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根底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能够特别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征询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决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才能、知
2、识的全面开展。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目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征询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处理生活中的实际征询题。(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截了中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展加工或本人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展“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时,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教室里有6盏灯、2扇门等数学征询题。再比方通过学生所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征询题(如环境征询题、治理垃
3、圾征询题、旅游征询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爽朗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按照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看出多个数学征询题,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如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如:在教学有关“8”的加减法时,让8个同学上台模仿买电影票的生活场景,选取的8个学生有不同特征,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如此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看出多个数学征询题。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买几张票?”、“有几个男生?”、“
4、有几个女生?”、“戴眼镜的同学有几个?”等好几个数学征询题。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思维才能。二、创设征询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征询题情境的构成不是自发的,而是老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思维自疑征询和好奇开场,思维始于疑征询,而好奇是儿童的天分,是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起点。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征询题的情境,老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征询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地,如此学生的探究认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教学“能
5、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接着写出一个数36,征询“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再出示31497征询学生能被3整除吗?如何样看出来 ?由于受知识迁移的阻碍,学生认为个位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然后就让学生报个位是3、6、9的数字,通过口算学生觉察有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如此使学生堕入自相矛盾的境地。接着又出示个位不是3、6、9的数字:21、45、107、459、1572让学生找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又觉察个位是0、1、2、4、5、7、8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这时追征询: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如此正反两叩使学生认识到老方法不
6、行,追求新知识的愿望勃然而起。整堂课由于老师擅长用征询题创设情境,学生不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在讲比例尺一课时,老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缘故,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征询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明白如何确定,一个是不明白实际的间隔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而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本人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征询题,你们认为实际的间隔画在纸上应当如何画就精确了。学生积极考虑,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一样的倍数画在纸上。
7、我们看到在这里,老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征询题情境,让学生本人觉察征询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的来龙去脉,处理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三、创设活动情境,发挥学生制造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制造的勇气和决心,鼓舞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使他们学生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变外部的学习活动为本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知识与才能协同开展。在
8、教学中,按照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正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之后,可设计如此一个环节:师:老师用今天认识的形体拼成了一个小机器人(出示机器人),你们能从机器人身上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形体吗?生答:机器人的胳膊是圆柱体;机器人的腿是长方体;生答;(3)机器人的头是球体;机器人的身体是长方体;机器人的脚是正方体接着,我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利用本人手中的物体拼出喜爱的玩具,先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尽可能和老师的不一样,学生活动完毕后,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拼成的玩具向全班展示,介绍制造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
9、其中一组是如此说的:我们组拼的是坦克,用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接下来各组的小朋友都纷纷派代表上台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物体。学生表现得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本人的语言描绘出来,如此组织教学,表达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究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四、创设操作情境 激发探知热情学生爱动,老师应擅长按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场,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为新知教学做好必要
10、预备。如在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设计如下的操作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将课前预备的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推断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分别记下来,利用”数方块“的方法,求出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再引导学生通过有序观察,寻找规律,让学生本人在动手摆中觉察长方体的长、宽、高的连乘和体积的关系,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又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我就让学生操作活动角,本人得出结论。五、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款式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遭到强烈的刺激,而且故事中蕴
11、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任用。如在数学活动课教学高斯求和公式时,先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年纪小小的他做1+2+3+98+99+100时不急于盲做,而是努力考虑,终于又对又快地罢了出来,使老师也十分惊奇。正是由于他从小爱动脑筋,后来成了著名的大数学家,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也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简便的方法,也做一个聪明的小高斯,沉醉在故事情境中的学生都爽朗起来,积极考虑,不久也找到了规律。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穿插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不仅让学生加深对圆周率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了民族骄傲感。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征询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向,并非所有课的导入都必需要有一个”情境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能够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络,但绝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