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
《数学学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培养学生质疑才能的探究与实践 内容摘要:本文从“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征询;想方设法营建气氛,使学生敢征询;培养良好适应,使学生好征询;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征询”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展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才能和思维才能等多方面得到开展。关键词:想征询、敢征询、好征询、会征询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素养教育确实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
2、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开展和全面开展。老师注重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认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展了探究和实践。一、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征询”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老师谈论:如今的学生太懒了,学征询学征询,随学随征询。可学生确实是不征询,即便不会也不征询,真拿他们没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对老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由于质疑遭到老师的训斥。因而学生已适应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
3、),不敢向老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而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本身需要。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如此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如此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如此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本人进展考虑,并组织学生进展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老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
4、点拨下,学生特别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由于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而,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按照详细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本人的不明白提出来。另外,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制造良好的时机,提供充足的时空。二、想方设法营建气氛,使学生“敢征询”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温馨,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正确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而,我们老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
5、“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化地感遭到老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本人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间隔、角色间隔,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同意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如此一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征询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详细人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学科 培养 学生 质疑 能力 探索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