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21927.docx
《绿色建筑219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21927.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绿色建筑”内涵及其工程实例剖析& u( R 3 O4 T& j?比较定性,讲的是住宅建筑。大力发展生土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传统民居中存在综合节能的宝贵经验希望引起建筑同行们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并在设计中,吸收民居中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沼气等)的观念,充分应用已有的节能技术,大幅度地改善民居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为民族地区创造美好的家园。) u& e, A0 l6 |1 L# N6 I4 w2. 城市绿色节能建筑推广的有关问题/ W, U# N- B6 K分析了四个问题:, G5 b2 B5 n8 Q% H8 P7 f+ p一、 制度化问题3 F/ * I& i& y二、
2、建筑师和业主观念的转变三、 探索可行的建筑模式& f$ F3 i2 p5 ( W) E& k; e1 B四、 “适宜”问题与评估+ % I- G T D- : f% u. J: I9 |0 _: |8 M& s在the city of history (1961)一书中,作者lewis mumford写道:“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将权利变成形式、能源变成文化、死的材料变成生动的艺术品、生物的繁殖变成社会的创造力,如果没有创新的制度和系统与现代人巨大的能源要求相适应,这些功能就不会实现。”2 Q. W3 l: W- , 9 Z2 I在二十世纪和平时期,特别是二战以后,现代建筑利用工业技术为人类建造理想
3、的生活环境,对解决工业革命后的城市爆炸、居住、失业等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工业社会对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在建筑行为上的后果也十分明显。全球50的能源消耗于建筑,这些能源主要来自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因而,60年代兴起了绿色主义,并开始与建筑学结合。人们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出“零能耗”建筑。建筑从场地获取能源,由传统的能源消耗者变成生产者。这样,能源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情况将会逆转,城市通过自己生产与输出能源向大自然偿还它的债务。目前绿色建筑的探索大致有两个方向:其一,偏重于采用地方材料、传统技术。这种绿色建筑十分接近自然,具有乡土性。它包括两类:(1
4、)处在现有的生活方式与设计规范之内简单易行的绿色建筑,多为乡村住宅。(2)形态有机随意,关注意境,体现传统文化,个性较强c如:澳大利亚的卡塔丘塔文化中心。以上建筑适合于乡村和城乡结合地区,基本不适于在城市地区推广。比如,它们的功能一般比较简单,可以来用传统的结构、材料,但对于功能复杂、综合的公共建筑,则可能不适合。另外,在现代社会中采用传统材料与形式,在人们的心理上究竟达到何种容许程度也是难以确定的。+ k# z+ r4 d& q, m$ E3 A其二,多出现于高密度的城市公共建筑中,特点在于以工业为基础,体现对现代建筑的修正与深化。这种趋势从传统与自然界获得启发,方法上具有理性与普遍性,技术
5、的容量大。正是它们具有工业化的起点,因此很容易用上各种生态技术、各种建筑材料,并易于形成可推广的模式。萨克塞在,生态哲学中提出:“如果说生态学有前途的话,那末只能以工业的形式,而工业如果有前途的话,也只能成为生态学的工业”。! A* t K0 L2 B# I9 1 Y1 g& A) w+ N4 h5 3 w目前此类建筑围绕能源的利用与节约,总结起来具有这样的模式:: h( z$ N, B: f+ X0 A. F. I(一)尽可能利用环境能源(Ambient energy)减少矿物能的消耗量。例如使用太阳能采集器,夏季制冷,冬季为室内提供补偿热量,提供热水等。 I F2 k! O9 bW( A$
6、 M+ j0 & v U: z6 v8 X3 m1 l(二)以建筑布局结构本身形成一个良好的能量循环系统,内部设通高中庭,其它空间围绕布置。或设共享的室内外过渡空间,这是设计中节能的关键。中庭覆以玻璃,视觉通透,其顶部和底部可以开闭,夏季打开,利用烟囱效应促进空气流通,带走热气,防止持续日晒造成的升温,加快废气排出。冬季白天关闭接受太阳热量成为暖房(非热带地区)。这种做法可充分自然采光,阳光深入建筑内部。采光量可根据需要对遮阳板进行调节,并且在公共建筑中,这里是视觉与活动的中心。, : J1 S# K- b* C; AD1 X# F 9 T1 P9 J. d+ j: ?(三)建筑外表担任隔绝外
7、界环境,促使空气循环与呼吸、能量传送与交换等功能。传统上在外表做遮阳隔热设计,设遮阳板,设凹入的空中庭园,通过自然光线下阴影效果的塑造,形成充满层次感与表现力的建筑形象;现多采用“双层外表面”的处理方法,形成“缓冲区”和“呼吸区”,与上面(二)中的所述的原理相同,但不形成积极的空间,而是附于建筑外围。7 |# + # n9 ?3 L7 p(四)中庭空间中种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夏季增加蒸发促进凉爽,形成宜人的小气候。在多高层建筑中设置空中庭园进行立体绿化,可软化建筑的生硬感,使处在建筑不同高度的使用者处于可以接触到植物的有益环境中,满足人接近自然的精神需要。$ J# V. Q( b0
8、e(五)灵活性。以第二机器时代的代表计算机控制的建筑管理系统对建筑环境进行灵活精确的监控。例如根据建筑外部环境的变化、人和机械释放的热量等对百叶、加热和冷却系进行监控,并由其他各种节能系统支持。这样,在调节的同时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6 D7 o. S1 K+ y& G c) w; S * D: O* E, s4 f q: e e5 绿色建筑是注重实效的建筑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成为空壳。“适宜”问题是设计上首先需要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因此须对地点、气候、土地、可获得的材料、成本等进行综合评估,所以“适宜”是综合平衡的结果。绿色建筑具有长期环境效益,但前期投资可能较普通建筑为多,尤其是过于理想
9、化的方案忽略了经济性,就很不适宜。另外,技术的价值也在于“适宜”,以其产生出最大效果为前提。+ 1 l/ a & K; * J$ o! M* c( R3.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略览6 0 g# , p! U3 V9 w o( S说的比较笼统和定性。; V% J) I% g* c( Y1 W4. 建筑、生态与节能8 M # B1 ; M9 N8 8 y8 v; 5 p( d5 g5 a/ l7 6 G% f本文结构:1 B$ V7 y7 N3 I2 w& V* I- y7 O# z1 消费型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冲突5 A/ Q5 v , G2 v i9 l% G6 A7 v) B* m9 I
10、2 可持续发展观点和生态学理论引发的绿色建筑观建筑本身是具有二重性的物体,一方面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建筑的发展特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建筑的迅速发展必然增加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所遵循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要强调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在“发展”与“限制”之间寻找最佳的方法,在满足人们对建筑不断增长的要求时,必须考虑可能造成的后果。它不能无节制地让建筑耗费能源,无视建筑在建造和使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必须在自然环境有能力容纳的范围内进行建设,使用有限的自然能源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使建筑作为生物困中的一员与生态环境一起步入良性循环。8 ?9
11、 y( W( 1 . ) |* i; S建筑不像其它商品,它的使用周期很长。要想赋予建筑比较长久的生命力,所需强调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现在的建筑行为要对将来负责。现有的建筑除了需要满足人们现时、现世的需求外,还要为今后不断改善功能和设施提供可能发展的条件。不要让目前的短期行为成为建筑将来发展的障碍,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 | ! X# W& Z# o% U5 w# n: e& m6 r, o P8 f6 _ M3 建筑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4 _8 d0 S+ y4 j2 e5 h% Y. J/ U B( q$ A: r4 N8 y0 * d. X建筑设计要为节能创造条件。建筑设计是一项
12、综合多因素的设计过程。在保证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的朝向、间距、平面布局和外观体型都应与当地的日照、风向等气象条件相适应。. x8 w7 H* L& g* D. f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其它自然能源。 p. c Fx& H/ h2 B- i# 1 + D7 k. T+ c3 U3 . 利用自然条件改善建筑的生态环境。: v4 q/ a1 k P- Q. _ C8 * g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H; ?3 C1 b2 J. 5. 建筑物的绿色空调6 2 a1 Y$ c! h* # Y9 c2 摘要指出绿色建筑体系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绿色空调就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技术之一。介绍了可用于绿色
13、空调的Munter环境控制据环(MEC)的结构与原理和利用太阳能的Mec循环方案。5 z6 Q) X3 T% b4 p. 9 O x, g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除湿剂对户外空气除湿、将被冷却的空气送入室内进行空调。除湿剂的再生则可利用低温热源,如工厂亲热或其它可再生热源,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可称得上是一种绿色空调。比较过分的一篇论文。. p7 k7 y9 c/ z* N6. 绿色建筑的综合评价方法2 Y) $ T7 o, K Q3 q1 S- f ( _8 w5 jI7 A7.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中的节能问题 R+ X, r# c. p9 X& Y分析建筑结构体系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节能技
14、术,阐述绿色建筑的节能内涵,并对相应的节能技术进行简要述评。% u# q5 K9 # z$ t0 m能源使用效率是绿色建筑体系的重点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化石能源的使用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减少,而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数量相当大。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用于工业、交通和其它行业,45用于建筑物的采暖、空调和照明,5则用于建筑物的构造可见,与建筑相关的能耗约占全球全部能耗的一半。因此,建筑节能研究在绿色建筑体系营造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b# g+ W! G0 Q% L* |$ f, d9 P J; z9 b8 F8 m& p好失望。8. 绿色建筑体系的导衡机制+ j o m8 l/ y一、
15、绿色建筑体系的思维理念相对于以往的建筑体系而言,绿色建筑体系就其构成因子而言没有本质上的增减,也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简单地罗列一个庞大的因子构成表,名曰绿色建筑体系框架,是毫无意义的,只不过是贴上一个新标签而已。我们可以暂时放下框架的建立,着重分析体系中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格局的变化。& T. U- y1 c! A6 L以往的建筑体系及营建观念,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在这一体系中,营造舒适的人工环境是第一需求,是从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帮助人类战胜自然、享用自然资源。为了追求建筑自身的最优。它的营建方式和技术原则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其运行模
16、式是,资源建筑废物。这种营建和使用过程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废弃污染物为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享用浪费型”体系。这一体系在一定尺度内尚可以维持,但发展到跨越临界点时,地球生物因将没有能力支持这种营建体系持续发展下去。绿色建筑体系首先是唤起一种新的生态意识,其核心就是按照生态原则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这种意识是使人们重新看到自己仍是自然界生物圈中的一部分,建筑系统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之中。是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能量与物质流动的一个环节和阶段。当然,人类的营建活动总是离不开对自然的改造,但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量”和“度”,并不会总是损害自然界的。如果把握得好,利用科学技术还
17、会促进其合理发展。问题是要自觉调控人类自身的行为,防止自己的活动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承受力所制约的极限。显然,只有这一全新的建筑体系才能使人类的行为表现出应有的明智和适度:# B) e: G( N/ v+ n5 Z% y; |W) S7 S* # s! J: t( 对于绿色建筑体系的理解,因学科侧重点和研究方向等的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晰的定义和完整的构架。应该说,关于绿色建筑体系现在只能做出一种认识上和理论上的分析,这种分析带有一定的模糊和前瞻性。但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探索,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S) z( P! n3 F9 O! U二、绿色建筑体
18、系的结构与功能 & : Q4 n9 r( e以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人类仍然是生物圈中一员这一理念,人工环境之于自然环境,技术圈之于生态圈,也只能是以前者对后者的适应、协调为前提。 Y* s |7 K/ I# _# E( R0 e( AF& e/ _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体系在其尺度边界上是开放的,即在系统的大小是不确定的,其范围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的或地域时空范围等因素而确定。从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角度看,它可以涉及到全球、地区(国家)、社区和单体建筑物等多个层次。; j% E1 y1 b; m* W5 _- N5 C绿色建筑体系的结构特征是在其个体和群体的生
19、成与生长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本来不受控制的因子置于决策监控系统的控制之下,通过其完善的构成因子间作用的物质流、能量流相信息流,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系统。这一系统能够依靠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实现朝着既定目标的自控制、自调节、自补充、自降解的前进运动。其发展程度越高,这种内在机制也就越多样、越复杂;这高效和谐体系对自然界的干扰被限定在“生态阈限”之内输入与输出,把资源和能源投入、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减少到最低限度。 2 M+ # s, Y$ ) B3 U6 v4 w( : v1 s; X三、绿色建筑体系的调控机制9 G0 Y- R( J: V0 t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建筑体系,使得以下特征在其
20、中得到突出的反映,也是其系统中得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导衡机制:1 整体有序性绿色建筑体系从随机到有序并趋于稳定。是整合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计方式、建筑法则、适宜技术等多种构成因子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动态平衡系统。在其决策管理和设计营建中。着眼于整体、全局。着眼于大的生态环境及区域时空,以防止系统的无序和混乱。0 Zw4 z# v* E M- d/ k6 . v( I Z0 f; - 3 K. z2 循环再生性绿色建筑体系作为对生物因物质运动过程的功能模拟,是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技术成果,在营建和使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分级利用的建筑体系。在这个
21、过程中。输入的物质在第一次营建使用后,其剩余物是第二次营建(或其他系统)的原料,如果仍有剩余物则是第三次营建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纳入循环使用。因为,以生产资料形式进入营建过程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经过使用过程的消耗后最终产生的废弃物,就其物质的化学构成来说,其实是没有被真正消耗掉的。它们只是被“用过”而已。虽然不可能重新变成“原生资源”,却完全可以经过化学的、物理、生物的处置,重新变成资源。进入下一个级次的使用,如此循环不已。这样形成的物质循环,不仅仅极大地延长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寿命,而且使环境污染大为减轻。以上充分体现出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和降解污物的本领。即内部机制中具备多重物链网络关系,这
22、不仅区别于以大量排故废弃物为特征的传统营建方式,而且区别于目前净化处理废弃物的方法,它以废弃物最少化的形式,实现营建过程的“零排放”。3 反馈平衡机制! f1 Y6 g3 n9 v5 : t反馈机制是绿色建筑体系在趋向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一个制导系统。正像导弹上的红外线接受器使之自动寻找没定目标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其系统发展过程既受到某些限制因子或负反馈机制的制约与调整,同时又受到某些有利因子或正反馈机制的强化与促进。以往我们常常能够通过负反馈机制对系统进行调控,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对于绿色建筑体系我们更应该研究正反馈机制,可以通过调控对某些有利因子的强化作用,促
23、进系统向着既定目标的由量变到质变。 w B8 z/ ?7 I2 ?& & P* T/ n. l8 W3 r4 层次阶跃特征4 r- x! S4 m e; C; j: D3 N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资源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的健全与合理。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不断扩展其生态位,不断占用新的资源、环境及空间。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特征。绿色建筑体系可以不断调整内部因子的结构(如改变生活用能模式的战略调整),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摆脱旧的限制因子的约束,拓展新的构成因子。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发现和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从而改善环境。使人类复合生态系统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只有这类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建筑 2192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