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千克教案.docx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千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千克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千克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千克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较物体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休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情分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
2、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设计理念:1、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2、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3、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自感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多次实践又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也
3、让学生再次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重计、台秤或弹簧秤、天平、两袋盐等物品。学具准备:各种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请两位跑得快的同学到台前做“背人跑步比赛”的游戏(被背的两人轻重对比明显)。让大家估计谁最有可能赢?为什么?小结:人是有轻重的。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相互说一说。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出课题。板书:有多重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一)称学生的体重1、师:要想知道某个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2、让学生观察带来的体重计,观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想好了和小组里
4、的同学交流一下。指名汇报,随机介绍kg是千克的表示符号。3、让一组学生轮流站在体重计上,秤出每一位同学的体重,并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记录下每位同学的体重。4、让每一个学生统计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学分别有几种,统计时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统计,如用“正”字来表示,或用其他方法来表示。5、让每一位同学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质量的同学,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别有多重。6、全班交流,把每组统计的情况合在一起,成为全班同学体重的统计表,再让学生提出一些加、减法的数学问题,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二)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1、称一称。把自己小组带来的两袋盐放在台秤或弹簧秤上称一称。学生生观察秤的指针指向几,
5、老师指出1千克就是两袋盐的质量。2、掂一掂。再把刚才称的盐放在手中掂一掂,边掂边用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并说说掂1千克的感觉。3、估一估,你们再掂一掂身边的其它物体,能找出哪些东西重1千克吗?估计后再把这些物体放在秤上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4、猜一猜。师拿出1袋棉花和1袋铁钉,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说明理由,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以实践来证实,请2名学生分别称一称。5、质疑:这2袋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物体体积大并不一定重。6、小结:刚才我们大家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体的质量有多重,可我们看像这些(举起一枚硬币,指着衣服上的钮扣和学生带来的
6、鸡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笔、橡皮等),比较轻的物品怎么知道它们的质量呢?(三)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天平称一称带来的硬币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师称几根粉笔的做法。教师边称边介绍克的表示符号“g”。2、学生小组进行操作,称硬币、鸡蛋和铅笔、橡皮等物品。3、交流汇报。4、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议一议等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三、全课总结看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除了用称的方法,还可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四、课后实践,不断延伸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体或买1千克的东西有多少?2、回家用秤称一称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几种物品的质量。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千克教案2教学
7、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二)过程性目标: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8、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教学重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教法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
9、们的生活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约2分左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因此,我创设学生熟悉的去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引发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就需要用人们共同知道的质量单位,自然而然的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10、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第一层次:认识秤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必须要有称量工具秤。再用课件展示各种常用的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秤。第二层次:认识天平教师提问:“想知道2分硬币有多重,用什么工具?”接着用课件出示天平,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为后续教学中克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三层次:克的认识“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
11、1克有多重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一克。(2)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3)多于1克的质量的认识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的质量,引导学生观察物品上的克数,并在四人小组中展开活动:掂一掂自己带来的物品,再掂掂一掂别人带来的物品,感受不同克数物体在质量上的差别。最后问学生:和1克比起来你有什么感受?加深学生对克的认识,并为接下来千克的
12、认识埋下伏笔。这一环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突破了难点。三、千克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通过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1)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一袋黄豆太重不能用天平来称量,这时就需要用台秤来称量一般物体的重量。(2)认识台秤。教师出示台秤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台秤的计量单位:kg。并让学生认读课件上台秤指示的质量,说出认台秤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1千克有多重?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
13、念。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分四个步骤展开知识探索。首先组织学生分组用天平称出1袋黄豆有多重,通过实际称量知道教师所提供的每袋黄豆的质量是1千克。接着掂一掂1千克黄豆,感受1千克的重量。然后,掂一掂组中的饼干、铁块、盐等物体的质量,估测后再用秤称一称,看你估测的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加深学生对“千克”这一质量概念的认识。最后,教师从学生称出的1千克的物体中,找出体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品(如1kg铁块和1kg饼干)提问:“这两样物体的重量都是1千克,你们认为在估计物体轻重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感受到估计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只考虑外形的大小(体积),还应结合现实物体
14、来估计;同时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兴趣是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通过开展“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估测意识和与人合作意识。四、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关系,体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间进率的理解与认识。因为“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教师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1千克饼干,说出自己的感受。强化对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为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北师大 三年级 下册 数学 千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