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共26页DOC).doc
《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共26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共26页DOC).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四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一)月 日周 平均分(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2、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伙伴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电脑动画课件。小兔子:“嗨,你好!我有6个桃,想把它们分给我的好朋友们,你能帮我分一分吗?” 小仙鹤:“哎呀呀,这个问题太难了,快请教一下咱们的小朋友吧。”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教学例1。谈话:同学们赶快行动吧
2、,用眼前的6张桃子图片摆一摆,分成几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有: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是2个,一堆是4个;分成2堆,每堆3个) 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小结:(结合板书)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
3、帮助小兔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第30页“试一试”。 谈话:现在同学们每人面前有8个桃子图片,如果把这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动手试一试。分完后,对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集体交流。 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了8份,每份1个;有的分成了4份,每份2个;有的分成了2份,每份4个。虽然分成的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3、教学例2。 谈话:现在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贴例题挂图) 数数看,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板书:8个桃)老猴子想把这些桃分给小猴,不过在分法上
4、他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 (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板书:可以分给 只小猴) 谈话: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找一组上黑板分桃树上的桃) 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4、教学第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口答分成的份数,全班共同订正。 谈话:刚才同学们分小棒,就是按照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的,这与刚才大家帮助小猴每2个一份分桃一样
5、,都是平均分的同一种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 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用小棒摆;在图上圈一圈;画14个气球,再圈一圈),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6、作业小册23页。板书 认识除法(平均分一)第2课时 平均分(二) 月 日周 平均分(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例题谈话: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二、教学例题1、想一想,分一分用圆片代替桃,
7、想办法分一分。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分组活动,教师参加活动,适时点拨引导。2、说一说、演一演。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4个;先分给每只小猴2个,再分给每只小猴2个;先分给每只小猴3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 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三、教学“试一试”1、讲述:小猴吃完桃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只狗妈妈各获得12根肉骨头。黑狗妈妈有2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个孩子。你们愿意帮
8、3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2、出示填空题。(1)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 )根。(2)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 )根。(3)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4只小狗,每只( )根。3、解决第1个问题。谈话:我们先来解决黑狗妈妈的问题。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几根?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骨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 学生着手分一分,再填一填。(交流分法和分得的结果)4、解决第2、3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5、讲述:在我们帮助狗妈妈分骨头的过程中,和前面帮助猴兄弟分桃一样,都是按指定的份数分,不管中间分的过程怎样,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同样多,因此也都是平
9、均分。这种按指定的份数分得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又一种分法。四、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第(1)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我们怎样分苹果?教师示范画线表示每个盘子里各先放一个苹果,让学生继续画线分。同桌检查分的结果,在书上填空。(2)学生独立做第(2)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指名回答分的结果。3、做“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想想该怎样分,把分的结果说给同桌听。4、做“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你打算把16个圆片平均分成几份?动手分一分,再把分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五、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10、?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第3课时 平均分(三) 月 日周 平均分(三)第 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1、教师在
11、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1)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能分成几份?(2)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这两种分法分的过程和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过程和结果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1、创设情境: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只小兔,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2、明确要求。 (1)出示条件:把
12、12枝铅笔平均分。 (2)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3、自主探索。 (1)谈话:你愿意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2)让学生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分一分。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1)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2)谈话: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3)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先确定每只小兔分几枝铅笔,再“每几个一份
13、地分”,有的是先确定分给几只小兔,再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的要求。 (4)谈话: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不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5、小组内交流。 (1)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先确定每份几个,再按“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先确定分成几份,再按这个份数平均分。但不论用哪一种分法,最后结果都是每一份分得的个数相同,都是平均分。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14、第4题。(1)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2)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3)学生独立完成填空。2、做“想想做做”第5题。(1)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2)提问: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3)学生独立完成填空。(4)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3、“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 (3)和同桌交流。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提问: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
15、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 小册25页板书平均分第4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月 日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1)第 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 认识除号,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探
16、究,初步体会除法含义: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场景图)讲述:星期天,小明他们的假日小队外出爬山,考虑到安全问题和时间问题,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相机板书: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1)你知道要用几辆缆车吗?小朋友先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考虑动手分一分,别忘了和小伙伴一起说一说。(2)集体交流:(可能想到的情况:拿出6个学具,每堆2个,分成了3堆;3个2人是6人,所以需要3辆缆车;把每2人圈一圈,共有3个圈。完成板书:要坐3辆车。)2、教学除法算式写法及其读法: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
17、要坐( )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怎样写算式呢?6个小朋友坐缆车(板书:6)每辆缆车坐2人(板书:2。再说明:实际上就是把6每2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这时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介绍除号、指导写法,刚才已经得出要坐3辆车。(板书:=3)(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板书:读作:6除以2)。(2)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分别表示什么?(3)小结:这题是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4)看图说说有几个2人?说明:有3个2人是6人。说明要坐3辆车,因此这里的算式表示6里面有3个2。3、 试一试: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
18、题目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123表示什么?小结: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是平均分,所以可以用除法计算。二、认全名称,继续体会除法含义:1、再创情境,探究计算方法,体会含义:讲述:又一个星期天,假日小队的3个小队员帮军属王奶奶把屋子打扫得可干净了,为了感谢他们,王奶奶买了6支铅笔,要老师奖给这3个小朋友。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几支呢?(板书: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 )支。)(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方法。(2)列出除法算式: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几支,也可以用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除法”来进行
19、计算。(板书:认识除法)谁能写出这个除法算式?(学生互说,指名回答并板书:63=2)结合题目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介绍名称,同时板书: 6 2 = 3 被除数 除数 商即时练习:完成想想做做3,引导初步比较除法算式个部分的关系。a)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座交流。说说这道除法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b)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来进行计算。三、全课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 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 要坐(3)辆。 小朋友,每人分得(2)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四表内 除法 教案 苏教版 26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