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接受学习还有用武之地吗?——来自“1平方厘米”的心灵感悟.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学学科接受学习还有用武之地吗?——来自“1平方厘米”的心灵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接受学习还有用武之地吗?——来自“1平方厘米”的心灵感悟.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接受学习还有用武之地吗?来自“1平方厘米”的心灵感悟 接受学习还有用武之地吗? 来自“1平方厘米”的心灵感悟 浙江省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 俞静 :315500 往常,假设有人征询我:“探究式和接受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哪个更适宜学生,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开展?”我会毫不犹豫的答复:“探究式”。由于新课程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理念已经深深地被我们吸纳,同时刻骨铭心。但是现在,我的答复是:“两者兼顾”。这一观点的转变源于我的一个教学经历。 上课的铃声响过,小孩们迅速而整齐地静坐在本人的位子上。由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关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而小孩们显得特别激动和兴奋。看
2、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的心情特别好,怀抱着课前的精心预设,展开了教学 “我们明白面积是有大有小的,要精确地明白面积的大小,就要用面积单位来测量,你明白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一个学生答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看来学生对面积单位已经有所理解,因而我又接着征询:“那现在请你猜一猜1平方厘米有多大?”一听是猜,这下可把整个教室揭开了锅,一只只小手齐刷刷地举起来。有一位学生特别自信地做了一个1厘米的手势,“老师,这确实是1平方厘米。”显然这位学生是受了长度单位的负作用。“这确实是1平方厘米?”(现在的我真有点希望落空的感受。)我有意地重复了一遍。学生们大概也感遭到错了,因而又有一位学
3、生赶忙纠正道:“(做了一个1分米的手势)刚刚这位同学比划得太小了,1平方厘米应该有这么大。”答复越来越不着边了,“哦,是吗?” (重燃起的希望再一次被冷水扑灭。)“1平方厘米好象没那么大吧。”只听几个学生喃喃自语地小声嘀咕着,而大部分学生却一脸茫然,从大家不明白的眼神中我深深地明白学生关于1平方厘米的概念是比拟模糊的。 因而毫无疑征询地让学生展开了小组讨论,试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主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概念。几分钟的讨论特别快就过去了,“现在有结果了吗?”我用充满期待的眼神观望整个教室。结果呢?没有超乎我的意料,学生的答复仍然各执一辞,1平方厘米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仍是一个未知数。 用“无可奈何”这
4、四个字来描绘当时的心情确实再恰当不过了,没方法了,仍然本人说吧。因而在黑板上板书: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确实是1平方厘米。同时把本人事先预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贴在黑板上。 课后,我不停地反征询本人,难道这确实是我所追求的课堂?难道这确实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吗?答案是否认的,那么征询题又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会出现这种无效的场景呢?特别快我就找到答案了。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本人去探究、去觉察,诸如“1平方厘米有多大”这种商定俗成的概念,根本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兜了一个大圈子,耗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浪费了一大堆的时间,到头来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学科 接受 学习 还有 用武之地 来自 平方厘米 心灵 感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