重要意义。荷电的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6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发生爆炸的条件是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各种煤尘为3040gm3,淀粉、铝及硫磺为7gm3,糖为103gm3。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改革
6、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2)湿式作业。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3)密闭一抽风一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取密闭一抽风一除尘的办法,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该方法是无法奏效的。密闭一抽风一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当防、降尘措施
7、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应佩戴防尘护具并加强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另外,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现场的安全检查以及对防尘的综合管理等。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一)来源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二)毒物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1)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
8、形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4)烟为直径小于01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m。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
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生产性毒物进人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另外,对于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也应规范明确相关管理规定。密闭空间(confincd space)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并指出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环境,可以有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l. 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10;2空气中爆炸性粉尘
10、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30;3. 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或超过22;4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5.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IDLH)浓度的环境条件。对于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和环境规定了准人条件(acceptable entry conditions),密闭空间必须具备能容许劳动者进入并能保证其工作安全的条件。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卫生部即将颁布实施。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
11、制措施如下。(一)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2点。(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二)局部排气罩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1密闭罩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2开口罩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罩排气。按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7-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doc 8精编版9页 安全管理 技术 讲义 作业 37 生产性 粉尘 危害 控制 doc 精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