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17104.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171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17104.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域间经济发发展理论一、赫希曼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应学说(Polaarizaationn-Triickliing ddown effeect)由德国发展展经济学家家赫希曼(A. O. Hirshman)提出,用来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一) 涓滴效应(Tricckle-downn efffect)涓滴效应(又又译作渗漏漏效应、滴滴漏效应),也也称作“涓滴理论论”(Tricckle-downn theeory,又又译作利益益均沾论、渗渗漏理论、滴滴漏理论),指指在经济发发展过程中中并不给与与贫困阶层层、弱势群群体或贫困困地区特别别的
2、优待,而而是由优先先发展起来来的群体或或地区通过过消费、就就业等方面面惠及贫困困阶层或地地区,带动动其发展和和富裕,这这被称作是是“涓滴效应应”。由此还有“涓滴经济济学”(tricckle downn ecoonomiics),常常用来形容容里根经济济学,因为为里根政府府执行的经经济政策认认为,政府府救济不是是救助穷人人最好的方方法,应该该通过经济济增长使总总财富增加加,最终使使穷人受益益。(二)赫希希曼的极化化-涓滴效应应学说赫希曼认为为,如果一一个国家的的经济增长长率先在某某个区域发发生,那么么它就会对对其它区域域产生作用用。赫希曼把经经济相对发发达区域称称为“北方”,欠发达达区域称为为“
3、南方”。北方的增长长对南方将将产生不利利和有利的的作用,分分别称之为为极化效应应和涓滴效应应。1、极化效效应有以下下几个方面面: 一是,随着着北方的发发展,南方方的要素向向北方流动动,从而削削弱了南方方的经济发发展能力,导导致其经济济发展恶化化。 二是,在国国内贸易中中,北方由由于经济水水平相对高高,在市场场竞争中处处于有利地地位。 三是,如果果南方的初初级产品性性能差或价价格上涨,北北方就有可可能寻求进进口。由此此导致南方方的生产受受到压制。2、涓滴效效应体现在在: 北方吸收南南方的劳动动力,有利利于南方解解决失业问问题; 在互补情况况下,北方方向南方购购买商品和和投资的增增加,会刺刺激南方
4、的的经济增长长。 特别是,北北方的先进进技术、管管理方式、思思想观念、价价值观念和和行为方式式等经济和和社会方面面的进步因因素向南方方的涓滴,将将对南方的的经济和社社会进步产产生多方面面的推动作作用。3、 极化效应与与涓滴效应应的关系:两者并存存,但涓滴滴效应最终终会大于极极化效应。原因:长期期来看,北北方的发展展将带动南南方的经济济增长。(通通过国家干干预)二、梯度推推移学说梯度推移理理论最早源源于美国哈哈佛大学教教授弗农等等人首创的的“工业生产产生命周期期阶段论”。区域经经济学研究究者将这种种产业的生生命周期阶阶段论引入入了区域经经济发展研研究,创立立了区域经经济梯度推推移理论。(一)梯度
5、度推移理论论主要内容容根据弗农的的“工业生产产生命周期期阶段论”,各工业业部门、甚甚至各种工工业品都处处在不同的的生命周期期阶段上,它它们和生物物一样,在在发展过程程中必然经经历创新、成长、成熟和衰老4个阶段。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产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因而布局指向也不相同。(参见P.139 “产品周期理论”)与上述产业业发展的不不同阶段相相对应,空空间上的产产业布局会会呈现出明明显的梯度度分布:产品处于于创新到成成长阶段的的兴旺产业业部门主要要布局在发发达地区特特别是其中中的大城市市,即经济济发展的最最高梯度区区;产品处于于成长到成成熟阶段的的停滞产业业部门最适适合分布的的区域是中
6、中等发达的的地区或中中等城市,即即经济发展展的第二梯梯度区;产品处于于成熟到衰衰退阶段的的衰退产业业部门多集集中布局在在廉价劳动动力丰富的的欠发达地地区,即经经济发展的的低梯度区区。由此可以得得出结论,新新技术、新新产业总是是首先在经经济发达地地区出现,并并迅速成长长起来,然然后依次向向中等发达达、欠发达达区域逐次次推进和扩扩散。(二)梯度度推移理论论要点1、梯度区域之之间经济总总体水平的的差异。2、梯度推推移说的基基本观点:一个区域域的经济兴兴衰取决于于它的产业业结构,进进而取决于于它的主导导部门的先先进程度。高梯度区域域:区域的的主导部门门是兴旺部部门低梯度区域域:区域的的主导部门门是衰退
7、部部门3、推动区区域发展的的创新活动动主要发生生在高梯度度区域,然然后依据产产品周期循循环的顺序序由高梯度度区域向低低梯度区域域推移。4、 梯度推移主主要是通过过城市系统统来进行的的。具体的的梯度推移移有两种方方式: 其一,是创创新从发源源地向周围围相邻的城城市推移; 其二,是从从发源地向向距离较远远的第二级级城市推移移,再向第第三级城市市推移,依依次类推。这样,创新新就从发源源地推移到到所有的区区域。(三)梯度度的计算与与梯度图1、梯度的的计算v 按照数学上上梯度的概概念,梯度度可以用对对比指标之之差与空间间距离之差差之比来表表示,可以以写成: y22y1 y2y1梯度 = x2x1 x式中
8、:y22、y1分别代表表对比地区区和中心地地区的对比比指标值;x2、x1分别代表表对比地区区与中心地地区的空间间坐标值,或或者距特定定点的距离离,因此两两者之差通通常用x表示。2、梯度线线与梯度图图描述一个国国家或地区区范围内经经济发展水水平由高到到低的梯度度变化状况况,需要绘绘制地区经经济发展梯梯度图。把对比指标标相等或相相近的地区区用线连接接起来,成成为梯度线线。由若干干条梯度线线组成了梯梯度图。上图中,oo代表中心心地区,aa、b、cc分别表示示指标水平平;A、BB、C分别别表示处于于a、b、cc指标水平平的地区。梯度图的特特征1、梯度不不相交。每每个梯度线线代表着不不同的对比比指标,如
9、如果存在交交叉,则表表明同地区区既具有高高指标值,也也具有低指指标值,存存在着矛盾盾。2、沿中心心地区向外外,指标逐逐渐下降,等等梯度的地地区越来越越多,范围围越来越大大。3、梯度线线密集,表表明地区经经济状态变变动较大,地地区间的经经济关联性性不高;反反之,梯度度线稀疏,则则表明地区区经济状态态变动较小小,地区间间的经济关关联性较强强,地区间间的经济水水平比较接接近。(四)梯度度推移理论论在中国1、支持的的观点:在我国,梯梯度推移说说于19770s末引引入区域经经济研究之之中,主要要探讨国家家经济发展展的区域重重点转移问问题。持该该观点的人人认为,经经济布局的的重点选择择应该根据据区域之间间
10、的经济梯梯度来决定定。首先要要重点发展展高梯度区区域,然后后依次向低低梯度的区区域推移。逐逐步达到区区域之间的的相对均衡衡。中国的梯度度发展政策策: 中国按地区区空间经济济发展水平平,可分为为东部、中中部、西部部三大地带带. 中、西部地地区虽然资资源丰富,但但技术力量量薄弱,资资金不足,大大多数地区区处于“中间技术术”地带,有有的甚至处处在“传统技术术”地带;而而沿海和部部分中部地地区则具有有“先进技术术”和雄厚的的经济力量量。 经济发展的的空间和时时序选择应应是:由东东向西,按按技术梯度度,使“先进技术术”地带逐步步向“中间技术术”地带、“传统技术术”地带推移移。 随着经济发发展,通过过转移
11、的加加速,逐步步缩小地区区差距。2、不同的的观点上述梯度推推移观点提提出后,在在全国引起起了广泛的的讨论,结结果形成了了三种有代代表性的观观点:(1)反梯梯度推移论论,认为处处于低梯度度的区域,也也可以引进进国外的先先进技术,实实行跳跃式式的发展,然然后向高梯梯度的区域域扩散技术术(2)并存存论,认为为区域之间间的经济技技术的空间间推移同时时存在着梯梯度式推移移、跳跃式式推移和混混合式推移移三种形式式。(3)主导导论,认为为区域之间间的空间推推移确实存存在多种形形式,但是是从总体看看,起主导导作用的是是梯度推移移,其它推推移形式只只是发生在在少数领域域、个别区区域或特殊殊的时期。三、中心-外围
12、理论论(一)理论论的产生也称为核心心-边缘理论论或中心-边缘理论论,是本世世纪60年代和和70年代发发展经济学学研究发达达国家与不不发达国家家之间的不不平等经济济关系时所所形成的相相关理论观观点的总称称。后来中中心外围的概概念与分析析方法被引引入到区域域经济研究究之中,并并且融入了了明确的空空间关系的的概念,形形成了解释释区域之间间经济发展展关系和空空间模式的的中心外围理论论。其中,美美国学者弗弗里德曼(J. RR. Frriedmman)在在19666年出版的的区域发发展政策一一书中提出出的中心外围理论论较具代表表性。(二)弗里里德曼的中中心外围围理论1、在若干干区域之间间会因多种种原因使得
13、得个别区域域率先发展展起来而成成为“中心”,其它区区域则因发发展缓慢而而成为“外围”。2、中心与与外围之间间存在着不不平等的发发展关系。总总体上,中中心居于统统治地位,而而外围则在在发展上依依赖于中心心。形成不不平等的发发展格局。3、中心与与外围出现现发展差异异的原因:中心对外围围产生统治治作用的原原因在于中中心与外围围之间的贸贸易不平等等。中心依依靠各方面面的优势而而从外围获获取剩余价价值。对于外围而而言,中心心对它们的的发展产生生压力和压压抑。外围围的自发性性发展过程程往往困难难重重。4、中心的的发展与创创新有很大大的关系。在在中心存在在着对创新新的潜在需需求,使创创新在中心心不断地发发生
14、。创新新增强了中中心的发展展能力和活活力,并在在向外围的的扩散中加加强了中心心的统治地地位。5、在中心心,存在着着六个自我我强化、反反馈的效应应,即主导导效应、信信息效应、心心理效应、现现代化效应应、连接效效应和生产产效应支持持中心的成成长。在这这些效应的的作用下,中中心不断地地成长。相相比之下,外外围的发展展将处于不不利地位。在构建中心心外围理论论的基础上上,弗里德德曼认为,区区域经济的的发展一般般要经历44个阶段,相相应的区域域空间组织织也表现为为4种不同同的形式。(参见教材P.1188 “弗里德曼曼的区域空空间结构演演变理论”)从上表可以以看出,在在中心外围模型型中区域经经济发展的的主要
15、形式式是:通过中心心的创新聚聚集或扩散散资源要素素,引导和和支配外围围区,最终终走向区域域经济一体体化。四、区域相相互依赖理理论(一) 依依赖理论(依依附理论、依依附论)1、依赖的的概念:指指一个事物物的存在和和变化是以以另一个事事物的存在在和变化为为前提的关关系。2、依赖理理论的基本本观点:在发达的资资本主义与与落后的第第三世界国国家之间存存在着一种种依赖关系系。第三世世界国家依依赖于发达达国家。发达国家利利用其经济济、技术方方面的优势势以及制订订游戏规则则的优势而而对后者产产生控制作作用,进行行剩余价值值的剥削。第三世界国国家由于经经济的落后后而在贸易易和经济交交往中处于于被动地位位,发展
16、上上形成对前前者的依赖赖或称之为为依附。特特别是那些些殖民地国国家,这种种依赖关系系就更为明明显,依赖赖程度就更更深。3、依赖理理论的提出出依附论的著著名学者、埃埃及经济学学家阿明博士士阿明(AAmin,Idi 1928820033)和德国国学者弗兰兰克(A. G. Frannk)看到到,在拉丁丁美洲,到到处都是大大地产,无无论是阿根根廷的大牧牧场和小麦麦农场、巴巴西的咖啡啡种植园、中中美洲的香香蕉种植园园,还是加加勒比海地地区的甘蔗蔗种植园,都都是核心与与边缘不平平等症状的的反映。这这种不平等等导致墨西西哥90以上上的农户一一贫如洗。(1)阿明明博士的观观点阿明博士对对美洲这种种状况描述述道
17、:“传统社会会被扭曲到到无法辨认认的程度;它失去了了独立性,现现在它的主主要职能是是为世界市市场而生产产,这种生生产由于沦沦于贫困化化而根本没没有现代化化的任何前前景。所以以,这种传传统社会并并不是过渡渡到现代化化;它是完完完全全的的一种依附附性的、外外围的社会会,因此处处于绝路;它的前进进路子都被被堵塞了”。为什么会出出现这种情情况呢?通过对中心心国家和外外围国家之之间不平等等的国际贸贸易关系的的实证分析析,阿明博士发现,欧欧洲殖民者者的殖民化化总体上逐逐渐形成了了外围形态态的一部分分。在拉丁丁美洲,从从一开始,它它的作用就就是建立外外围结构,后后来,其他他地区的民民族社会也也趋向这种种结构
18、而形形成了第三三世界。外外围国家对对中心国家家存在着严严重的商业业依附、金金融依附和和技术依附附。(2)弗兰兰克的“不发达模模式”在德国学者者弗兰克看看来,拉丁丁美洲这种种结构关系系是“大都市”与“卫星城”之间的关关系:在历历史上久已已形成的资资本主义体体系中,作作为“大都市”的发达资资本主义国国家,剥夺夺、剥削着着作为边缘缘的“卫星城”国家和地地区的经济济剩余,造造成了后者者的欠发达达。弗兰克认为为,在外围围国家与资资本主义的的中心国家家之间存在在一条无限限的宗主卫星链链,外围国国家创造的的剩余价值值就通过这这条链而流流入到了中中心国。如如果说卫星星国地位是是外围国家家经济不发发达的原因因,
19、那么,宗宗主卫星联联系的减弱弱就可以减减轻结构性性的不发达达或更有可可能使外围围国家发展展起来。在弗兰克和和其他依附附论者看来来,要阻止止中心国对外围国家家经济剩余余的剥削,唯唯一的办法法是打碎这这种转移剩余价价值的依附附链条,即即通过社会会主义革命命从对资本本主义国家家的依赖中中摆脱出来来,否则,继继续留在资资本主义体体系中不可可避免地结结果就是不不发达。(二) 相相互依赖理理论1、布鲁克克菲尔德提提出的相互互依赖观点点布鲁克菲尔尔德(H. BBrookkfielld)在19775年出版版的相互互依赖的发发展一书书中提出相相互依赖观观点:发达国家的的经济发展展不仅比不不发达国家家更依赖于于资
20、源和资资本密集的的技术,而而且也依赖赖不发达国国家的资源源、劳动力力和市场;受依赖关关系的影响响,不发达国国家的内部部变革也使使得它们越越来越依赖赖发达国家家的资源和和资本。所所以,很难难区分出发发达国家与与不发达国国家是谁依依赖谁,实实际上是相相互依赖。在在世界范围围内,没有有相互依赖赖经济和社社会的发展展就无法进进行下去。2、目前西西方学术界界对相互依依赖的理解解表现在以下下3个方面: 世界上的任任何国家之之间都存在在相互依赖赖关系,只只不过程度度有所差异异; 相互依赖意意味着依赖赖是双向的的传递和影影响,而不不是只作用用于某一方方; 相互依赖的的内容和程程度在不断断地发生变变化。因此,可
21、以以这样来理理解相互依依赖,即国家之之间在经济济发展上(包包括经济行行动和政策策)所发生生的双向作作用、影响响的过程或或现象。3、衡量相相互依赖程程度的指标标国际贸易易的增长与与国内生产产总值的增增长的比值值。各种出口口贸易占国国内生产总总值的比率率变化。国家之间间资本双向向流动(包包括直接投投资和间接接投资)的的指标。4、对相互互依赖的认认识相互依赖对对相关国家家的经济发发展所产生生的影响可可能是积极极的,也可可能是消极极的。积极极的相互依依赖有利于于推动国家家之间的经经济交流、合合作和一体体化,相反反,消极的的相互依赖赖则会引发发国家之间间的经济冲冲突和矛盾盾。相互依赖的的变化对于于不同的
22、国国家可能会会产生不同同的结果,即即对某些国国家有利的的变化,对对另一些国国家则可能能不利。此外,相互互依赖的影影响并不完完全表现为为积极或消消极,而可可能是这两两种影响同同时存在、交交织。第二节 区际经济联联系区际经济联联系:指相相关区域之之间在商品品、劳务、资资金、技术术和信息方方面的交流流,及在此此基础上发发生的关联联性和参与与性经济行行为。一、空间相相互作用理理论1、空间相相互作用:指区域之之间所发生生的商品、人人口与劳动动力、资金金、技术、信信息等的相相互传输过过程。2、空间相相互作用对对区域之间间经济关系系的影响:(1)正面面影响:空空间相互作作用能够使使相关区域域加强联系系,互通
23、有有无,拓展展发展的空空间,获得得更多的发发展机会。(2)负面面影响:空空间相互作作用会引起起区域之间间对资源、要要素、发展展机会等的的竞争,并并有可能对对有的区域域造成损害害。(一)空间间相互作用用发生的前前提条件1、区域之之间的互补补性(1)概念念:相关区区域之间必必须存在对对某种商品品、技术、资资金、信息息或劳动力力等方面的的供求关系系。(2)意义义:只有区区域之间具具有了互补补性,才有有建立经济济联系的必必要。(3)空间间相互作用用的大小与与互补性成成正比。2、区域之之间的可达达性(1)概念念:区域之之间进行商商品、资金金、人口、技技术、信息息等传输的的可能性。(2)区域域之间的空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地理学 讲义 区域 之间 空间 组织 1710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