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实践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乡村振兴实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实践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村振兴实践总结 乡村振兴.实践总结(精选3篇) 乡村振兴.实践总结 篇1 一、目前开展状况 (一)结合职能,打赢大气攻坚战役 1.餐饮油烟专项治理。20_年5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2月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3个月,至20_年8月底,县城区332家餐饮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当通过验收。 2.露天禁烧督查。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觉一起处理一起。从20_年7月起,截至目前,共发觉并处理近10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3.坚持扬尘治理。从20_年10月起,依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
2、,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平。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 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根据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1.深化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_年,指导全县各乡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 制定村、组垃圾池建设参考标准,并指导乡镇规划选址。县政府投入386万元加大农村垃圾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新建、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池3700多个; 选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1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1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12辆。目前,全县
3、27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乐山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0_年和20_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440万元,深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研城镇宋高山村、周坡镇周坡村等45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设施进行了再完善。 20_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动方案,方案分两批在我县周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 20_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周坡、竹园、马踏和研经等4座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并于20_年投入运行。 2.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20_年5月,根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_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
4、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500立方以上的存量垃圾6处,涉及5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35万吨。我局先后邀请上海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中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纳四川中都设计院提出的“实行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掩盖,再加盖50cm的土掩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20_年8月,我局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9月份,县政府批复同意“实行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掩盖,
5、再加盖50cm的土掩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2%; 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50%。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 主要采纳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番打捞保洁作业,对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干净。 二、下一步工作支配 1.连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 2.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 3.协作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4.扎实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20
6、_年,在千佛镇、东林镇、王村镇和大佛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届时,我县27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就近运往四周的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依据_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动方案,20_年,我县乡镇每个村完善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3至5户有分类垃圾池,每个村建一个垃圾转运屋。县城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20_年,在完善45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再争取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力争到20_年,每个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4个垃圾中转站,实现90%以上的农村垃圾到达有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_县城市管理局 20_年4月
7、29日 乡村振兴.实践总结 篇2 我市根据“产业兴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有”总要求,以实现农牧业高质量进展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牧业提质增效、农村牧区文明进步、农牧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状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状况 制定出台了_市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看法(乌党办20_1号),起草了_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20_年),调整成立了_市市委农村牧区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详细任务。同时,全
8、市成立了六个专项推动组,明确各个小组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等,市农牧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担当综合协调和产业振兴推动详细任务,围绕“产业兴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有”总要求,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一)以产业兴盛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牧业进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集宁区雪原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进展了一批农牧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进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动新型
9、农牧业经营主体进展。目前,我市农牧民合作社有6346家,培育自治区级农牧民合作示范社62家、市级农牧民合作示范社230家; 家庭农牧场333家,其中:家庭农场111家、家庭牧场222家。三是乐观打造现代特色农牧业品牌。“_马铃薯”胜利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燕麦种植面积增加到112万亩,被命名为“中国燕麦之都”。创建标准化示范牧场32个,鼓舞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乐观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爱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243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四子
10、王戈壁羊”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丰镇市、商都县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全面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_农村牧区生活垃圾难题,我市乐观推广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目前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庄开展保洁,建设垃圾池8000多个、公厕20_多座。二是推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四好农村牧区路”255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运班车。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隆胜、七家营、红格尔等水库基本建成,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7万农牧民。大力进展集中供
11、水,全市农村牧区集中供水率82%和自来水普及率77%。三是加大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推动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深化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行动。全力抓好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4%。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化推动,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扎实开展。大力进展节水农牧业,改造喷灌圈16万亩。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爱护与建设,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原植被盖度34.5%,村庄绿化掩盖率26.3%。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农村牧区思想道
12、德建设。坚持训练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乐观引导农牧民注意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了五届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全国文明村镇8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74个,旗县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乡镇苏木占比为40.2%。二是深化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扬活动,大力宣扬.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化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俗。深化农村牧区殡葬改
13、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全市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禁毒会”、“村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进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动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派驻
14、第一书记,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加。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321个嘎查村委会全部完成村级“厅室”(便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精准扶贫室、党员活动室、文体消遣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级。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借助“七五”普法,树立“用得上、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生村官、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常驻农村牧区的普法宣扬员队伍,为幸福漂亮新农村牧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61%。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冲突纠纷逐年削减,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市.公共安全感和满足度得到明显
15、提升。四是建设安全和谐乡村。大力推动农村牧区.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峻打击农村牧区.、宗族恶势力,严峻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市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有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方案,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牧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动农牧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今年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7.7万人次。二是全力推动农村牧区牧区人才工作,培育市级科技特派员170人、职业农牧民4648人,农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能人大户带动力量显
16、著增加。三是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5.8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丰镇市退出自治区贫困县行列,凉城县、察右后旗符合退出条件。建成脱贫车间70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1321个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清零,产业扶贫惠及11.2万贫困人口。四是加强农村牧区.保障体系建设。乐观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动城乡.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牧区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连接,做到了农村牧区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振兴 实践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