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精编版共7课)(2022新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精编版共7课)(2022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精编版共7课)(2022新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1.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2.能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3.能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的浓厚兴趣。2.能够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3.在调查过程中能够珍爱生命,尊重事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难点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教学准备】学生放大镜、照相设备、小铲子、记录本、笔
2、等观察记录材料和工具。教师有关校园生物的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本课教材上各种生物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些生物吗?(预设:喜鹊、蝗虫、蚊子、麻雀、蜻蜓、蝴蝶、狗尾草、瓢虫、蟋蟀、蚯蚓、苍蝇、燕子、蚜虫、蚂蚁、梧桐树。)看完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预设: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2.谈话:生物种类繁多说明生物具有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作为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生物的多样性有哪些表现?与我们有哪些联系?对它的研究有何意义?本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将为大家一一解答。3.过渡: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种类繁多
3、,我们不可能进行全方位的探究。而我们所处的校园也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校园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小见大。大家知道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吗?(预设:不知道。)想要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我们应该怎么做?(预设:做一些观察和记录来统计生物种类。)4.揭题:为了更详尽地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我们今天就要进行一次校园生物大搜索。(板书:校园生物大搜索)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校园(或田野)中常见的不同生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索校园生物的兴趣,同时将问题聚焦到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校园,引发学生对校园生物多样性的关注,顺势揭示了本课研究的主题。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我们知道的校园生物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
4、的图片中的生物在校园里都有吗?(预设:有的有,有的没有。)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校园中见过的或可能在校园中生活的生物,将它们的名称写在活动帮助卡中。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激活学生关于校园生物种类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实地调查活动奠定基础。探索二:校园生物的多样性1.过渡:校园里有这么多生物,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们呢?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让我们也像科学家那样,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吧!2.提问:学校这么大,怎样才能尽量全面地调查呢?(预设:将学校分成几个小
5、区域,然后分组进行调查。)3.活动:出示校园平面图,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校园分成几个小区域,分配各小组负责调查的区域。调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通常有实地考察、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生态环境: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4.布置任务: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客观、有效地进行调查呢?(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2调查活动方案。)请大家参照教材上的调查活动方案,分组制订各自小组的调查方案。5.提问:我们只需要观察地面上的生物吗?(预设:不仅要观察地面上的生物,还要观察水域、土壤中的生物。)调查动物时,我们只需要调
6、查能被找到的动物吗?(预设:还要根据动物生活的痕迹如脚印、粪便、毛发等,推测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或躲藏起来的动物,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客观性。)6.布置任务:我们调查到的生物要如何记录呢?(教学提示:出示调查记录表,引导学生阅读。)请大家参照此记录表,组内共同设计各自需要的调查记录表。7.活动:出示活动帮助卡,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区域调查。三、拓展与小结1.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对校园生物的大搜索,大家学会了制订调查方案和分区域调查,发现了校园里许许多多的动植物,并由此了解到我们周围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2.拓展:在搜索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对于校园中那些我们不知道名称的动植物,大
7、家课后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或查阅.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动物志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解。【教学后记】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2.知道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2.能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能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2.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2.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调查记录表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
8、。难点用二歧分类法分类,理解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校园生物调查记录表、校园平面图、直尺、彩色笔、记号笔、A4纸、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课件、校园生物统计表(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教学提示:出示学生上节课活动过程的图片。)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收获?(预设:我们组发现A区域共有10种植物和6种动物,它们分别是;我们组在B区域发现了一些不知名的植物,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它们其实是)2.揭题:听完大家的介绍,我们大概知道了学校某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那么校园中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不同区域
9、中生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让我们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来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板书: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设计意图简单回顾上节课的调查活动,利用问题聚焦,引导学生关注在校园不同区域生活的生物种类及数量的不同,思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交流、汇总校园生物调查结果1.过渡:校园里的生物多种多样,但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呢?还需要大家把调查结果统计起来。2.提问:对不知名的小动物,我们应该怎样统计呢?(预设:可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或粘贴它的照片,并注明是在哪里找到的。)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完成活动帮助卡并将结果汇总到班级记录表。4
10、.小结:通过大家的汇总交流,我们发现校园中的生物有42种,其中植物28种,有梧桐树、樟树、红花檵(j)木、玉兰、毛毯草等;动物14种,有麻雀、蚂蚁、蜻蜓、蜗牛等,它们分别生活在树上、地面上、草丛中。探索二: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1.过渡:通过汇总,我们发现搜索到的植物数量非常庞大,此时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整理我们的调查结果。分类就是一种有效的整理信息的方式。2.提问:我们怎么对搜索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呢?(预设:可以根据茎的不同,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可以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把植物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3.讲解:有一种分类方法叫作二歧分类法,也称为拉马克式二歧分类法,由法国生物
11、学家拉马克提出,最早应用于植物分类,现已普遍运用。二歧分类法是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确定一个标准,将这些事物分为两类,在每一类事物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利用二歧分类法对各组搜索到的植物进行分类。5.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二歧分类法帮助我们整理、归纳信息。探索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校园生物统计表。)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不同区域中生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呢?(预设:种类和数量不同。)统计表能直观地告诉我们吗?(预设:不能。)我们怎样才能把调查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同
12、时展示出来呢?(预设: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集中、清晰地展示。)2.讨论:如果要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你们认为怎样标记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生物的分布情况呢?(预设:可采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边,并用箭头指出它所在的位置;)3.补充:大家的建议都很不错,可以只标注生物名称,也可以在呈现生物种类的同时,标注出该区域内生物的多少。无论用什么方式,我们都应努力做到直观、全面。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共同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三、拓展与小结1.提问:我们的调查结果展示了校园里全部的植物和动物吗?它们会不会发生变化?(预设:可能还有遗漏,因为季节原因,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发生改变。)2
13、.补充:四季交替,校园里的生物种类及数量会发生变化。如果大家长期调查,也许会有新的发现。3.布置任务:学校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植物,课后请大家查阅相关资料,给校园里的植物挂牌,并制作校园生物小报。【教学后记】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植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知道亲代与后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3.知道亲代与后代间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作变异。4.知道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2.能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孟德尔及其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异同。科学
14、、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遗传变异现象。难点观察、比较同一种植物特征的差异,并做出解释。【教学准备】学生具有后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课件、孟德尔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光植物就有几十万种,有用种子繁殖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也有不用种子繁殖的蕨类、苔藓、藻类植物。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校园中两棵香樟的照片以及同一花坛中同种植物不同植株上的两朵花。)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态各异,那么同种植物
15、中的不同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吗?(预设: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但也有细微的差异;花的形状、结构相同,但颜色有所不同。)3.揭题:如果是同一“家庭”的植物,会完全相同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形形色色的植物。(板书:形形色色的植物)设计意图采用师生交流的方式,从各种各样的植物过渡到学生比较了解的校园植物,再从形形色色的植物过渡到同种植物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由此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的异同,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基础。二、探索与研讨探索: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1.讲解:植物成熟后结出种子,种子又发育长成新的植物。提供种子的植物是亲代,由种子发育长成的新植物是后代。对于无性繁殖的植物,提供根、茎、叶等器官
16、的植物是亲代,由这些器官发育出的新植物是后代。2.介绍:(教学提示:分组出示木槿花、桑叶、松树枝条、香樟叶等植物亲代和后代的标本或图片。)这些植物分别来自一组组“家庭”,即其中一株(后代)是由另一株(亲代)结出的种子培育来的。接下来,我们来尝试比较这些植物后代与亲代间的异同。3.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观察和比较呢?(预设:花的形状、颜色,花瓣的形状、数量,花蕊的形状、数量等;叶的颜色、大小、形状、叶缘、叶脉等。)4.布置任务:分发植物标本(或图片),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并完成活动帮助卡。5.讲解: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
17、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6.提问:结合观察记录,说一说你们观察的植物后代遗传了亲代的哪些特征,哪些特征发生了变异?(预设:木槿花后代遗传了亲代五片花瓣的特征,而花瓣的颜色和图案发生了变异。)其他植物也有这样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吗?你们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同样的现象?(预设:遗传现象有香樟亲代和后代的叶子都具有特殊的气味,红花檵木亲代和后代叶子的颜色都是紫红色,油菜花亲代和后代都有四片花瓣等;变异现象有三叶草中出现四叶草,兰花后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花瓣颜色等。)7.追问:遗传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变异是一种特殊现象,这种说法对吗?(预设:不对,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都是一种普遍现象。)8.小结:遗传和
18、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使得植物维持了共同特征,甚至不同种的植物都会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变异使不同种类的植物千差万别,同种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三、拓展与小结1.拓展:有同学了解刚刚讲到的例子中提及的杂交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是谁先发现的?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德尔和豌豆实验”。(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孟德尔及其实验的资料。)2.小结:著名的遗传学家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对不同代的豌豆的豆荚颜色、豌豆茎的高矮、豌豆粒的形状、豌豆粒表皮(种皮)的颜色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了生物遗
19、传的基本规律。3.布置任务: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孟德尔及其研究成果的故事。【教学后记】4.多种多样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知道遗传变异使得动物多种多样。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狗的后代与亲代的异同。2.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更多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动物亲代与后代的异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动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并描述狗的后代与亲代的异同。难点通过对比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理解遗传变异是动物多种多样的基础。【教
20、学准备】学生狗的亲代与后代的照片、其他动物亲代与后代的照片。教师教学课件、动物视频集锦、其他动物亲代与后代的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那么动物世界又是怎样的呢?(教学提示:播放动物视频集锦。)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动物?(预设:豹、鸵鸟、蛙、猴、绿鬣()蜥、蛇、企鹅、狮、乌贼)2.谈话: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就展示了数十种不同的动物,它们的形态特征都大不相同。自然界中已知的动物多达150多万种,还有一些未探知的、未命名的动物。3.提问:上节课我们比较了植物后代和亲代的异同,大家还记得后代和亲代之间相似与不同的现象分别叫什么吗?
21、(预设:遗传和变异。)4.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本课首页动物亲子图片。)那么动物之间又是怎样的呢?动物宝宝和它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种多样的动物”。(板书:多种多样的动物)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1.提问:(教学提示:提前安排学生拍下自家宠物狗的照片,并用课件出示。)这些是我们班同学家里养的小狗,看完这些照片,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狗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狗形态特征不同;同一种狗也有不同的特征。)2.追问:这些小狗和它们的爸爸妈妈之间有哪些异同?(预设:毛色、体型不同;相同的是都有毛发、尾巴、四肢等。)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的多样性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生物 多样性 教案 精编 2022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