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学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学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讲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考纲考情考查内容等级要求考查详情种群的特征A 17 年多选T24 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种群密度17 年非选T26 考查对样方法的理解和应用16 年非选T27 以文字考查对样方法的理解和应用15 年单选T9 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种群密度14 年单选T5 考查种群概念和标志重捕法的应用14 年非选T26 考查对样方法的理解和应用13 年单选T2 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标志重捕法的作 用种群的数量变动,B, 17 年单选 T5 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种群数量变动 15 年单选T9 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种群数量变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 种群数量的
2、动态变化,c, 16 年单选T10 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血球计数板的应用 15 年单选T13 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细胞的计数(血球计数板) 15 年多选T2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 知识整合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 1种群的概念 在_占据一定空间的_的所有个体。 2 2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 _、_、年龄结构和_等。 (1)种群密度 概念:_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_最基本的 参数。 常用的测定方法 a_,适用于分布均匀的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b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_和_是决定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A B C 写出图中各年龄结构的类型 A:_,B:_,C:_。2根据如图分析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以及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各年龄分布种群密度变化趋势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_B各年龄个体比例适中基本不变C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_性别比例:种群中_数量的比例。 二、种群的数量变动 1在理想条件即_条件充裕,气候_,没有_的条 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_型曲线;但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_,当种群密 度增大时,_会加剧,天敌数量也会_,所以种群数量的增长呈_型 曲线。 2S 型曲线中出现的最大值称为_,又称_。 3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意义:有害动物_
4、、野生生物资源的_和 利用,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_。 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 1探究原理 酵母菌可以用_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 _、pH、_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作曲线, 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2 2探究目的 通过建立反映_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_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_ 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 3 3实验器材 _,天平,锥形瓶,_,活性干酵母,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培养液, 载玻片,盖玻片,台盼蓝染液或亚甲基蓝溶液等。 4 4实验过程 用天平称量 0.1 g 活性干酵母投入盛有 50
5、0 mL 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培养液的锥形 瓶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_取样,将培养液滴在_上,经染色后选取 _进行观察和计数,测定 1 mL 培养液中酵母菌个体的_。 5 5结论与反思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_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尝试建 立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_。以时间为横坐标,1 m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 标,绘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动态曲线。 6 6深入研究 分析_因素(温度、培养液的 pH、培养液中某养分的浓度等)对酵母菌种群个体 数量变化的影响。考点突破3考点 1 1 种群的概念及其特点 1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6、 。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 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 单位。 2 2种群的特点 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 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3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植物及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样方法 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平均值) 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单位:株/平方米) (2)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 确定调查对象捕获标志放回重捕计算 公式:NM
7、nm(N:种群的个体数量 M: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记 数) (3)注意事项 调查时,要选熟悉的且容易计数的植物。 选取样方时,要按要求选取。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积,否则调查结果将与实际有 较大偏差,使调查失去意义。 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 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个体。同种植 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各小组计数都要如实,不能多报或少报。 样方法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不适用。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 不同。如乔木的样方为 100 m2,灌木的样方为 16 m2。 利用标志重捕法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
8、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适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4 4种群特征间的关系 (1)出生率、死亡率与年龄结构 a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 b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少 (2)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失调将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引起种群增长率下降。 (3)种群特征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在种群各特征中,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能够直 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4例 1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9、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1据报道,中国马蜂入侵法国并在法国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严重 影响。如图是一段时间内马蜂入侵法国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CD段马蜂种群密度较低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DE段马蜂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EF段马蜂种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FG段马蜂种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零 考点 2 2 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1 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 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
10、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 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描述种群数量变 化的数学模型有数学方程式和曲线图两种,二者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5的增长趋势,但是它不够准确。 2 2种群数量增长的“J”“J”型曲线 (1)形成条件:“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 理想条件下形成的。 (2)“J”型曲线是表示一个指数方程 NtN0t(N0为种群起始数量, 为后一年种群 数量与当年种群数量的比值,t 为年限), (3)“J”型增长曲线坐标图(如图)和其增长率曲线坐标图(如图)种群增长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10 单元 种群 群落 特征 量变 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