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docx
《2022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练习。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
2、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学目标:(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二、说学情分析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试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教
3、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三、 说教法学法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
4、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我先让学生解决“用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正方形”的问题,得出84=2(个)这一答案,并追问学生为什么想到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横式的写法。同时为有余数的学习埋下伏笔。(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主要让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1、第一次摆: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根还
5、够不够摆一个正方形?这个环节又分3个层次进行教学。(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摆出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2)学生展示:9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还余下1根。(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余的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列横式,得出9/42个.1根,然后结合小棒明确各部分的意义,我会告诉同学们,这个式子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这个一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对小学生学情分析的了解,我感觉在教学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一环节上不够扎实,还应让学生多摆几次小棒,来感知余数。2、第
6、二次摆:放手让学生摆,目的是进一步体验加深有余数的理解。这一环节我又分了2个层次。(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合作,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摆正方形,观察还可能余下几根小棒并记录下来。大量的学习资源,充足的活动空间,充分的小组合作,让有余数的除法认知在学生的思维中由浅入深。虽然这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长,但是我认为计算教学就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我将前面让同学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来摆正方形所出现的所有算式排列起来,94=2(个) 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134=3(个)1(根)144=3(个)2(根)154
7、=3(个)3(根)184=4(个)2(根)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会出现这些想法:“除数都是4”;“余数有1,2,3,等,这时,我接着问:余数能不能是4?能不能是比4大的数?我这样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接着设问:假如给你更多的小棒,来摆正方形,余数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推测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在有剩余的情况中,余数仍然师1、2、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 “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再去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三)巩固新知本课的练习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
8、进的原则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1、这道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1)摆一摆,填一填275= 304=278= 448=509= 537=2、余数可能是几?是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再一次进行巩固。有15个,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还剩几个?=(份)(个)3、拓展应用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见面了,有20名同学想去野营,每4人一组,能分成几组?找同学来分一分。其他同学可以动手摆小棒或者列算式解答并交流想法:204=5(组)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出发了,可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地面上摆放着各种食品,小朋友正在轻松地分配着各种食品,师问这里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看怎么分呢?(
9、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小棒)这是一道开放题,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四)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五、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94=2(个)1(根)余数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余数小于除数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让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目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2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我的教
10、学思考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我对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上册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利用摆花片(每份几个)得出结果进行教学
11、,并且会读有余数除法算式,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利用摆花片(平均分成几份)得出结果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2、我对教材的处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分苹果”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
12、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两个例题重点指导如何分花片,并且通过花片直观得出结论。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设计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建立模型”两个教学环节。首先,是“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环节。上课伊始,我请同
13、学把12个苹果放在盘子里,你怎么放?用花片摆摆。完成表格,观察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还能不能举些不能平均分的例子?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学生实际摆花片进行折纸鹤、分画片的学习,从实物中得出结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首先,我创设了“分苹果”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巩固“平均分”这一概念,再让学生根据这一情
14、境提出问题“12个苹果每2个一份”,引出除法算式“122”,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进行计算,明确商是6,再结合刚才学生“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盘分2个,正好分完,没有多余。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在感知了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这一情况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过反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随即,我抛出问题“12个苹果每5个一份”,引出除法算式“125”,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体会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12个花片代替苹果,摆一摆、分一分。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
15、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苹果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2”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指导例1、例2分花片的方法,运用图可以直观得到结果,并且会读算式。适时进行练习。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4、观察比较,强化表象观察例1、例2,这两题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6、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3教学目标1.发展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本月家庭理财调查表爸爸收入妈妈收入家庭生活费计划购买商品元元元元的(评析 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生:调查好了。师:谁把
17、自己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生1:妈妈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费是10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4000元的电脑。生2:妈妈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费是1200元,划购买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生3:妈妈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费是9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调。师:这几个同学们做的调查非常好!有!有个叫小刚的同学也回家做了一个调查,你们想知道吗?生:想。(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屏幕显示:小刚的妈妈说:“我的收入是412元。”小刚的爸爸说:“我的收入是586元。”小刚的妈妈说:“我们家每月的生活费是
18、780元。”)师:看到这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小刚的爸爸比妈妈多收入多少钱?生2:他们共收入多少钱?生3:小刚家每月还剩多少钱?师:你能估算出小刚家每月大约节余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师:同学们这么快就估算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实际算出小刚家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找一生说答案,全班订正。师板书:412+586-780998-780218(元)。)师:小刚家也有一个计划。你们想知道吗?(看屏幕:小刚的妈妈说:“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小刚做思考状。)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
19、决这个问题吗?生:能。(评析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生1:620218402 402218184 攒3个月生2:218218436 620436184 攒3个月生3:218218436 436218654 攒3个月师:通过讨论,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决了问题,看看小刚说什么?(评析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
20、充分体现。)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看看它与我们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生:我们前两节课学习的是连加、连减,而这个算式里有加有减。师:你观察得可真细心。像这样一个算式中有加有减,而且每个数都是三位数,这样的运算我们就叫它“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刚才,两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脱式或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生:竖式计算时要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生:要看是不是进位或退位。师:你想得真周到。生:脱式计算时,要从左往右算。师:(小结)大家的建议都很好,很合理。我们来整理一下:脱式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竖式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级 下册 数学 说课稿合集五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