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与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论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与体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班主任论文之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与体会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点课程共同组成了学校的“三级课程”体系。在执行“三级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各校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既需要老师主导作用的主动参与,又需要学生主体地位的亲切配合,同时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构建校本课程,促进老师在参与校本课程教学中提高才能,促进老师专业成长是教育信息化开展面临的重要征询题。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详细实践中,我校结合本身的教学特色、老师专长与学生特点,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成为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特色。一
2、、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立,构筑教育信息化硬软件环境(一)硬件平台建立自2003年以来,学校加大信息技术硬件平台建立力度,建成了比拟先进、完善而有用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光纤接入因特网,千兆为骨干,百兆到桌面,信息点普及校园所有教室;安装了数字化校园广播系统,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多媒体点播系统,建成3个多媒体功能厅、多媒体网络教室、洪恩数字校园网等,教室都具有多媒体播放功能,并可实现双向互控;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老师每人一台笔记本,实现备课无纸化,教案电子化;建成电子阅览室,供师生网上阅读、查阅、下载学习材料;学校还装备了投影仪、视频展台、影碟机、录像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微机400多台
3、。(二)软件平台建立1更新观念,将老师思想统一到教育信息化上来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信息化、教学现代化建立的先导。学校要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校园生活的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就要求师生在观念上必须进展一系列的变革与更新,如师生关系、老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维目的的表达等,只有当老师统一认识,才能将一系列的变革内化为自觉行为。因而学校领导时时处处留意抓老师的观念,更新思想,将老师的观念统一到教育信息化上来,统一到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效结合上来。用观念改变行动,进而实现信息化的目的,提高老师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开展。2建立培训制度,促进老师信息
4、化水平提高一是由信息技术组老师对全校老师信息技术操作层面进展培训,包括计算机根底知识的普及、网络应用、办公软件及计算机中级培训等,我校95%以上的老师获得中级培训证。二是组织骨干老师到外地先进学校参加有关信息技术或校本课程的培训、学习与参观,使老师在技术层面与理论层面得以提高。三是聘请专家从理念层面进展专题培训,提高广大老师对校本课程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如聘请省教育厅根底老师处副处长姜同河、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开展规划处李玉杰处长和市教育局政策法规科研处副处长魏永利作专题讲座。通过培训,使全校老师统一认识,掌握信息化手段的技术与应用,正确确立校本课程在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3课题牵引,促进信
5、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以课题为载体,营建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软件环境气氛。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课题的子课题高中示范校课程教材的开发与推进研究和省严峻课题的子课题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老师的研究热情,激发老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牵引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校本课程进展开发与实践,制造多媒体课件,实现电子教案、图片、文字材料网上共享等,以课题牵动,有近50%的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获得良好效果。二、以信息技术开发和施行校本课程,促进老师专业成长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智能构造、学习兴趣与学习才能有不同特点,因而要选择和制造
6、多种多样适宜的、可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以满足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开展方向的学生的需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信息技术、信息化手段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正好表达了这一特点。我们在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详细实践中,采取了持续渐进、逐步展开的实践方式,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典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选题和课件制造相结合 在施行校本课程的初级阶段,学校采取典型尝试的方式,即在各学科中选出一位老师来尝试开发与施行校本选修课,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选题与课件的制造过程中。课题确实定,先由老师通过网络对与学生感兴趣、相关亲切的征询题进展搜集,按照学科类型进展有效选择,然后由教务处组
7、织确定校本课题,学生针对课题自愿报名,使每个学生都能按本人的兴趣和爱好选修校本课程。课件的制造,要全面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表达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有通过幻灯片的方式进展教学的,也有通过播放适宜所讲授内容的专题影片、动感特别强的FLASH动画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讲授的,极大丰富了校本课程的课件制造款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又使得校本课程选题范围相当广泛,如语文组王洪伟老师的古代神话、张拓新老师的诗意的栖居、高培臣老师的生肖文化等,历史组周丽华老师的茶文化、刘淼老师的中国社会风俗史等,心理组杨淑红老师的走进脑科学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外语组于晓凤老师的如何提高
8、你的英语阅读才能等,政治组李龙佶老师的模仿股市和王艳平老师的中国征询题面面观等等,方方面面的校本课题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结合,使同学们对校本课程充满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也有效地鼓舞每一位校本课程老师都认真研究与开发适宜于学校、学生和老师本人的校本选修课,使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引入到校本课程教学中。(二)骨干示范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进一步交融在典型尝试并获得较好效果的根底上,学校实行由每个学科中的两名骨干老师进展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施行,进一步扩大课题选修内容和范围,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教学进一步交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内容,扩大学生个性开展的空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开
9、展。通过骨干的示范作用,带动并调动了其他广大老师的参与认识,为校本课程教学全面有效的展开奠定根底。(三)全面展开实现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全面整合在前两个阶段开发与实践的根底上,广大老师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与施行校本课程,是提高本身信息素养与专业化水平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也是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开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此根底上,学校将校本课程全面展开,把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应用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推进校本课程的建立与开展。实践中,同学们对校本选修课的反响是特别积极的,评价特别高,同学们通过校本选修课都有特别大的收获,如有的同学在心理选修
10、课的总结会上说:“我今天能站在这里特别坦然地、大胆在表达本人的心情与感受,这是我往常所无法做到与想象的,心理选修课给了我如此的自信,我希望在高二的时候还能有心理选修,我还去选心理,我想我也深信我还会有更大的收获的。”还有的同学说,关于神话在我心目中不断是奇异的,特别难理解的,目前对神话的研究也是特别少的,但通过语文老师王洪伟的古代神话选修课,让我与神话不再遥远。同时,老师也对校本选修进展了反思与总结,如有的老师说,校本选修在给了同学们一定空间的根底上,也给老师们本人在教学探究中一块领地,我们都特别珍惜它,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主动去研究与开发,去探究更多开展自我与培养学生个性空间的内容。三
11、、收获与体会(一)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极大调动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给学生以更宽阔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开展与学生的全面开展。(二)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老师信息技术的使用才能与水平,也调动了老师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老师在开发与施行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拓宽了教学空间,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三)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利于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与整体实力的提升,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开展。学校在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要实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还要做到两方面:一是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代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二是要求老师按照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课程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按照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习者在情境中进展征询题探究、信息交互、自主学习。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建立,确实是如此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出现征询题处理征询题,一边探究一边建立一边考虑我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工作,前面要走的路,还特别长、特别困难,但是特别光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