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oc 6)39434.docx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oc 6)394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oc 6)3943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所得税会计计处理方法据据探讨目前.从国际上上对所得税采采用会计处理理方法的主流流趋势看.大大部分国家和和地区都采用用或倾向于采采用债务法而而摒弃应付税税款法和递延延法,而资产产负债表债务务法又备受美美国财务会计计准则委员会会和国际会计计准则理事会会的推崇,这这一点可以从从美国财务会会计准则委员员会(FASSB)发布的的SFASSNo.1009和原国国际会计师联联合会(原IIASC,现现为IASBB)发布的IIAS12窥窥见一斑。相比之下下。我国在11994年税税制改革之前前的会计理论论和实务中,会计制度(准则)、财财务制度与税税法在收入、费费用、利润、资资产、负债等等确认和计量量方面基本一
2、一致,按会计计制度(准则则)规定计算算的税前会计计利润与按税税法规定计算算的应税所得得基本一致。税税制改革以后后,特别是11994年财财政部发布的的企业所得得税会计处理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暂行规定)和19955年发布的企企业会计准则则所得税税会计(征求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征求意见稿)都对我国企企业所得税会会计处理方法法做出了规定定,.其中暂暂行规定允允许企业在应应付税款法、递递延法、债务务法(主要指指损益表债务务法)中进行行选择,而征征求意见稿则则建议企业采采用债务法。目目前,我国所所得税会计处处理方法的选选择和采用与与国际会计准准则相比存在在较大差距。近近年来,国际际会计准则和和国际财务
3、报报告准则(IIAS、IFFRS)的国国际认可度和和影响变得广广泛而深远。越越来越多的国国家或组织纷纷纷加入到采采用或即将采采用IAS、IIFRS的行行列,或者以以“趋同”的的形式开展本本国的会计准准则同IASS、IFRSS之间的协调调工作。在这这种背景下,我们当然不不会也不应游游离于全球会会计国际化的的潮流之外,因此,笔者者认为,在企企业所得税会会计处理方法法的改革或选选择上,我们们的目标应该该是在适应我我国经济发展展状况的前提提下,顺应会会计的国际发发展趋势。 一、损损益表债务法法与资产负债债表债务法的的比较研究IAS明确确指出所得税税会计处理方方法应采用债债务法,并建建议采用资产产负债表
4、债务务法,而我国国现行制度对对企业所得税税会计处理方方法的最高要要求是建议采采用损益表债债务法。因此此,必须认真真思考和研究究我国当前及及以后一定时时期内,企业业所得税会计计处理方法的的改革问题。即即,是选用损损益表债务法法,还是选用用资产负债表表债务法;是是明确一种会会计处理方法法,还是多种种会计处理方方法或以一种种会计处理方方法为主,其其他会计处理理方法为辅。在明确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可先对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分析比较。(一)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损益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额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其特点是当预期税率或税基发生变动时。必须对已
5、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这种方法下的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为: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再计算当期应缴税额,最后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故而,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加(或减)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加(或减)由于税率或税基变动时,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其计算公式表示如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额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额产生的原因
6、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其特点是: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其计算过程为: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损益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其计算公式表示如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共同点作为债务法的两个分支,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不少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1、理论基础相同,都是业主权益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都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最终获得净利润而发生的支
7、出,符合费用的定义和性质而非收益分配,因此,应作为一项费用看待。2、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都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显然,它们都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3、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税率发生变动时,要求按变动后的税率计算的金额调整递延税款余额。因此,递延所得税税.款均表示未来应收和应付的所得税。4、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般都是相同的。因为损益表债务法在实务中采用与处理时间性差异一样的方法处理暂时性差异。这就决定了两种方法的会计处理结果一般是相同的。(三)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不同点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有不同之
8、处,主要表现在:1、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债务法下的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损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注重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强调差异的形成以及差异的转回,是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间的差额.它在一个期间内形成,可在随后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与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更强调差异的内容;而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则是指在计税时,应归属该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因而。从暂时性差异的内涵来看。它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为广泛,不仅包括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还包括不是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比如,子公司、联营
9、企业或合营企业尚未将其全部利润分配给母公司或投资者:资产被重估,但在计税时不作对称调整;企业并购的成本按投入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予以分摊,但在计税时不予调整;等等。2、对收益的理理解不同。损损益表债务法法侧重损益表表,认为损益表表是受托责任任报表,因此,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益,强调收益是是收入与费用用的配比,从而注重的的是收入与费费用在会计与与税法中确认认的差异。而而资产负债表表债务法依据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益。从而提供供了“全面收益”的概念,强调资产负负债表是最可可能提供决策策相关的会计计报表。与其其对比。损益益表债务法确确认和计量所所得税资产和和负债的标准准则不易把握握,而且
10、,采用资产负负债表债务法法可以提高企企业在财务会会计报表中对对财务状况和和未来现金流流量做出恰当当的评价和预预测。3、对所得税税费用的计算算程序不同。损损益表债务法法以损益表中中的收入和费费用为着眼点点.逐一确认收收入和费用项项目在会计和和税法上的时时间性差异.并将这种时时间性差异对对未来所得税税的影响看作作是对本期所所得税费用的的调整。而资资产负债表债债务法则以资资产负债表中中的资产和负负债项目为着着眼点,逐一确认资资产和负债项项目的账面金金额及其税基基之间的暂时时性差异。与损益表表债务法不同同,资产负债表表债务法下的的暂时性差异异所反映的是是累计的差额额,而非当期的的差额。因此此,只能将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oc 639434 企业所得税 会计 处理 方法 研究 doc 394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