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材料一:2020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 称“新限塑令”)规定:到2020年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 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 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 料吸管;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新限塑令”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
2、料吸管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不 少吸管生产商和奶荼、饮品店商家积极响应,推出纸吸管、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供消费者选用。 但很多消费者表示,“纸吸管口感不好” “纸吸管容易泡软,不好用”“很多商店都不提供可降 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据悉,普通塑料吸管原材料每吨约8000元,纸质吸管原材料每吨约2.2万元,而可生物降解的聚 乳酸(PLA)塑料吸管原材料每吨近4万元。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在餐饮行业里,塑料杯、塑料盖的使用非常普遍,正如网友所言,“吸管换 了,但杯盖、杯子还是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材料”。这样的“环保”,让不少网友怀疑部分餐饮 店铺的环保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北京石油化工学
3、院副教授曹淑艳今年年初曾带领团队对我国农村居民塑料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年使用塑料袋394个,73.2%的家庭去年单独购买过塑料袋。曹淑艳指 出,薄膜塑料袋是“限塑”的长期难点领域,收费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塑料袋使用,不过却存在效 应“退坡”问题;而大型超市的线上业务多倾向于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吸引与黏住客户。对此,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仍然存在成本问题和物理特性有 待提高的问题。以可降解塑料袋为例,这种塑料袋生产成本高,相比不可降解塑料袋更易破损。 虽然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出现被视为应对塑料污染,特别是解决一次性吸管等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环 境污染问题的利
4、器,但部分公众和行业对生物降解塑料的概念理解并不清晰。国家食品接触材料 检测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卢倩强调:“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许多降解塑料不仅无法实现完全 的生物降解,还可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降解成肉眼看不见的塑料微粒。可见, 生物降解塑料并不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灵丹妙药,负责任的使用才能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摘编自光明日报从“限塑”至U “禁塑”,还有多远)材料二:塑料作为一种基础材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不规范、不环保地生产、 利用塑料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使得塑料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而“限塑”也就相应地成为全 球防治塑料污染的共同选择。关于“限塑”,有
5、两种常见的认识误区:答案和解析15.【答案】C、A、C、【解析】(1) C. “否则就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错误,原文是“卢倩强调:在条件 不具备的情况下,许多降解塑料不仅无法实现完全的生物降解,还可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 面影响”只是说“还可能”,并非一定“就”。故选:Co(2) A. “客户选择大型超市的线上业务主要是因为被提供的免费塑料袋吸引”错误,原文是 “而大型超市的线上业务多倾向于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吸引与黏住客户”。故选:Ao(3)材料二论证了人们在“限塑”上的认识误区。A.“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雷寒武副教授等开发了一种将日常塑料废物高效转化为航空煤油的新技 术”写的是对塑
6、料废物研究利用,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B. “企业加大瘦身胶带的封装使用比例”说明人们认识到塑料对环境的影响,不属于认识误 区,不能够证明材料二的观点。C. “反正是可降解的,就直接埋到自家花园的地底下”写的是王阿姨对可降解塑料的错误认 识,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D.“近些年社会环境问题愈发引起人们关注,不少人开始尝试零废弃生活写的是人们对社会 环境的关注和实践,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故选:Co(4)修饰限制语的使用,“重要”修饰限制“角色”,体现塑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环境影 响相对低”中,“相对”一词写出了人们对可降解塑料的错误影响,“相对”是与传统塑料进行 比较的认识。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文
7、本语言的严密性。数字和数据,“是传统PE塑料的2.6倍”“以承重15公斤的塑料袋为例”“是传统PE塑料袋的 2.5倍重”运用了多个数据,这些数据体现了文本语言的严密性。分类、逻辑词语的使用,文中有“一种是不加区分地”“另一种误区是不加区分地”“首先,在 塑料领域”“其次,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不一定较传统塑料低”等分类词语,可以给读者层次 明确、条理清晰的感觉,使语言严密。(5)要想使“限塑”推行下去,首先要消除消费者的认识误区,材料一中说“部分公众和行业 对生物降解塑料的概念理解并不清晰”,材料二具体论述了两种认识误区,“一种是不加区分地 给塑料贴上灰色标签,认为塑料就是污染环境的坏东西“另一
8、种误区是不加区分地给 可降解塑料贴上绿色标签,认为可降解塑料就是由可再生资源制取,环境影响相对低,用后 无污染”,由此可见,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走出“限塑”认识误区。要想使“限塑”推行下去,就不能做表面文章,依据材料一 “2020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称新限塑令)规定”“记 者还发现在餐饮行业里,塑料杯、塑料盖的使用非常普遍,正如网友所言,吸管换了,但杯盖、 杯子还是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材料。这样的环保,让不少网友怀疑部分餐饮店铺的环保行 动实际上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可见政府应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新“限塑令”。要想使“限塑”推行
9、下去,最根本的还是要使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下来,材料一中有“普通塑料 吸管原材料每吨约8000元,纸质吸管原材料每吨约2.2万元,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LA)塑 料吸管原材料每吨近4万元” “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前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仍然存 在成本问题和物理特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以可降解塑料袋为例,这种塑料袋生产成太高,相比不 可降解塑料袋更易破损”,可见政府应加大对可降解塑料的科技研发力度。要想使“限塑”推行下去,还要有妥善的对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的办法,材料一中有 “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卢倩强调,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许多降解塑 料不仅无法实现完全的生物降解,还
10、可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材料二中有“然 而,不规范、不环保地生产、利用塑料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使得塑料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可 降解塑料用后的环境影响依赖末端处理的方式、条件。用后的可降解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将它 送去焚烧厂,既违背了利用可降解塑料的初衷,也没能通过替代降低塑料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 影响一一相反,环境影响增加了。若将可降解塑料随意填埋在自然环境中,其降解能力则大打折 扣”,可见政府应对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加强监管。答案:(1) C(2) A(3) C(4)使用“相对”“主要是”“不一定”等限定语,使语言严密。使用数字和数据,使语言严密。使用“一种”“另一
11、种”与“首先”“其次”“最后”等分类词语,使语言严密。(5)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走出“限塑”认识误区。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新“限塑令”。加大对可降解塑料的科技研发力度。对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加强监管。(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 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 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材料观点,把选项内容
12、与之 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语言的能力。论述类文本语言的严密性可以从修饰词、逻辑词、 数据等角度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相关信息, 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作答。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的步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 文主要内容就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 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
13、句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通常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69.【答案】D、D、她明白了赵广林给刘或奇的确实是真秘方,刘或奇失败的原因是其所在 地的水土不适合制天香酱菜。“呆”的原因:这么浅显的道理自己却没弄明白,还一直责怪赵 广林。、有利于塑造赵广林真诚实在的形象。刘或奇与他喝茶夜谈时,他毫无心机;周老板责 怪他时他坦诚表白,对谁都不藏不掖,有一说一,对得起朋友,也绝不会出卖老板。对情节发 展具有推动作用,有时还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在和刘或奇对话时,他说“有何当问不当问的, 您直言便是;对于周春儿的指点,他说“刘老板若是要自立门户
14、,怕是要吃亏了”,这些话, 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吸引读者往下阅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 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 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解答】A. “显然想知道天香酱菜味道甚佳的真正原因”错误,此时的他只是想探听出秘方。B.“表明他对刘或奇探听秘方这件事毫不在意”错误,这时候赵广林还不知道刘或奇想问什么。 C.“周春儿了如指掌错误,周春儿能够感觉到刘或奇此行是有图谋的,但要说“了如指掌”, 言过其实。D.正确。故选D。1 .【分
15、析】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 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 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解答】D. “作者也未作过多评价”错误,作者并没有作任何评价。故选Do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 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中,周春儿明白了赵广林跟她讲的话:“我告诉刘老板的的确是真方子,只是他忘记了一个 道理”“南橘北枳的道理”“除却
16、保定城郊这一亩泉的水,别处的水是酱脆不出这种味道的咸菜 来的。“呆”是因为身为天香酱菜的老板,连自家酱菜的诀窍都没弄明白,还错怪赵广林不 实话实说。3 .本题分析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作用,做此题,结合题干,抓住关键词,在文 中确定答案产生区间,然后结合其内容,对人物形象及情节进行分析概括。“刘老板啊,从无什么秘方,其实简单得很。您且听我讲来”“刘老板问起了,我便一一说了” 表现赵广林诚实、实在、毫无心机、坦率的性格特点。“人算不及天算。刘老板若是要自立门 户,怕是要吃亏了”在故事情节方面,起到了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引人入胜。13.【答案】B、C、【
17、解析】(1)语句“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日王羲之之墨池者苟伯子临川记云也”的意 思是:在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新城之上”是交代地点,“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是对墨池的描写,“日王羲之之墨池者”“荀 伯子临川记云也”是“者也”的判断句式,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 以长/日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故选:Bo(2) A.善:形容词,好;动词,善于,擅长。B.其: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诘问语气。C书: 动词,写;动词,写。D.固:副词,原来,本来;形容词,固执,顽固。故选C。(3)则,那么;盖,大概;自致,自己达到;天成,天
18、生的。句意:那么他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及,比得上;岂,难道;邪,吗。句 意: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4)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 理。因此本题可从学习书法要勤奋刻苦,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角度来谈启示。答案不唯一。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 B(2) C(3)那么他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4)示例: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启示我们学习书法要勤奋刻苦(有毅力、坚持不懈、持之 以恒)。参考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
19、,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 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 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 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 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
20、不能出名,写了 “晋王右军墨 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 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 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 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 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要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做题讲究技巧,可用排除法。此类试题解答时, 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 语或补语等断句。(2)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因此复习应注意:广 泛积累,分类整理;把握语境,准确记忆。(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 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根据题干 要求解答。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
22、比较高。1415.【答案】D、【解析】(1)D.“诗人由眼前汉水茫茫联想到这片土地上曾人烟稀少的境况”说法错误,是写 诗人遥望汉水茫茫,想起生活在汉水一带楚人热闹繁华的景象,如今已荒芜。故选Do(2)在诗的尾联“但见荒郊外,寒鸦暮暮飞”中,作者描写了秋后荒野上的寒鸦在黄昏时乱飞的 场景,在古诗中,“寒鸦”“荒郊”是两个常用的意象,用以表达萧条与荒凉,作者此处运用这 两个意象,既表现了眼前所看的景色,又蕴含着古城衰败的伤感情绪,也加重了全诗萧条伤感的 氛围。同时,再联系上联中“微明汉水极,摇落楚人稀”,作者联想过去此处的繁华,再与如今 的萧条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无限感慨之
23、情油然而出。答案:(1) D(2)本诗结尾是对夏口古城荒郊黄昏时分景色的描绘,描绘了郊外荒原上寒鸦在每天黄昏时乱 飞的场景,以寒鸦、荒郊等意象表达了自己面对古城衰败的伤感情绪,也表达了对沧海桑田、 人生多变的无限感慨。(意思对即可)(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 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表达技巧,然后结 合诗句分析其情感。古诗鉴赏一直是我们在
24、平常作业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比分也比较重。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二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二、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表面是闲,实际是烦。抒发的是屋内寂寞、无聊的情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列清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情感:(故园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福建省 福州市 三校高一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