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39026.docx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390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39026.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规规范-基本本规范 (征求求意见稿) 第一一章 总 则 第一一条 为了引导导和推动企业业建立健全内内部控制,提提高企业内部部控制与经营营管理水平,促促进企业健康康可持续发展展,维护社会会主义市场经经济秩序和社社会公众利益益,依据中中华人民共和和国会计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公司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和国证券法以以及其他有关关法律、行政政法规的规定定,制定本规规范。 第二条 企业内部部控制规范包包括基本规范范、具体规范范和应用指南南等。 基本规范范规定企业内内部控制的基基本目标、基基本要素、基基本原则和总总体要求,是是制定具体规规范和应用指指南的基本依依据。 具体规范范和应用指南南根据基本
2、规规范制定,是是对企业有效效执行基本规规范作出的具具体规定和应应用说明。 第三三条 本规范适适用于中华人人民共和国境境内的大型企企业、上市公公司和其他涉涉及重大公众众利益的企业业(以下简称称企业)。 中小小企业和其他他有关单位可可以参照本规规范和具体规规范建立健全全本单位的内内部控制。 第四四条 本规范所所称内部控制制,是指由企企业董事会(或或者由企业章章程规定的经经理、厂长办办公会等类似似的决策、治治理机构,以以下简称董事事会)、管理理层和全体员员工共同实施施的、旨在合合理保证实现现以下基本目目标的一系列列控制活动: (一)企企业战略; (二)经经营的效率和和效果; (三)财财务报告及管管理
3、信息的真真实、可靠和和完整; (四)资资产的安全完完整; (五)遵遵循国家法律律法规和有关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 第五条 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
4、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四)信息
5、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五)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
6、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六条 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三)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四)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
7、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 (五)制衡性原则。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 (六)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七)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
8、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第七条 企业应当遵照内部控制的上述基本原则,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与企业内部的各个层级、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确保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第八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者系统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在对现有经营管理制度、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与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企业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 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以下
9、简称董事长)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经理(或者总裁、厂长,以下简称经理)根据法定职权、企业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负责组织领导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以下简称总会计师)在董事长和经理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与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完整密切相关关的内部控制制的建立健全全与有效执行行。 第十十条 企业应当当加强对子公公司、分公司司、分支机构构建立和实施施内部控制的的指导和监督督,并将其作作为考核子公公司、分公司司、分支机构构负责人业绩的重要依依据。 第十一条条 企业应当当创造条件,有有效利用计算算机信息技术术加强企业内内部控
10、制,逐逐步实现生产产管理系统、营营销管理系统统、预算管理理系统、财务务会计管理系系统等的信息息集成和共享享,不断提高高内部控制的的效率与效果果。第二章 内部部环境 第一节 治理结构构、内部机构构设置与权责责分配 第十二二条 健全的治治理结构、科科学的内部机机构设置和权权责分配是建建立并实施内内部控制的基基本前提,是是影响、制约约内部环境的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章程和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企业应当科学界定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各层面的地位、职责与任务,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制衡机制,切实发挥相关机构的职
11、能作用,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结构保障和工作机制保障。 第十三条 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能够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和提高管理效能,避免机构重叠和效率低下,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目标、职能划分和管理要求,明确高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及基层作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本规范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对企业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包括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经理、副经理、总会计师等。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手
12、册、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适当方式,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并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 第二节节 企业文化化 第十六条条 企业文化化,是指企业业在经营管理理过程中形成成的、影响企企业内部环境境和内部控制制效力的精神神、意识和理理念,主要包包括企业的整整体价值观,高高级管理人员员的管理理念念、经营风格格与职业操守守,员工的行行为守则等。 第十七条 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在企业范围内培育健康向上的整体价值观,培养社会感和遵纪守法意识,倡导爱岗敬业、进取创新、团队协作和遵规守纪精神。 第十八条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树立
13、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根据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责权限,结合不同层级人员对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和不同要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层级人员的职业操守准则或者行为守则,并明确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第二十条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恪守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操守,不得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制定并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重大信息披露事项的判定标准和报告程序,确定信息披露事项的收集、汇总和披露程序,不断强化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
14、众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及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信息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十一条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自觉遵守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各项规定,勤勉尽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第三节 人力力资源政策 第二十十二条 人力资源源政策是影响响企业内部环环境的关键因因素。企业的的人力资源政政策应当科学学、规范、公公平、公开、公公正,有利于于调动员工在在内部控制和和经营管理活活动中的积极极性、主动性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政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员工的聘退与培训;
15、(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财会等关键岗位员工的轮岗制衡要求; (四)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或核心技术等关键岗位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并适当关注应聘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是否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相适应。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建立明确的标准、执行严格的考核和落实配套的奖惩,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
16、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第四节 内部部审计机制 第二十十六条 健全内部部审计机构、加加强内部审计计监督是营造造守法、公平平、正直的内内部环境的重重要保证。企企业应当加强强内部审计工工作,在企业业内部形成有有权必有责、用用权受监督的的良好氛围。 第二十七条 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应当保证审计委员会成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应当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独立董事担任,非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主席应由独立于企业管理层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赋予审计委员会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相应职权。审
17、计委员会在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承担的职责一般包括: (一)审核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实施情况,并向董事会作出报告; (二)指导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监督检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三)处理有关投诉与举报,督促企业建立畅通的投诉与举报途径; (四)审核企业的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披露内容; (五)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协调。 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应当由董事会授权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有关机构承担上述职责。 第二十九条 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并配备与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相适应的人员和工作条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应当由董事会授权或者
18、企业章程规定的有关机构承担上述职责。 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领导体制,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章程确定。内部审计机构不得置于财会机构的领导之下或者与财会机构合署办公。 内部审计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授权开展审计监督,其工作范围不应受到人为限制。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视具体情况,可以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报告。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内审人员从业资格,拥有与工作职责相匹配备的道德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第五节 反反舞弊机制 第三十十条 有效的反反舞弊机制,是是企业防范、发发现和处理舞舞弊行为、优优化内部环境境的重要制度度安排。企业业应当建立健健全反舞弊机机制,明确有有关部门在反反舞弊工作中
19、中的职责权限限和协调机制制,规范反舞舞弊调查处理理程序,建立立情况通报制制度,及时防防范因舞弊而而导致内部控控制措施失效效、影响内部部控制目标实实现的风险。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经营范围、业务流程和其他情况,明确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 企业反舞弊工作至少应当关注: (一)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弄虚作假; (二)未经授权、滥用职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 (三)在开展业务活动中非法使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舞弊给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 (五)员工单独或者串通舞弊给企业造成损失。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完善投诉、
20、举报管理制度,必要时可考虑设置舞弊举报热线,明确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投诉、举报成为企业反舞弊和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当确保投诉举报管理制度及时、有效地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三十十三条 不同的企企业、同一企企业在不同的的时期以及同同一企业内部部不同的内部部环境、业务务层面和工作作环节,可能能面临不同的的风险,企业业应当按照立立足实际、突突出重点、体体现差异、适适应变化的原原则,有针对对性地开展风风险评估。风风险,是指对对实现内部控控制目标可能能产生负面影影响的不确定定性因素。风风险评估,是是指及时识别别、科学分析析影响企业内内部控制目标标实现的各种
21、种不确定因素素并采取应对对策略的过程程。 第三三十四条 风风险评估一般般应当按照目目标设定、风风险识别、风风险分析、风风险应对等程程序进行。 第三十十五条 目标标设定是风险险识别、风险险分析和风险险应对的前提提。企业应当当按照战略目目标,设定相相关的经营目目标、财务报报告目标、合合规性目标与与资产安全完完整目标,并并根据设定的的目标合理确确定企业整体体风险承受能能力和具体业业务层次上的的可接受的风风险水平。 第三十六六条 企业应当当在充分调研研和科学分析析的基础上,准准确识别影响响企业内部控控制目标实现现的内部风险险因素和外部部风险因素。 应当关注的内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职业操守、
22、员工专业胜任能力、团队精神等人员素质因素;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设计、财务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基础实力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技术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因素。 应当关注的外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资源供给、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基础、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电子商务等科技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第三十七条 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
23、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确定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运用专业判断,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对企业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重要风险。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风险应对策略略一般包括风风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内部 控制 基本 规范 390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