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10篇)_韩愈古诗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10篇)_韩愈古诗大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10(10 篇篇)_)_韩愈韩愈古诗大全古诗大全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阁老张十八助教原文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我今官闲得婆娑,问言何处芙蓉多。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玉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天门九扇相当开。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篇二)韩愈嗟哉董生行原文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
2、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著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篇三)韩愈花岛原文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全文赏析这首诗描写一座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的漂亮景色,却并未正面
3、描绘,而是通过微小的观看、敏锐的嗅觉以及丰富的想象来加以表达,构思甚为奇特,极具艺术效果。蜂蝶采花,本为自然现象,但这里用“去纷纷”极言其多,且都飞向同一方向,可见某一地方对它们的吸引力之巨大,已暗点“花岛”的存在和魅力。继观看到这一奇特现象之后,诗人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调动嗅觉,立刻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敞的江面传送过来,香气隔岸可闻,可见花香之浓郁,而由花香之浓郁,则又不难想见繁花之茂密。一句视觉,一句嗅觉,虽未直接展现花岛,却已足以撩动读者的憧憬之情,也足以调动人们的想象力了,亟欲一睹美景的人们自然要争相打听其详细方位。那么,这花岛毕竟在什么地方呢?诗人给出的答案是“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4、”,“水上”是花岛的地理位置,“红云”则是指出了花岛的模糊所在。由于隔着宽敞的江水,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只是模糊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那就是花岛的详细位置。远望如红云,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诗以一句轻松的教导,给读者以启发,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想象,诗的意境也就更为深厚。全诗短短二十字,且平白如话,但却包含着曲折的心理过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隽永的回味,极见艺术构思的匠心。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篇四)韩愈春雪原文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洒篁留密节,著柳送长条。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
5、。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篇五)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原文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枉智思掎摭,粪壤污秽岂有臧。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讵几时,君子不行闲。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篇六)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原文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6、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我虽官在朝,气概日局缩。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篇七)韩愈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卒一日复一夕原文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朝。只见有不如,不见有所超。食作前日味,事作前日调。不知久不死,悯悯尚谁要。富贵自絷拘,贫贱亦煎焦。俯仰未得所,一世已解镳。譬如笼中鹤,六翮无所摇。譬如兔得蹄,安用东西跳。还看古人书,复举前人瓢。未知所穷竟,且作新诗谣。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
7、(篇八)韩愈杂说四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祇辱 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全文赏析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方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看法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受,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
8、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味道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规律。由于存在打算意识,伯乐善相马的学问和阅历,必需从.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语言,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由于世上有伯乐这种学问和本事的人太少。于是在下文正面点明主旨,把千里马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正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
9、,而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气。这些宝马死于槽枥之间,其遭受不幸、结局凄惨。没有把这些马当做千里马,千里马的死也是毫无所谓的了。“不以千里称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千里马的死表示遗憾、惋惜和懊悔痛心了。从文章表面看,说得透彻,却有许多辛酸痛楚还没有吐露,看似奔放,实则内涵丰富。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冲突,两相对比,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制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终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一般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受辱和屈死也
10、就不足为奇,不会引起人们的留意了。由于食马者的缘由,千里马不能恪尽职守,还会受到责难和惩处,往往被痛打一顿在待遇上也就越加糟糕(食之不能尽其材)。表面看“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却蕴涵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那些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文章写到这里,还觉得不够,又接着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人”的方面再做深化一层的刻画。使文章生动深刻,也表现出的愤激。并没有马上责备这种不识马的“人”,反而让他面对着千里马不懂装懂,还说“天下无马”。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在主观动机方面还是不错的,他并非不想选拔人才,并非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无奈贤人贤才太“少”了。明明是“人”的主观上出了问题,
11、却把这种局面的形成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不抱负。眼前就是一匹千里马,食马者却对着千里马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认为这不过是一匹连常马也不如的马。这是的讽刺。文章写至此处,马上点明主题,用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结束,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冲突形成一个.。这是韩愈凝聚浓缩手法的结果。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 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旧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很惋惜有“忧天下之心”的
12、他,终未被接受。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贞元十九年(803 年)在担当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宽民徭免田赋,被贬为阴山令。元和十四年(819 年),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几遭杀身之祸,后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后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闻名领袖,主见“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和西汉古文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和进展,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韩愈被前人誉为“唐宋八大
13、家”之首,他的古文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跟马说(即第四篇)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奇,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篇九)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一)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
14、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二)全文赏析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士气。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
15、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行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哀思凄楚,溢于言表。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实,对比鲜亮,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写作背景元
16、和十四年(819 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挡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终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加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心情非常低落,满心委曲、愤慨、哀痛。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
17、下这首诗。课文经常引用的韩愈古诗大全(篇十)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原文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雄伟拔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鬼神非人世,节奏颇跌踼.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馀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前临指近岸,侧坐眇难望。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仆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公卿采虚名,擢拜识天仗。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于嗟苦驽缓,但惧失宜当。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颠沈在须臾,忠鲠谁复谅。生还真可喜,克己自惩创。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