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东师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华东师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华东师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华东师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混合默写1 .填空:(1) ,恍惊起而长嗟。(李白)(2)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杜甫在登高中表达自己一生艰难,志业难成,但人已衰老,十分失意潦倒 的一联是“,二、选择题组2 .选择:(1)学校团委将推送一篇关于校运会的文章,主题是“青春跃动”,副标题是“一一记校 运会以下选项最合适做主标题的是()A.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B.雄关真如铁,迈步从头越C.乘风破浪,直挂云帆D.鹰隼试翼,风动云从下列现象都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的一项是()出远门的人带上一包家乡的泥土,如果在异地他乡水土不服,总是想家时,就用这
2、 泥土泡水喝。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城市建设处处留下他们的足 迹和汗水。农村很多村庄以姓氏命名,例如王家村、庞各庄等,这些姓氏就是世代居于此地的 家族的姓氏。孩子对父亲直呼其名,表示亲近,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让父亲感到未受 排挤的安慰。A.B.C.D.【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标题的能力。A.说明青春短暂,要珍惜。与校运会“青春跃动”无关。B.意思是不要说雄关钢铁一样难以逾越,而今我们要从头开始征服它。指的是战胜 困难。C.指的是总有一天可以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这是给失去信心的人的激励。D.出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云高卷飘动,
3、符合校运会 主题“青春跃动,故选Do(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乡土中国中,作者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农民从泥土里面讨生活,同时也 被束缚于土地。传统社会安土重迁,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曾离开这片土地,所以对这 片土地非常依恋。由此可见,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而是社会发展迅速的表现, 不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乡土中国中,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格局是一种“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影 响下的乡土社会,以血缘为基础构造,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与“熟人”之间关系 的亲疏依据某种标准来排列,这就是所谓的“差序”。所以就出现了家族世代居于一处 的现象,并以家族的姓氏为这些村庄命名。由此
4、可见,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乡土社会以血缘为基础构造,在缺乏变动的文化里,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 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但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 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更多的是有智 慧和专业知识的年轻人。于是尊卑不靠年龄体现,长幼也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 也不再问贵庚了。由此可见,不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而是社会发展迅速的表现。故选Ao.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上辩证指出全球化趋势带来的 负面因素,引出下文关于中国文化深层特色的论述。5. C 6.本文首先从全球化 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说起,并举“欧
5、盟”为例加以论证;继之举例辩证地指出了全球 化带来的负面因素和趋同性,强调创新可以保持自己的深层东西;接着从中国人对于 神明世俗的现象,概括出了注重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重点论述 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变异性和坚韧性,尤其是人的主动性;最后得出结论:强调实 用理性能够发挥作用,使中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并影响全世界。【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大势所趋”的含义,根据前文“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可以得出结论,即“全 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注意语段的位置,同时注意语段和上下文之间的语意上的关系。本语段在文章的中间,有
6、语段中的“当然,历史总是在悲剧中行进,任何进步,总带 来很多负面因素”“当然也不会全部丧失,特别是深层的东西,相反可以在全球化、现 代化过程中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下文“例如,中国没有像犹太教、基督教或伊 斯兰教那样的宗教,便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色”可见此段承上启下,承上辩证指出全 球化趋势带来的负面因素,对下引出中国文化深层特色的论述。4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错误,原文“现代化使大多数人的整体生活素质 有所提高尽管它也迅速地和极大地造成了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选项偷换概念。B.“是全球化的结果”文中无据,文中只是说“但是一百多年后,
7、资产阶级、管理科 研人才、知识分子却联合起来”。D.“可能影响了并调停着全球化的进程”于文无据,原文只说“我以为恰恰相反,注重 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在缓和、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 题,在调停执着于一神教义的各宗教、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中,也许能起某种积极作用”, 并非“调停着全球化的进程”。7 .划线句为环境描写,运用比喻修辞,同时“窜行”“爆响”“横扫”等动词运用恰当,生 动形象的写出电、雷的特点,突出暴雨来的猛烈,渲染了压抑、恐怖、让人焦虑的气 氛,暗示疫情马上到来。8 . 8.第一次突出人物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第二次写主人公自身价值受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
8、力的精神状态。第三次突出主人公不注重一己得失、 坚守自我的高贵品质。9 . 9.表现闻达舍身忘我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专业素养,丰富人物形象。闻达年 轻时亲历抗击鼠疫并获得成功,为下文此次消灭霍乱的情节发展作铺垫。10 . CH. D 12.颈联写诗人归家途中的艰辛,牛羊吃饱了知道回家的情形,诗人 借景抒情,即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在结构上引出尾句夕阳西下,更加 衬托作者的归心似箭。【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律诗,要求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本诗首句押韵,所以押韵的字有5个,分别 是:沙、华、花、家、斜(古音读xiW)。故选Co.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
9、感的能力。A.”所见和所闻”说法错误,诗的前三联写途中所见,第四联写心中所想,应该是所见 和所思,并没有写声音。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错误。“忽”“已”所在诗句写诗人满腹心事忽然发 现脚下有杨柳的影子,抬头一看芜菁已经开花了,原来春天快要过去了。诗句主要表 明时光的流逝。C.“尾联最后诗人抒发了人生旷达,自我超脱的情怀”说法错误,“人生扰扰成底事, 马上哦诗日又斜”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故选D。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道路无穷几倾毂”承接上文归途所见,“无穷”写出了归家路途遥远;“几倾毂”写出了 旅途的艰难。“牛羊既饱各知家”,意思是牛羊已经吃饱了分别
10、回家,诗人借景抒情, 借牛羊知道回家来抒发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在结构上,“牛羊既饱各知家”引出尾句“马上哦诗日又斜”,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时间 上的对应,夕阳西下的场景,更加衬托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12 . 口粮 十天14. A A 15.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16.祖逖死后,后赵屡屡侵犯黄河以南,梁州、郑州 地区的形势又变得动荡不安。17.为祖逖修葺祖父、父亲的坟墓;发送文书,请求 互市;斩杀叛臣,送上首级。18.立志收复失地,志向远大;有勇有谋; 严于律己,善待部下。【解析一】1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1)縻:口粮。句
11、意: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2)旬:十天。句意:双方相持了四十多天。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课:从事。句意: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故选A。(2)德:感动。句意:祖逖深为感动。参考译文:祖逖,字土稚,是范阳道人。晋愍帝建兴元年,左丞相司马睿任命他为军事顾问。祖 逖居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 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现在晋朝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人人想着奋起反抗,大 王您如果能够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 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 任命祖
12、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 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于是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 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晋元帝大兴三年夏六月,祖逖手下的将领韩潜和后赵的将领桃豹,分别据守陈川的旧 城,双方相持了四十多天。祖逖让人用布袋装满土,就像装满了米的样子,派一千多 人搬运到台上。又安排几个人去担米,(假装很疲劳的样子)在路上歇着,桃豹的部 队果然追赶上来,(这些挑米的士兵)都丢下担子逃走。桃豹的部队已经饿了很久, 得到这些米,以为祖逖的粮食很多,士兵都能吃饱,因此更加胆怯。后赵的部将刘夜 堂用上千头驴运粮送给桃豹,祖逖派韩潜在汴河上截击
13、,把这些粮食都缴获了。祖逖 在军队中和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对部属慷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是抚慰安置 新近归附的兵民,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也施恩礼遇去结交他们。祖逖训练 士兵,积蓄粮食,为收复黄河以北的失地做准备。后赵王石勒为此忧患,于是下令让 幽州守吏为祖逖修葺祖父和父亲的陵墓。然后写信给祖逖,要求互通使节和开放贸易。 祖逖不回复他的信,但是听任双方来往贸易,因而获取了十倍的利润。祖逖的牙门童 建杀死新蔡内史周密,投降后赵。石勒将童建斩首,把首级送给祖逖说:“叛臣逃吏, 是我深以为恨的。将军憎恶的人,也是我所憎恶的。”祖逖深为感动,从此凡后赵叛 降归附的人,祖逖都不接纳,禁止众将侵
14、犯、攻掠后赵民众,两国边境之间,逐渐得 以休养生息。四年秋七月甲戌,任命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八月,豫州刺史祖逖认为戴渊是吴 地人,虽具有才能和名望,但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远见卓识;而且自己披荆斩棘,收复 河南失地,而戴渊却从从容容,突然前来坐享其成,心中怏怏不乐。又听说国家将有 内乱,知道统一北方的大业难以成功,受到很大刺激,引发了重病。九月,死于雍丘。 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国、粱国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祖 逖死后,后赵屡屡侵犯黄河以南,梁州、郑州地区的形势又变得动荡不安。19. D20. D 21.第段以类比进行说理。以医生储药用药分别比国家储备使用人 才,又用普通药材
15、、珍贵药材比庸才和真才,并借对药材储备、使用的结果比国家选 用真才不足的后果。全段说理显豁,生动形象,层层推进,发人深思。【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然余窃尝论国家之用人口,是一个陈述句,且句子未完,其后还有用大夫储药用药 方法类比国家用人方法的部分,应该选句中停顿的语气词。A.句末语气词,类似“罢了”。B.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或感叹。C.句末语气词,表疑问。D.句中或句末表停顿的语气词,可表判断,陈述语气。故选Do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D.”解说意在表达友情”错误,根据原文“余闻而疑之与向所闻于达甫者颇大异分 析,作者并非为了表达友情,
16、而是为了表达对友人这两幅自画像体现出的友人精神追 求的疑惑,用来引出下文的议论。参考译文: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我一开始看见庄达甫先生摄山采药图的原貌,借用杜甫诗歌“看剑引杯”中的话, 此图越看越有韵味。那时庄达甫先生刚到壮年,用于进取天下大小事,议论事情慷慨 激昂,可以从其眉目之间看见其豪气。迄今为止已经十八、十九年了,达甫先生一直 居住在其田野中的小房子里,渐渐地衰老,发病,中举孝廉方正,一般官员想要招用 他,他坚决辞谢不赴命,于是也不参加科举考试,却画了一张摄山采药图。有人把这 件事情告诉我说:达甫先生是想出世吗?我听了很疑惑,古代的君子,急切地关心天 下的快乐与忧虑,的确靠的是心中的“道”
17、。道如果存在,那就不会因为受不受到重 用而改变他的志向,也不会因为身体逐渐衰弱有了自谋安乐的心。达甫年还未过五十 岁,心中的政治理想能不能实现还未可知;即使现在不行,以后也可能成功,怎么能 现在就休养生息呢?这和我之前听闻的达甫先生相差甚远啊! 然而我私下里曾经比喻国家用人之道,就像扁鹊、臾(yu)构(fu)储存百药一样, 一定在恰当的地点挑选药材(人),在恰当的时间聚集药材(人),储藏一味药材一 定备足了,一旦需要使用,把它从药篮中拿出来也不会匮乏,求的就是防患于未然。 如果事情紧急,命令人在山野之间采药,人们带回来很多东西,那么带回来的一定是 柴胡、桔梗之类的。像是人参、紫芝、丹砂、石乳,
18、便不会有人获得。把人参、紫芝、 丹砂、石乳用在药材中并搭配上柴胡、桔梗,那么药效不能够治愈病情反而会加速死 亡。看见柴胡、桔梗不能够治病就认为天下的药材都不能够治病的人,和那偶然看到 了柴胡、桔梗治病的效果,就认为天下的药材都比不过它们,便不去探求人参、紫芝、 丹砂、石乳的效果的人一样,它们使人疑惑的地方难道很繁琐吗?如果是这样的人连庸医都不能够担任,却像极了担任国家职务的人,使用和废黜天下 的学士,自认为得到了他们。世上有了臾柑,扁鹊难道就不为天下而担忧了吗?我又 疑惑达甫的意思是不是出于此呢。然而我听闻古代有政治抱负的学士,大概有大治他 们的精神以改变天下局势的人,我不曾学习过。达甫先生是
19、否听闻过呢?我把这件事 写下来,姑且先向达甫先生询问。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李泽厚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 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 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因为全球化是与工业化、现代化连在一起的,现代化使 大多数人的整体生活素质有所提高尽管它也迅速地和极大地造成了贫富悬殊和各种 异化,但两相比较,前者毕竟还是主要的。20年来的中国情况就是如此。我经常举欧盟的例子。欧洲本来是非常多事的地方,两次世界大战是在那个地方开 始的,马克思号召的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华东师大 附属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