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3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3、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重点:1、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难点: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1课时课型:教读课教学方法:教读法、谈话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闻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怎么才能快速、准确地获
2、取信息呢?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49页,用30秒的时间浏览这则新闻,回答以下问题:1、奥斯维辛在哪里?布热金卡在哪里?2、人们访问了哪些地方?二、讲习课文(一)环节一:答案:1、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城市,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在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这是新闻的背景材料,可在35段里寻找。(插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资料)在奥斯维辛城附近,建有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时间内,曾囚禁过24个国家的民众和战俘,共
3、有约400万人在此被杀害。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2、人们依次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可以在715段里寻找。这部分叙述人们访问奥斯维辛博物馆的过程。抓取信息一般看标题和导语部分,进一步在主体里寻找。这是从新闻结构上着眼。重要的信息是新闻事实,阅读新闻时还要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而新闻材料除了上述两类外,还包括作者的主观评价,因此重要信息多在陈述部分,要分清陈述和评价。这是从新闻材料着眼。这是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对大部分新闻适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新闻的主观评价都与事实截然分离的。下面,请同学们划出表达作者评价的语
4、句。(二)环节二:(以学生划出的语句引导学生认识这篇新闻的特点)这篇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写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包括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并没有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但却让人感受到情感波澜的暗涌。请同学们找出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仔细体会,说说句子的内涵。(归纳学生看法,引导他们品句)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
5、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2、“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3、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们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木然:被困
6、难、苦难折磨而产生麻木的表情。(插入资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木然”及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些饶有意味的场景曲折表达感情,使文章意味深长,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或许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4、(请划出描写参观者的相关语句)“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
7、不由得慢了下来”“他们表情茫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715段,作者跟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通过外显反应表现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针对相关描写畅所欲言,想象参观者的心理活动)(重点讲解议论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着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
8、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通过参观者的动作、神态,侧面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三)环节三:(归纳写作特点)写作特点:1、文字简练、朴实。(一般新闻的特点)2、视角独特。从“平静”中找到新闻。在平淡的事实中,作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风暴,那就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感情波澜。他们都受到了震撼,从而更加热爱和平自由。这是善与恶的对立。因此,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的感受。这一类新闻有别于纯客观报道人和事的新闻,被称为“印象性报道”。3、多用否定句: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标题就是一个否定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9、第一次出现在背景材料后(即6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很多次了”,所以没有什么新闻,但作者仍感到非写不可,表现了记者的良心,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四)环节四:讨论这篇新闻的语言富于表现力。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对纳粹罪恶的愤怒谴责,还是对和平自由的希望?还是两者兼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选代表发言)(五)总结作者通过借景抒情和侧面表现的手法传达了参观者们的内心感情,表达了对纳粹暴行的愤怒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六)布置作业:1、找一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写一句话新闻。注明新闻的来源。2、完成课后
10、练习四的第二小题。板书新闻事实新闻材料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片段2借景抒情715段动作神态描写侧面表现恐怖残暴写作特点:1、文字简练、朴实。2、视角独特。3、多用否定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2一、创设情境:1、学生展示合作完成的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介绍,包括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上辛德勒名单音乐,让学生入境。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来到这个曾经的集中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一切,你会选择什么角度来报道奥斯维辛,或者你会将镜头对准什么呢?二、研读文本:1、标题设疑本文的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疑问:为什么说没有新闻?既然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作者写了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文本。2、解决第三问
11、:“作者写了什么?”镜头一:参观者的反应和神态镜头二:奥斯维辛周围的自然景物镜头三:废墟上的雏菊花镜头四:年轻姑娘的微笑3、总结写法:正如焦点访谈所说的“新闻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有一类新闻,会把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掺杂其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就是这类新闻的典范之作。角度:将镜头对准参观者的反应和奥斯维辛集中营四周的景物,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道德责任感。4、回到开头的问题“奥斯维辛到底有没有新闻?”一样的景点,一样的游客的震惊愤怒,这里阳光明媚,的确没什么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呢?用文中的话来说,“非写不可的使命感”齐读6段。“这种不安的心情是
12、什么?”担心人们遗忘历史。三、拓展延伸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罗森塔尔1958年写的,那我们今天读这篇新闻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罗森塔尔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历史,希望这类惨剧永远不要发生,可是这半个世纪来,人类又有过多少战争,种族之间经过多少野蛮的屠杀,人类怎样才能杜绝这一悲剧重演呢?四、以集中营生还者的一封信结尾。希望同学们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永远不要忘了培养健全的天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做一个大写的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31、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2、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3、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4、牢记历史教训,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的雄心壮志。1、学
13、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2、让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启发式。幻灯片、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导入激趣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二、奥斯维辛集中营介绍资料图片ppt、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戮。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
14、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兰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40平方千米,包括3个集中营:奥斯维辛主营、布热金卡营、莫诺维策营。莫诺维策营又包括40个小集中营,分布在波兰南部整个西里西亚地区。1940年到1944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希特勒的杀人中心,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许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残杀。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一、导语:二、背景:三、主体四、结语:2、让我们随着参观者的步伐走进集中营(1)、看了视频和课文以后,你们对奥
15、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明确:(2)、作者又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如何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明确:(3)、在文中第三部分7-15段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明确: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四、独立思考,深入分析1、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在叙事和感情流露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常见新闻作品:本文不同之处:2、文章开头写“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构上:内容上:写法上: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承上启下。第二次:呼应前文,突出了文章主题。4、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五、合作探究1、文章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并组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原因。明确: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成为新闻史佳作?六、拓展延伸七、课堂小结历史大潮滚滚向前,岁月可以冲淡一切,但有些东西却是永远无法忘记的,也是不能忘记的。虽然二战早已经过去,但“奥斯维辛”仍旧在默默地提醒着人们:忘却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我们要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