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课题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课型 新授课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 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 .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3 .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 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2 .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 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
2、力.3 .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2 .通过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 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3 .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2 .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是谁提供向心力的,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3 .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4 .关于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5 .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教 学
3、方 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 手 段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 4/37. 2/9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 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 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3、做教科书第17页
4、的做一做。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 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 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 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P18 做一做。三、课堂小结: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
5、。课后小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 课堂中张子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 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 ”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 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 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 确的知识体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 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 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 简洁的
6、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 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 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学生活动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复习提问1师:请同学们回顾并叙述出对于圆周运动你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 生: 我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可以用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等来描述做圆周运动物体的 运动快慢;知道了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掌握了对于圆周运动的 有关问题还必须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认真分析和处理.生:从
7、匀速圆周运动中总结出来的基本规律,通过运用等效的物理思想也可以去处 理变速圆周运动的有关问题.师:刚才几位同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和交流了对圆周运动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 规律的认识.而我们知道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节课将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的探 讨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学会应用.新课教学一、铁路的弯道师:(多媒体课件)模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然后投影出课本第26页的 图5. 71并提出问题:1 .火车受几个力作用?2 .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生:火车受到4个力的作用,各为两对平衡力,即合外力为零.师:对,火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及摩擦力.且四个力合力为零,其中重力和 支持力的合力为零,
8、牵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师:过渡;那火车转弯时情况会有何不同呢?多媒体课件:模拟平直轨道火车转弯情形.提出问题:3 .转弯与直进有何不同?4 .画出受力示意图,并结合运动情况分析各力的关系.生:转弯时火车的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故其一定有加速度,其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师:对,转弯时合外力不为零,即需要提供向心力,而平直路前行不需要.那么火 车转弯时是如何获得向心力的?进一步受力分析得:需增加的一个向心力(效果力),由 铁轨外轨的轮缘和铁轨之间互相挤压而产生的弹力提供.师:提出问题:挤压的后果会怎样?生:由于火车质量、速度比较大,故所需向心力也很大.这样的话,轮缘和铁轨之 间的挤压作用力将很大,导
9、致的后果是铁轨容易损坏,轨缘也容易损坏.师:(设疑引申)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结合学过的知识加以讨论,提出 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画出受力图,加以定性说明.交流与讨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结合知识点设计方案.结合受力图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和讨论得非常热烈、充分,方案设计得也很好,下面我们择其 一的示意图来共同分析、说明.投影学生的受力图,进行定性分析;如图6.8I所示.火车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对内外轨都无挤压,这样就达到了保护 铁轨的目的.强调说明:向心力是水平的.师: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实际的铁路上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 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制?
10、二、拱形桥师生互动播放录像,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等)过拱形桥.投影问题情境: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t /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只, 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师:通过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画出汽车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学生代表发言.投影学生推导过程,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生:在最高点,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 程求出汽车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桥面受到的压力.八二Gmv2/r 可 见,汽车对桥的压力时小于汽车的重力G,并且压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师:请同学们进一步考虑当
11、汽车对桥的压力刚好减为零时,汽车的速度有多大.当 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把Fl=O代人上式可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 J函,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就会发生汽车飞出去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师:好,下面再一起共同分析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 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 重力大些还是小些.生:通过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师:刚才同学们分析了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的情形,如果汽车不在拱形桥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前面的结论还是否能用?如果不能直接运用,又如何来研究这一问题呢? 生:前面的结论能直接运用,不过此时物体的向心
12、加速度不等于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即要用上一节研究变速圆周运动的方法来处理.师:好.这说明我们很多同学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希望同 学们继续努力,争取有更大进步.点评: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训练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道例题,看完题后,自己先独立分析、处理,然后我们再 一道交流、讨论.例:一辆质量m=2.0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m的一段圆弧形桥面,重力加速度g=10m / s2.求:(1)若桥面为凹形,汽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2)若桥面为凸形,汽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
13、桥面最高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3)汽车以多大速度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解:(1)汽车通过凹形桥面最低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 到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i和向下的重力G = mg,如图6.82所示.圆强形轨道的圆心 在汽车上方,支持力Ni与重力G二mg的合力为Nimg,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最 低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二Nimg.由向心力公式有:Nimg= mv2/R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2Ni=m 先+ mg = (2 000 X20290卜2 000X10) N=2. 89X 10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对桥面最低点的压力大小是2.98X10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参考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生活 中的 圆周运动 教学 设计 参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