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424 诗词五首诗词五首知识与能力 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 多媒体课件3 课时陶渊明饮酒(其五)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 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 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 “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
2、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 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 田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 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 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 家、散文家。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
3、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 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 九十句深长而感慨。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 ,其根本原因是“心远” , “心远”有什么含 义?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 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泽以犹欢)这就是陶渊
4、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远离官场,远 离尘俗。这四句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 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 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 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这两句属景物描写
5、。描写了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鸟飞倦了, 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此两句虽 写景,实则抒怀,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真” 。 4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这两句诗,直抒胸 臆,点明主旨: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真谛。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 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饮酒(其五)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6、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 杜甫春望3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 挫,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被誉为“诗史” ,大家说他是谁?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 时期,他的诗反映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 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又由于他忧国忧 民,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品有:“三吏” “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 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 登高等。公元 755 年, “安史之乱”爆发。7
7、56 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 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 年)三月,春回大地, 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 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 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听音频朗读,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对照注释,查阅资料,弄懂每一句诗的含义。 (1)诗的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都、山河、草木。描绘出山河依
8、旧、国都残破不堪、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表现出 诗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 (2)诗的颔联写到“花” “鸟”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鸟语花香的景象本是赏心悦目的,让人欣喜的,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却“溅泪” “惊心” ,可见诗人内心伤感的程度之深。此句诗,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 伤痛之情。 (3)诗的颈联以叙事为主, “连三月” “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极言战争时间之长,家书之珍贵。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家思乡之情。 (4)尾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白头”的意象, “搔”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因焦虑、伤感而频频搔头的诗人形象,突 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家、悲
9、己的心情。这首诗描写了都城沦陷后春日远眺中见到的荒凉、冷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 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首联 写景 对比 忧国 颔联 写景 反衬 伤时 颈联 叙事 夸张 思家 尾联 描写 夸张 悲己4李贺雁门太守行今天,我们先玩一个抢答游戏。请听题: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年少早逝,一生 只活了 27 年;他被后人称为“诗鬼”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 表达自己为国而死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请问他是谁?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诗雁门 太守行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 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
10、诗鬼”之称。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 17 岁。1教师范读,同学自由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边塞紧张的战斗气氛,叙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突出将士浴血奋战 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感受意境美。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 中写了三个时间段,请你找出来。 白天傍晚夜里。 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颔联: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3现在人们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4 诗词 教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