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faw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faw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揭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揭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揭阳市统计局2010年8月2日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我国于2008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
2、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在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各级普查机构和全体普查人员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普查的登记填报及数据审核汇总工作顺利完成。揭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揭阳市统计局将分三次向社会发布本次普查公报。现将第一号公报发布如下。一、单位基本情况200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4077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7980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2775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368个,其他
3、法人单位2954个。产业活动单位3637个,其中,第二产业264个,第三产业3260个。个体经营户135583户,其中,第二产业30785户,第三产业104772户。单位数与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数情况(具体详见表1)。表1 单位数与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数单位数(个)比重(%)一、法人单位14077100 企业法人798056.69 机关、事业法人277519.71 社会团体法人3682.61 其他法人295420.98二、产业活动单位(包第一产业)3637100 第二产业2647.26 第三产业326089.63三、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57255100 第二产业892915.59 第三产业48326
4、84.41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同口径数据比较,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数增加了1995个,增长了16.51。其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351个,减少230个,下降39.59;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共466个,减少659个,下降58.58;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1034个,增加576个,增长125.76;私营企业5573万个,增加2224个,增长66.4;其他内资企业239个,增加166个,增长227.3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330个,增长227.39。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情况(具体详见表2)。表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
5、人单位单位数(个)比 重(%)合 计 7980100内资企业765095.86国有企业3304.14集体企业4485.61股份合作企业110.14联营企业150.19 国有联营企业40.05集体联营企业70.09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10.01其他联营企业30.04 有限责任公司92611.6国有独资公司70.0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91911.52股份有限公司1081.35私营企业557369.84其他企业2392.9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63.08外商投资企业841.05全市第二、三产业单位分布中,法人单位14077个。其中:榕城区1370个,占9.73;试验区442个,占3.14;东山区11
6、13个,占7.91%;揭东县2844个,占20.20%;揭西县3009个,占21.38%;惠来县1700个,占12.08%;普宁市3460个,占24.58%;大南山侨区80个,占0.57%;普侨区59个,占0.42%。产业活动单位3669个,其中:榕城区271个,占7.39;试验区37个,占1.01;东山区431个,占11.75%;揭东县499个,占13.60%;揭西县817个,占22.27%;惠来县677个,占18.46%;普宁市919个,占25.05%;大南山侨区10个,占0.27%;普侨区7个,占0.19%。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的地区分布情况(具体详见表3)。 表3 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
7、营户的地区分布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个)比重(%)(个)比重(%)(个)比重(%)合 计14077100366910057260100榕城区13709.732717.39677411.83普宁市346024.5891925.051666429.10揭东县284420.2049913.601121819.59揭西县300921.3881722.27723012.63惠来县170012.0867718.46759313.26试验区4423.14371.0118513.23东山区11137.9143111.7557149.98普侨区590.4270.191230.21大南山侨区80
8、0.57100.27930.16在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制造业的单位5069个,占29.19;批发和零售业2097个,占12.08;教育2173个,占12.5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390个,占25.28。以上四个行业合计占79.06。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分表况(具体详见表4)。表4 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分布 单 位 数比 重(个)()合 计17364100农、林、牧、渔业 *1130.65采矿业280.16制造业506929.1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012.31建筑业2061.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871.6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271.31批发和零售业209712.08
9、住宿和餐饮业1560.90金融业6553.77房地产业1400.8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52.6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501.4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60.7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00.46教育217312.5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191.8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21.0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39025.28*此处的农、林、牧、渔业为第二、三产业法人兼营的第一产业活动单位。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较为集中的五个行业是:工业8809户,占个体经营户总数的15.45;交通运输业3066户,占3.62;批发和零售业39026户,占68.45;住宿和餐饮业1935户,占3.
10、4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808户,占4.92。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的行业分布情况(具体详见表5)。表5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的行业分布单 位 数比 重(个)()合 计57017100 工业*880915.45 建筑业1030.18 交通运输业20663.62 批发和零售业3902668.45 住宿和餐饮业19353.43 房地产业80.0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70.1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8084.92 教育1270.22 卫生和社会福利业19503.4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30.15 其他(农业)50.01 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二、从业人员2008年末,
11、全市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数为1281992人,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加411568人,增长47.28%。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398362人,增加158416人,增长66.02%;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43037人,增加67058人,增长38.1%。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641399人,占50.03;有证照的个体经营人员246122人,占19.20。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22300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34.77。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329576人,占51.38;建筑业50197人,占7.8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73736人,占11.50;教
12、育69822人,占10.89;批发和零售业32686人,占5.10。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具体详见表6)。表6 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从业人员(人)比 重(%)合 计641399100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9820.15 制造业32957651.3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76072.75 建筑业501977.8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5651.4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7640.59 批发和零售业326865.10 住宿和餐饮业81171.27 金融业83341.30 房地产业36890.5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2960.9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43
13、90.3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2070.5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9980.47 教育6982210.8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52432.3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1410.4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7373611.50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37、5.23、15.22、33.91和45.27。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5.29、43.88和50.83。在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4.55、11.78、29.30和5
14、4.38。单位就业人员学历、职称、技术等级情况(具体详见表7)。表7 单位就业人员学历、职称、技术等级情况就业人员(人)比重(%) 一、就业人员合计641399100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23550.37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335695.23 具有大专学历者9764715.22 具有高中学历者21748133.91 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者29034745.27二、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合计84467100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44655.29 具有中级技术职称者3706843.88 具有初级技术职称者4293450.83三、具有技术等级证书人员合计24246100 高级技师11044.55 技师28
15、5511.78 高级工710329.30 中级工1318454.38三、企业资本总额2008年末,全市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为1832.28亿元,比2004年增加1426.16亿元,增长334.68%。其中,国有企业资产总额778.70亿元,比2004年增加702.14亿元;集体企业资产总额140.81亿元,增加99.25亿元;股份合作制企业资产总额40.60亿元,增加39.74亿元;私营企业资产总额298.51亿元,增加177.21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89.83亿元,增加59.0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32.42亿元,增加1.64亿元。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资产总额
16、情况(具体详见表8)。表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资产总额资产总额(亿元)比重(%)合计1832.28100内资企业1710.0393.29 国有企业778.7042.66 集体企业140.817.72 股份合作企业40.602.23 联营企业4.330.24 有限责任公司191.2610.49 股份有限公司242.6713.31 私营企业298.5116.26 其他企业13.150.4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9.834.93外商投资企业32.421.78四、企业实收资本2008年末,全市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的实收资本4总额258.48亿元,比2004年增加94.29 亿元,增长57.43%。在
17、全部企业法人(不含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实收资本总额中,国家资本10.95亿元,减少123.11亿元,下降91.83%;集体资本 12.04亿元,基本与2004年持平;法人资本92.22亿元,增加20.51亿元,增长28.60%;个人资本109.28亿元,增加74.63亿元,增长 215.38%;港澳台资本27.05亿元,增加4.06亿元,增长17.66%;外商资本6.9亿元,减少1.91亿元,下降21.68%。五、普查数据质量情况按照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取分层随机等距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市各地级以上市的数据质量进行了抽查,共抽查7个普查小区的1020
18、个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2179个。抽查汇总结果,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1.4,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注释: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本次普查未包括国际组织。2单位的划分:法人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
19、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在有关部门登记为法人,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或作为产业活动单位普查,或并入上一级法人。产业活动单位是指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且具备以下条件: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个体经营户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包括:(-)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并领取证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领取执照或证书,或按照有关规定免于登记,但有相对固定场所、年内实际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三个月以上的城镇、农村个体户。但不包括农民家庭以辅助劳力或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的一些兼营性活动。 3从业人员:是指2008年12月31日在第二、三产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岗的从业人员。未包括上述范围之外的从业人员。4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企业实收资本按照投资主体划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六种。5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