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说课设计(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称象》说课设计(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称象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13篇)2022-12-15称象说课设计(精选13篇)称象说课设计篇1一、说教材这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 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 揭示了文章
2、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 冲的称象方法是用四句话说明的。第一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 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 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 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 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 具体方法和步骤。二、说教法。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 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
3、理解上。2、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 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弹簧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张结实的板子。这样就可以代替水的浮力了。” “你想得很好,别人都是想办法替换重物,你想到了换一种承重工具。非常独特,只是稍微有点不安全。”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 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 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 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 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
4、到的成果吗? “对!你现在是 现代版的小曹冲了!”“嗨!要是能这么想的话,直接用计算机对准大 象一扫描,再运用一下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同学 们听了她的答案都笑了,我也笑了: “我也没有限定这个曹冲的出生 年月呀?你能这么想很好。现代技术很发达,这种问题已经难不倒我 们了。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 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 ”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 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 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 思维得到了
5、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 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 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 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 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 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小学语文作为 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创新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 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
6、必须结合听、 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 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 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是否具有发散思维能力 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在自己的教学中, 把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注重利用各 种机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尽 量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 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 生大有用处,也使我这个语文教
7、师从中感受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 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开阔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丰富了。在很多时候, 教学中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称象说课设计篇4<;案例>;前不久,我上完称象这一课,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片断令我 深思:上完称象这一课:师:你想对曹冲说什么?生1:曹冲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生2:曹冲这么小就这么聪明,长大了一定很了不起。师:嗯。生3:曹冲没有我聪明。师:(微微一怔)哦,还有谁说吗?(接着,我按照已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教学。)“曹冲没有我聪明“。这是孩子学完课文后非常真实的阅读感受, 而且它不同于别人“聪明”的认识,初看这种感受似乎不太正确, 联
8、系课文仔细想想,这个感受又是多么合情合理,这时我如果抓住这 一契机,适时调整教案,因势利导,那么既尊重了这个学生,又可能 挖出更精彩的回答,把课推向一个高潮。<;反思>;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学生的表现似 乎不尽人意,回答问题总也到不了老师心目中既定的标准答案上来, 教师因此感到很失望,教起来也觉得很费劲。我觉得这主要是教师本 身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问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 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与文本、教师、 学习伙伴之中不断的对话过程中,才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9、案例中我发 现了 “曹冲你没有我聪明这个契机,但没有好好引导,让这个思 维的火花很快熄灭了,真的是非常遗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珍视 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不应该是 既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发现,让他们敢想敢说,真 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探究知识,那么就一定要尊重学生自 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教师只有从观念上彻底放弃“完 成教学任务观”,在课堂上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抓住契 机,以学定教,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称象说课设计篇5K教学目标X1 .学习13个认读生字,8个书写生字。2 .通过上下文了解议论果然反驳等词语
10、,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 .在阅读中理解动脑筋是一种良好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 的问题。K教学过程一、运用实验情境导入。1 .今天,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秤)好,请 几位同学帮我称一称这些东西的重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盐、 奶粉,请同学们称一称)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使他们了解到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称。)2 .这些日常我们拿得动、提得起来的东西可以用秤来称。但是, 如果这个东西很大很重,怎么来称呢?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 象,大象怎么来称呢?(板书课题。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1 .请学生尝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运用以前学 过的,自己喜
11、欢的方法独立识字。(师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不认识的 字有:驳、害k艘、舷、线等。)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的生字、 新词。(出示字词)你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生1:我运用偏旁记忆,知道了艘和舷都和船有关,割有立刀旁, 所以与刀有关,线有绞丝旁,所以与丝线有关。生2: 一个记者想要去采访,前面有一面土墙,就把他堵住了。 这样就记住堵了。生3:我查字典知道了杆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称杆(gin), 在旗杆中读(go n)o生4:我觉得议论两个字都有言字旁,所以与说话有关系。师:你觉得议论可以用什么词来替代。生4:可以用讨论来替代。师:你能用议论说个句子吗?生4:在
12、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都议论纷纷。生5:驳在书中的词语是反驳,我觉得这个驳就可以这样记,一 个人,他姓马,做题总是不认真,这不,他又错了两道题。师:你觉得反驳是什么意思?生5:就是反对,不同意别人的说法的意思。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请其他 同学帮助解决。4 .请学生从课文中找一些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并说个句子。生1:我喜欢这一句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子。我造的句子是这只小狗又矮又小,身子像面包,腿像四根火腿肠。生2:我喜欢反驳这个词。我造的句子是妈妈说星期天带我去公 园玩,爸爸立刻反驳:&lsquo;星期天,你得去学钢琴,不能去公园。 &rsq
13、uo;生3:我喜欢果然这个词,我想用果然说句话,天气预报今天有 雨,果然,天不亮就下起了雨。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积累 词语。).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考一考,给抽读好的同学加分。5 .做组词游戏:教师抽出一个生字,请小组同学至少组两个词, 组员可以补充,以合作最好的组为优秀组。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 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品读课文,自读自悟。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他是用什么方法称的 大象。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生1: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 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石头
14、一共 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生2:老师,我画了一幅图,可以说明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师 实物投影)生3:课文中还讲了两种称象的方法,但都不可行,一种方法是 用一棵大树做称杆,但是,没人能提动称杆;另一种方法是把大象割 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但是这得先杀了大象。生4:我觉得曹冲很聪明,那么多大人都没有办法,他却想出了 这么好的办法。师:你认为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生4:因为曹冲他肯动脑筋。生5:因为曹冲他注意观察。生6:因为曹冲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想法。2.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让我们也来动动 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学生先自己想一想,互相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
15、顺序叙 述,叙述有条理,语言明确,可以提示他们运用先,再,然后,其次, 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四、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课堂内容。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请说一说。生1:有一次,妈妈让我给手电筒装电池,我装上以后,怎么推 按扭,手电筒都不亮,我想手电筒前些天还亮的,不可能坏,是什么 原因呢?后来,我想可能是我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换了电池的方向, 果然,手电筒亮了。生2: 一次,我想去游泳,爸爸在给我吹救生圈,看着他吹得很 累的样子,我一下想到了打自行车轮胎用的打气筒,于是我就用打气 筒将救生圈吹起来了。K教学后记R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鄙?字教学
16、中,学生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学 习运用;2?痹诳挝牡难?习中,我创设的开放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 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学习;3?痹谡微每沃校?我发现了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动脑筋, 解决了许多问题,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称象说课设计篇6称象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方法,这一段是教学 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有些老师在教学时采用实验法。我在备课过程 中,觉得采用实验法有三点不足之处:(1)制作大象与大船的模型费 时费力,若非专业人员制作,效果又大多不理想;(2)大象上船、船 身下沉后,沿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这个动作,由于容器
17、体积的局限以及 容器内有水,实验时不容易完成;(3)实验进行时远处的学生往往看 不清楚。因此,我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 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 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 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 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 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 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此时,让学生思考石
18、头的重量与大象的重量的关系。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比实验法效果好。称象说课设计篇7【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战。教育学 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四段。【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 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 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1、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 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2、讨论为
19、什么要称大象。(略)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官员们和曹冲)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 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 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 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
20、。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 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 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 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 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 水面画一条线呢? ”什么是“沿着水面”呀? “沿着”就是靠着水 面、挨着水面、贴着水
21、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 水面”画一条线。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 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 止呢? “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 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出示字片比较: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 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 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
22、头 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 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赶象下船装石到线称出石重加出石重就是象重五、学习第五段略。六、总结全文1、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因为他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善于注意观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积 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从错误意见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 的主意很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这不切实 际中却包含着一个“切实际”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个能承受的住大 象重量的“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
23、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诞无几,谁 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谬的地方,就是怎 么能把一个完整的大象分开呢,怎么能把它“化整为零”?曹冲正是 吸取了这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先设法找到了一个既能承 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当于秤盘,水 相当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线相当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 用石块代替大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化整为零”,从而准确地计算出 大象的重量。2、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是好,可就是士兵们搬着石头跑上跑下, 累得满头大汗,才得出了大象的重量。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提示:什么办法最不费劲,只发布命令就能完成?可以用“人”来代替“石头”:让
24、士兵们一个一个地走上船,直 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再让士兵下船,然后称称每士兵的重量,最后 把他们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是多么与众不同的又切实 可行的办法!七、课后作业同学们,你们愿意把曹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吗?也可以把你的想 法和对曹冲的“喜爱”写在日记本上。称象说课设计篇8【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 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2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教育学生学习曹 冲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具准备】装上水的玻璃器皿、小木船、玩具泥象、小卵石、 秤
25、,或相应的替代物品。【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一)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称东西吗?ch5ng板书“称”,学生齐读“称,(二)你们见过大象有多大?这么重的大象古时候怎么称呢?板 书“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评:解题着眼于对课文整体内容的了解,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生 字“称”的字义。二、初读课文(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 读。(二)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想一想,课文写的 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评:初读课文要求明确:识字教学注意字的音、形、
26、义的结合,初读眼见字形,口读字 音,感知字义,但把重点放在掌握字音上;初读时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这样,既让学生有较 多读的机会,又突出了读的层次性。三、讲读课文(一)指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 一词。(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 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 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 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 具逐一贴在黑板上。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 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
27、养学生的评价能力。4、我还采用自主发现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大的自主 权。于是,我设计了 “读完课文之际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的学习 汇报活动让学生在相互补充之后,明白文章的脉络以及内容。避免教 师的灌输式的教育。5、从理解的角度看,曹冲所说的四句话全是重点和难点;从表 达的角度看,它是读写的结合的范例;从学期的重点及阶段的连续性 来看,它又是典型材料。在这里可以把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最后据此,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写自己做过哪些聪明的事。抓住了它能 一举多得。
28、三、说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时,我让学生利用 小组的力量想出演示的方法,在互助合作中突破难点。2、自主发现学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老师让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说,让他们自主 发现,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主动权,体现主体地位。3、大胆质疑。学生之间互教互学,老师再适时点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理解上的差异,这时,就应该让学生“不 懂就问“,也让其他好的同学来带动这些学习上的后进生。4、多种形式的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思,读中悟。课的前面就让学生接龙读课文,并布置了其他同学思考知道了什 么?后面安排了重点读有大象的样子,官员们的话,曹冲的办法和分 角色朗读课文中人物对话几种形式的读都是
29、促进了文本的理解。1 .指名读、思考这头象长得怎么样?为了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官员们想出了哪 些办法?学生回答大象长得样子时,结合理解“一堵墙”的意思。学生回答官员们的称象方法时,相机板书:“议论”“宰”,并理 解这两个词的意思。查字典,说一说“宰”有几种解释,结合句子说 说在课文里的意思。比较句子:“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按以下步骤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弄清这两句话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 “到底” 一词的意思。第二步:从说话语气角度体会“到底”一词的含义。先引导标出 句子重音和声调变化:“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再指导朗读,进一步体 会象重量大,急于知道大象有多重。评:词
30、句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宰”的教学突出了培养学 生借助字典,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句子的训练,体现 了在比较中理解,在朗读中理解,渗透了理解方法,重视理解能力的 培养。.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比较句子:“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按下列步骤教学:第一步:找出句子异同点,初步了解“直”的意思。第二步: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直摇头”,进一步体会曹操不同 意官员们称象的笨拙办法这层意思。用比较和动作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直摇头”的意思。 对于不同的词句,采取了不同的理解方法。.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2 .朗读指导(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
31、 .指名读、思考: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称象?结果怎样?2 .学生一句句地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这个办法 每一步都是什么。师生逐句共同理解。第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总的写曹冲有称象的办法。)比较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运用前面比较句子的方法,体会“才”强调了曹冲年纪小,但很 聪明这层意思。第二至四句写的是什么?(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这个方法的 第一步怎么做?第二、三步怎么做?第五句:怎么知道大象的重量?议答:“石头总重量二大象重量” 学生先一步一步地说,再完整地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评: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先让学生整体了解本段写的是曹冲 想出
32、的称象办法,再到部分,逐句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然后回 到整体,真正理解了曹冲称象的科学方法。在逐句理解每句话时,渗 透了句与句间的联系。3 .实验演示。两名学生到讲桌前,一人讲方法,一人操作。然后 再找其余数名同学演示。评:通过直观实验,使学生明白装上石头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 上船时一样,大象和石头的总重量相同。这样,以船代秤解决了提不 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象,解决了宰象的笨想法。4 .为什么曹操听了点头微笑?从哪个词看出曹冲的办法称出了 大象的重量?(理解“果然”的意思。)指名读第五自然段。5 .朗读指导。四、课堂作业:课后第三题,抄写句子。评:通过抄写,加深了对曹冲称象办法的印象。课上在
33、老师的 指导下完成课后作业,既体现了强化教学重点,又减轻了学生课外 作业负担。第二课时一、比较曹冲与官员们的称象方法。然后再引导思考:年仅七岁的曹冲为什么会想出称象的好办法? (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受官员们的启发: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化整为零,聚零为整。这是曹冲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动脑 思考问题的结果。平时多观察,多思考,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评:通过曹冲与官员们称象方法的比较,概括了全文,深化了 认识,又回到了整体。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二、朗读课文三、练习复述。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把这个故事互相讲给同学听。四、写字指导。(一)启发学生想办法记生字的字形。1 .部首
34、相同。秤议称论2 .分析结构。左右结构:砍石一欠块土一夬沉一冗线幺一戋上中下结构:量曰里.指导笔顺。曹止然(二)抄写生字词评:字形识记是生字教学的难点。在掌握了生字的音、义基础 上,针对本课生字特点运用归类识字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识记,提高了 识字教学的效果,使生字的音、形、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称象说课设计篇9称象一文记叙的是一个传说故事。通过两课时的教学,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且要让学生通过 阅读和词句的训练,促进思维发展,体会到小曹冲之所以能想出比官 员们更好的办法,是因为他能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本文的主要事件 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
35、是该怎么称,重点段是小曹冲想出的好办法, 共4句话,其思维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变成多向思维。对于教材的处理 和教学过程设计,可以这样安排:一、揭题激趣,初读感知。称象课题揭示之后,首先应引导学生把题目意思议论清楚。 教师提问激趣:象这么重可以称吗?这头又高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 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他们的办法好不好?小曹冲用什么办法称 象?他的办法好不好?接着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用铅笔 画出生字、新词和不懂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教师 提出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自学生字,再让学生分段试读 课文。最后进行生字教学。二、抓住重点,细读明理。本文重点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称
36、的办法。小曹冲称大象的办 法有4句话,是重点部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填写下面的表格:曹操是怎样问官员们的?官员们又是怎样议论的?曹操听了为 什么直摇头?细读第4自然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的顺序能 不能调换?将曹冲称象的办法按课文顺序读、说、议、画。教师可用 投影仪放出两张幻灯片:一张幻灯片是书中的插图,另一张幻灯片是 一幅对照图:左上角圆圈内画大象站立的大船,吃水线用红线画在船 舷上,画面是装石头的同一艘大船,船沉到吃水线上。讨论:象的重 量称出来了吗?为什么可以称呢?曹操的难题被他才7岁的儿子曹 冲解决,你们有什么想法?三、由果溯因,精读对比。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照”是什
37、么意思?小曹冲称象 的办法与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哪个办法好?为什么?熟读曹冲关于 称象的办法的4句话,并抄写这4句话,背诵下来。通读全文,回顾 课题。四、启发想象,课外延伸。出示下列板书:曹操官员们曹冲称一称大象大秤一-大船(代替)割块一-石块(代替).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他人听。1 .按板书想一想,平时用代替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一个例子。组织 一堂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主题班会。2 .造句:有的 有的也有的 (何景升)称象说课设计篇10教材简析:称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的一篇讲读课文。讲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 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是
38、在学生通 过快两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 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以继续抓好词句教学、落实训练重点为目的进行 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将本节课 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 题。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 题。教法:由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 象的方法时,我利用了简单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
39、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多层次朗读法、 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以读代讲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学、 读中悟。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以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的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并相机指导写称字, 目的是使学生无意识地进入的学习情境中,再说生字教学也是低年级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然后教师出示生词和生字,指名认读,并正音,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使字词教学落到了实处。接着再读课文,并提出要求: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
40、么事呢?这一步,我按照阅读教学从整体 一部份-一整体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激发学习兴 趣,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三)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由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课文教学我直奔 重点,通过让学生默读,说曹冲称象的步骤,找动词和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时活跃 学生思维。接着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 顺序的词口述曹冲的称象方法,老师演示操作过程。电脑课件形象地 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的文字表达是反映图中的事物。这一操作过程就 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以读为主,我采用
41、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发挥朗 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增长词汇的作用,也是突出本节课教 学重点的手段。接着抛出:曹操有什么反应?引出对第五自然段的学 习,同时引出果然一词。帮助学生理解。(四)了解曹冲称象的原因。用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引出描写大象大的句子,进而指导有感 情的朗读。(五)比较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这一环节我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像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 像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说的基 础上,我便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结。(六)课堂作业我设计了连线的练习,对量词和名词的恰当搭配进行巩固。课后,我觉得对于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方面还很不到位,以及多 次朗读之间是
42、否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深度,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 见。称象说课设计篇11称象片断赏析之一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 方法,能过对一些看起来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进行新的审视。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能过对那些似是而非的说话 予以纠正,不能人云亦云,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称象一文时,同学们正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有什 么更好的称象办法? ”我巡视指导,发现有一组的一个女同学没有加 入小组讨论,当全班交流时,大家议论纷纷,兴致勃勃。唯独她置身 事外似的坐在那里。我强压心里的火气,尽量放柔声音对她说:“许 媚媚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43、? ”她不情愿地站起来说:“为什么一 定要称出大象的体重呢?有什么关系?(注:有什么必要)。一语警 醒梦中人,同学们也都感觉刚刚的问题是没必要的。听着同学们天真但合情合理的质疑,作为老师的我首先给与尊重、 支持,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称象片断赏析之二独到的见解属于创造性思维,创造的实质就是求异标新。在教学 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他们“别出心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去 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是培养思维独特性的有 效方法。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几 种称象的方法,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曹冲在七岁时能想到这么好的 办法,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年龄与当时曹冲的年
44、龄差不多,相信你们 更聪明,你们能想到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用泥土代替石头,因为搬泥土比搬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代替石头,这样既省时间又省力。有的说:用站在岸上的官员来代替石头,就更好了,因为他们听 指挥,能下能上的。还有的说可以用坐翘翘板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一想法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 他说得具体些。原来这位学生的意思是:砍两三根中等大的木头,把 它们排起来,然后在木头的两端钉上较厚的横板,再放在一个较大的 长形石头上,使其平衡,然后让大象站在一端的横板上,另一端放上 石头,等两端平衡了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这位同
45、学从翘翘板的原理想到了称象的办法,他刚说完就得到了一阵热烈的 掌声,全班同学都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也及时表扬了他:“你比曹 冲还要聪明!”称象教案片断片断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老师今天想让大家猜个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腿子像 柱子,尾巴像辫子。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大象。”随着出示 大象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么大的一头象,古人是怎么知道它有多重呢? 生:想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称象”这篇课文。边说边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认识称片断二:读文感悟,复述过程1、默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或小组交流3、汇报。小组汇报时,学生大多数只说到曹冲很聪明,肯动脑 筋。这时教
46、师要适当点拨,在读地3自然段想一想曹冲的办法是怎 么想出来了?1曹冲听别人说的要造一杆大称,他就想知道用一船来代替这 杆大称。2还有人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在称,曹冲马上就想 到了用一块一块的石头来代替庞大的大象。3他能听取别人的建议总合理的部分,才想出了好办法。这些 才是曹冲聪明的地方。4、在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一起动脑筋,画一幅流程图,把称象 的过程简单的表示出来。在画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可能画不出,或许是对称象的过程还 不太明白。这时,教师可以播放课件,演示称象过程,在让学生画一 画,最后展示学生画的流程图。5、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然后在船舷上画一条 线。把大象赶上岸上
47、,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穿下沉至画线的地方。6、你知道大象的重量吗?称一称船上的石头一共有多重,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连词,把然后再注意叙述称象 过程的先后顺序。曹冲不是神“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这 是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 以后,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你还 有更好的办法吗?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可没想到这 一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没了!”连平时好逞强的孩 子都是直摇头。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曹冲在孩子眼里已不是一 个普通的人。而是成了无法超越的神了!这可不行!如何激发孩子的 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我灵机一动,说:“老师在书上, 看到有个学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比曹冲的还要好呢!不知 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能想出来? ”激将法起作用了,马上有人举手了。 屠鑫元第一个发言。他说:“人走进船里,人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我心里一乐!这个办法真好!正要大力夸奖他。可转念一想,孩子们 懂得这个办法的妙处吗?就问:“这个办法行吗? 不问不知道,一 问吓一跳,竟有很多人说不行。有的说:“没秤怎么称人?那时侯还 没有俞医师(学校的校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