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同步练习.doc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同步练习.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同步练习内容预览:第五课童趣(建议安排2课时)学习导引童趣通过回忆幼稚时代的几个趣事,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才能,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怎么样,特别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我们要擅长感悟,从中获得物外之趣。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根底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络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方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留意积累“
2、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根底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络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方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留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中的“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成语。典题例析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方法,如“必细(细心)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方法,如“昂
3、(抬)首(头)观之”。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明( )察( )秋毫 必( )细( )察其纹理 故( )时有物外之趣( ) 私( )拟作群鹤舞( )于空中 则或( )千或百 昂( )首观( )之果( )如鹤唳( )云端参考答案: 清晰 观察 一定 细心 因而 乐趣 私下 飞舞 有的 抬起 观看 果然 鸣叫课时训练训练一一、填空。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表达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通过。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1)幼稚( ) (2)鹤唳( ) (3)土砾( )(4)丘壑( ) (5)癞
4、蛤蟆( ) (6)藐小( )三、解释以下句子加点的字词:(1)余忆幼稚时( ) (2)项为之强(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以丛草为林( ) ( )(5)方出神( ) (6)兴正浓( )(7)驱之别院( ) (8)则或千或百( )四、古诗文中有特别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如此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1、( ) -2、( ) -3、( ) -4、( ) -五、翻译以下句子。5、余忆幼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6、故时有物外之趣。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训练二一、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虚词。以丛草为林( ) 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 ) 仰头观之( )项为之强( ) 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 ) 怡然称快( )必细察其纹理( ) 果然鹤也( )二、将以下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5、( )仰头观之,项为之强。6、一日,见二( )虫斗( )草间。7、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8、作者幼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缘故是: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10、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四、简答。11、作者的“物外之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趣 教案 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