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14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诸遗址以良诸古城为核心,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对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有关 良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B.是奴隶社会繁荣时期C.以
2、粟为主要栽培作物D.此时私有制已经产生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出大将蒙恬出兵收复河套地区,并移民屯垦;在南 方征伐百越,设置郡县;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和直道,并强行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等 地。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促进中央集权国家创立C.有利于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D.激化了秦朝的社会矛盾3、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4、汉武帝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
3、,实行了一套完整的经济措施,从商贾手中夺利,达到“民 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些经济措施包括()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政策设置刺史将铸币权收归中央A.B.C.D.5、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3)变化:皇权由不受限制到受到制度上的制约。原因:汉朝时国家决策机制尚不成熟;唐朝完善了国家行政决策机制;封建君主为维护“家天下”统治的 需要。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 较简单”可知,这一时期决策程序简单,由皇帝意志决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处 理政事程序
4、简单,并未经过周密的商议,一切以皇帝意志为主,容易造成国家决策的失误和长期的专权独 断,形成暴政。(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所谓不经凤阁、鸾台,即指未与宰相商议,未经中书起草和门下审署”,联 系所学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出三省六部制实施的意义即可。(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时期皇权不受制约;根据材料二“本立宣敕(中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时诏敕要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而皇 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表明皇权受
5、到制度上的制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从汉朝到唐朝国家行政决策机制逐步完善、封建君主为维护“家天下”统治等方面分析。19、答案:(1)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秦朝以法家,汉朝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统一了中国思想;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三省机构成为象征,并没有实权,改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南宋后宰相事权更加集中, 效率有所提高;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牵制宰相;设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削弱宰相权力; 加强对宰相的监察。解析:(工)根据材料“秦汉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郡
6、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国家通过二十等爵制实现了对个人的支配,以及编户齐民的形成,解构了先秦宗法集 耕的社会形态。随着国家意识由法而道,最终独尊儒术”并结合所学从秦汉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 行分析。(2)根据材料“宋初虽然沿袭旧朝,设立了三省机构,但它们却并无实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而以他 官判省事”可概括出三省机构成为象征,并没有实权,改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根据材料“南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担任宰相的吕颐浩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可概括出南宋后宰相事 权更加集中,效率有所提高;根据材料“在制度建设上,宋代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助手,对宰相 构成了一定牵制;建立
7、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将军队调动、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宰相手中夺走; 此外,还有台谏官员对宰相一言一行进行监视,防止宰相之间出现政治小集团,威胁皇帝的统治”可概括 出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牵制宰相;设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削弱宰相权力;加强对宰相 的监察。20、答案:(1)表现:工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没有突破性发展;商品市场关系难以向深层扩展;对外经济 无法顺利展开;市场关系和产权制度的进步缓慢。原因: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国家经济政策的限制。(2)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沿海、沿江到内陆;由点到线、到面;区域差异明显。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
8、度上加深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推动中国经济的发 展;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解析:(1)表现:据材料“小生产的模式日趋强化。手工业在技术分工等方面有所进化,但生产动力、生产 机械与宋元比较没有大的改进”可知工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没有突破性发展;据材料“这种商品流通、市 场交换仅是自然经济的调节和补充”可知商品市场关系难以向深层扩展;据材料“其外贸的比重和对外开 放程度均不及,出现了明显的倒退”可知对外经济无法顺利展开;据材料“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自然财 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可知市场关系和产权制度的进步缓慢。(任答两点即可)。原因:据材料“小生产的 模式日趋强化”可知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
9、;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结合明清 时期的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可知国家经济政策的限制。特点:结合近代开放的主动性可知由被动到主动;据材料“总是先在沿海、沿江省区展开,稍后才会逐 渐延展到内陆的某些区域”可知由沿海、沿江到内陆;据材料“在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利用中国沿海 最大对外贸易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其他通商口岸的中转作用,将其经济辐射的范围,逐步从长江三角洲地 区,向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扩展”可知由点到线、到面;据材料“也可以感受到内陆和沿海、沿江省 区之间,经济外向化进程上的这一差距”可知区域差异明显。(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据材料“鸦片战争 后,中国进入近代社
10、会,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可知有利于促 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据材料“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 济”可知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可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贵冉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坎。这说明该政策()A.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B.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C.保障了商品质量的稳定D.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6、如图为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该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与妆容皆为大
11、唐风格,同时,其绘画技法突破了传统。这反映出()送子天王图(局部)A.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B.异城文化与中华文化开始交融C.以形写神绘画风格形成D.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7、实物史料往往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下图是考古发掘出土的胡人 耙田壁画砖和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它们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北方经济的发展B.江南地区的开发C.经济重心的南移D.南北差距的扩大8、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重新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的加强C.南北政权对峙D.政权更迭的频繁 9、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
12、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 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 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D.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10、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 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这反映了()A.鲜卑族封建化的加速B.三教合一逐渐完成C.石窟佛像的史料价值D.中西文化加速融合11、两宋时期,政府奉行依资序迁的官僚选人原则,重视对人事管理、财务审计、考察磨
13、勘等诸多事务 的复核。士大夫们对于政府行政运作程序及其内容密切关注。据此可知,两宋()A.官僚政治制度化程度较高B.政府行政运作繁琐且低效C.士大夫深受程朱理学影响D.官员选拔方式趋于多样化12、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阑、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58%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13、宋代以前的手工业著作主要有周礼考工记墨经和炼丹书,宋金时期主要有武经总要营 造法式梦溪笔谈新仪象法要糖霜谱梓人遗制北山酒经等著作。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4、() A.印刷业的进步与识字率的提高B.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C.思想的活跃与科举取士的调整D.社会需求的多元与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14、如图,宋代边塞诗画重在渲染昭君的悲剧与国家的耻辱。但元代虞集评论说,天下为家百不忧,玉 颜锦帐度春秋;如何一段昆琶曲,青草离离咏未休。此种格调渐成元代番族类题画诗的主流基调。这一 变化反映了()A.大一统格局影响士人心态变化B.士人坚守夷夏之防C.民族压迫下文人备受精神摧残D.南宋民族精神丧失15、明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 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J由此可知,明政府意图(
15、)A.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c.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D.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16、下图反映了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的情况。据此可知()南北朝 金元南北朝 金元4000肾黑1500黑。 (虫警H3e瓷 M食总产量(亿斤) 口稚食自需求(亿斤) 人均“食占有斤/人)A.隋唐以前农业技术落后A.隋唐以前农业技术落后B.宋元时期农业最为发达C.明代民众生活水平较高C.明代民众生活水平较高D.清代人地矛盾最为尖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
16、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 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 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摘编自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大肆用兵拓边,汉朝前期70来年的积累,没几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汉武帝改变政策, 先是实行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 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还推出了 “算缗”与“告 缗”,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车船税,鼓励告发瞒报家产的行为。晚年的汉武帝发布了轮台罪己诏, 检讨自己的错误。认为不该穷兵默武,用尽民力。
17、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2)结合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经济措施及影响。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 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由于以上缘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皇帝颁下诏 书差不多都以“制诏”二字开端,反映经过前述简单程序,即成正式诏书,交宰相机构执行,毋需再经什 么部门审核了。材料二旧唐书刘炜之传:任凤阁(中书)侍郎,同凤阁、鸾台(门下)三品,为宰相,被人诬告,武 则天“特令”王本立审问此事。“本立宣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康县 第二 高级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试题 Word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