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刘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与秦汉时期偏于事功的 文化迥然不同,在以道为本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是 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人生境界高低的标准。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作为 一个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当时著名的审美文化活动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 画鉴赏。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举
2、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 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清”作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清简通脱、 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从趣味上讲即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 不浊、不俗、不媚。这一趣味成为衡量上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在不同语境中,“清”往往与其他词语组 合成为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如“清远” “清峻” “清雅” “清真” “清婉” “清劭” “清 峙” “清通” “清和” “清绮”等等,但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
3、、清澈、玄远。“清”及其复 义词大量在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在 中古时期,几乎可以说是无“清”不美的。“清”也凝聚升华成为一个具有魏晋时代气质和风韵的审美范 畴。大凡趣味皆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分。晋人尚“清”,“清”作为审美趣味标准,是在对“浊” “俗” 的差评中得以更清晰地确立起来的。文人刻意区分“清”与“浊”、“雅”与“俗”的差别,在道玄的文 化语境中建立起“清”这一审美趣味,并将之确立为与“俗”相对立的“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 的条件。士文人以这种富有文化内涵、高品位“清雅”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 的距
4、离,凭借文化上的优越感,抚慰内心的失落和愤懑。当时盛行一时的竹林、山水、箫声与琴音等因其 “清美”的特质,成为魏晋士文人构建其理想生活的主要手段,凸显出他们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孔 子删诗、儒家以“雅正”确立了儒家主流文化的审美趣味标准之后,魏晋士文人又将与荣位与权势相关的 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逐出了审美领域,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 “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 审美趣味,并将之发展为独立于儒家“雅正”主流文化系统之外的审美文化体系。“相对于政治、哲学、 伦理、科学、历史等等,审美无疑是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或者说,是照见一个民族之集体无意识的 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
5、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 而响亮”,从而可以得出:革命形势复杂危险,为师傅为了保护战友及其家人,烧掉即将完成的画像。由情节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 师傅。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卿说:一直在寻找。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 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 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 “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 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可总结出:被画人
6、和画 像人都已牺牲,这种悲痛使师傅无法完成画像,因而烧掉。由人物形象刻画而言,“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 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 泪下”由此可总结出:一幅画像无法完成对革命者精神的塑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对于小说结尾中特别写到纪念堂中一张照片和烈士墓中一顶帽子,这样情节的安排使文章内容充实,吸引 读者阅读兴趣。首先,文中有体现女孩的孤苦身世的相关内容,如“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 妈”“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
7、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 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这 些都是前文设置的悬念,而结尾张照片的出现,才让读者弄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明白事情真相,让情 节合理化。其次,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 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 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可见,小说结尾特别写 到纪念堂中一张照片和烈士墓中一顶帽子,呼应了纪念堂中照片上四人的笑容,突出了革命
8、者意气风发的 精神气概。再次,由“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 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 “我潸然泪下”等情节可 以看出,先烈们有的仅留一张照片,有的仅剩一顶帽子,甚至连姓名都难为人知。小说结尾特别写到纪念 堂中一张照片和烈士墓中一顶帽子,揭示了文章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主题。最后,文中写道“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看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 年轻的女人”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 子”,结合前文写到离奇失踪的画稿
9、以及一反常态的作画过程,可知作者将历史的激荡和精神的崇高具象 为一张照片和一顶帽子,于细节中见宏阔,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样的艺术处理,带给读者巨大震撼,具有 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想谋袭蔡州。遇吴元济捉生虞候丁士良,与战,擒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想日:“真丈夫 也! ”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请尽死以报其德! ” 烈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想生擒祐以归待以客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 听于怅处者耍吼技感逆或吴元济兵势日蹙,上枣谢罪
10、。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 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裴度日:“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观吴元济表,势实窘蹙,但诸将心不壹,不 并力迫之,敌未降耳。若臣自诣勺簟,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李祐言于李期日:“蔡 之精兵皆在泅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嬴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 忽然之。辛未,想命李祐、李忠义冲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军出,不知所之。想日:“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想日:”入蔡 州取吴元济! ”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日:“果落李祐奸计!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
11、死者相望。天阴 黑,自张柒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沏,其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 至州城。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馀年,故蔡人不为备。李祐、李忠义睇其城,为坎以先登, 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本抄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元济于城上请罪。甲戌,熬 以强卒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辛巳,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馀人入城,李想具橐默出迎,拜于路 左。度将避之,意日:“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 之。之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土,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
12、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想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 泣声/B.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趣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 感泣声/C.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懑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同祐感 泣声/D.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想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文体之一,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B.行
13、营,出征或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后专指皇帝所在之地。C.击柝,指敲打梆子巡夜,用于报时或警戒:有时也比喻战事或战乱。文中指前者。D.槛车,“槛”指关野兽的牢笼。文中是指用以关押吴元济并将其送往京师的囚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想生擒丁士良,审问时因其亳无惧色而赞叹,下令为他松绑;丁士良表示必将竭尽死力,报效恩情, 李想就任命他为捉生将。B.裴度认为吴元济的形势已窘困,只是将领心不齐,不能合力,如派人前往督战,各将领定想去抢夺别人 的功劳,就能争先破敌了。C.李您出兵奇袭蔡州,诸将得知进军目标时大惊失色,监军也认为定是误中了李祐奸计,人人都以为
14、必死, 因畏惧李想,不敢违令。D.裴度率军进蔡州城,李想要行拜见之礼,裴度想回避;李慰劝说要借此给蔡州人以教育,让他们知道朝 廷的尊严,裴度才接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2)想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答案】IO.DII.B 12. B13. (1)历时四年没有攻克,物资转运(使民众)疲惫不堪,百姓到了用驴来耕田的地步。(2)李想在供给自己方面很俭朴而对待将士却很丰厚,知道是贤才就大胆使用,看到适宜的能当机立断, 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祐是淮西的
15、骑兵将领,勇敢而有谋略,李想活捉李祐而回。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有时,李与他 一同就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感动的哭泣声。“淮西骑将”与前面的“祐者”构成完整的判断句式,意思是“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而“有勇略” 是省略了主语“李祐”,所以“淮西骑将”与“有勇略”中间断开,排除AC。“于帐外”是“窃听”的后置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行营,后专指皇帝所在之地”错误。“行在所”专指皇帝所在之地。故选【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裴度认为吴元济的形势已窘困
16、,只是将领心不齐,不能合力,如派人前往督战,各将领定想去抢夺别 人的功劳,就能争先破敌了”错误。根据原文宰相裴度回答皇帝的话“若臣自诣行营,诸将恐臣夺其功, 必争进破贼矣”可知,并不是“派人前往督战”而是派“宰相裴度”去;不是“各将领定想去抢夺别人的 功劳”而是“各将领惟恐裴度夺去他们的功劳”。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克”,攻克;“馈运”,输送、运送粮食;“疲弊”,使疲惫不堪;“以”,用。(2) “俭于奉己”“丰于待士”,状语后置,意思是“在供给自己方面很俭朴”“在对待将士很丰厚”;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所以”,的原因;此其所以成功也”,
17、判断句式。参考译文:李想策划袭击蔡州。遇到吴元济捉生皮候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不久,李懑把丁士良叫来, 当面责问他,丁士良没有一点恐惧的神色。李迤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 ”他命令为丁士良松绑。 于是,丁士良主动说:昨天我力不能支,又被您所擒获,我也料想这次可要被处死了。现在您又让我存活 下来。请让我竭尽死力,报答您的恩德。”于是,李遇将衣服和器具又给了他,任命他为捉生将。李祐是 淮西的驸兵将领,勇敢而有谋略,李愚活捉李祐而回。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有时,李与他一同就寝,秘 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吴元济看到军事形 势日益紧迫,他上表
18、认罪。诸军讨伐淮西蔡州,历时四年没有攻克,物资转运(使民众)疲惫不堪,百姓 到了用驴来耕田的地步。宪宗也为此忧虑,便就此事询问宰相。裴度回答说:“我发誓不与这些贼人一起 生存。近日我看了吴元济的秦表,他面临的形势实在已经窘困紧迫,但是各将领心不齐,不能够合力紧逼 他,所以他还没有降顺。如果我亲自前往行营,各将领惟恐我夺去他们的功劳,肯定争先进军破敌了。” 宪宗非常高兴。李祐向李超进言说:”蔡州的精锐兵马全都被派往河曲及四周的边境上,在那里防御守备。 防守蔡州城的兵力都是老弱残兵,可以乘蔡州空虚,直接抵达蔡州城。及至敌军将领得知消息时,吴元济 已经就擒了。”李遇认为言之有理。辛未日,李想命令李祐
19、与李忠义率领由敢死之士组成的突将三千人作 为前导,自己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作为中军。军队出发以后,还不知道是往哪里开进。李想说:“只须向着 东方行进! ”军队走了六十里路,夜晚来到张柴村,将屯戍村中的淮西士兵和守候烽火的人员全部杀死, 李又连夜率领兵马出了张柴村的栅门,各位将领请示进军目标,李烈说:“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各位 将领都大惊失色。监军哭着说:“果然中了李的奸计了! “当时,风雪大作,旗帜破裂,冻死的战士与马 匹到处可见。加之,天色阴暗,由张柴村往东去的道路,都是官军从来没有走过的,人人都暗自以为肯定 活不成了。但是,他们畏惧李,不敢违抗命令。到了半夜,雪下得更大了。官军走了七十里路,
20、来到蔡州 城下。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经有三十多年,所以蔡州人没有防备。李祐和李忠义用 4助头在城墙上掘出坑坎,率先鳌城,强壮的士兵便跟在他们身后。看守蔡州城门的士兵正在熟唾,李等人 将他们全部杀掉,只将巡夜打更的人留了下来,让他依然如故地去敲打木梆。于是,李等人打开城门,让 大家进去。吴元济在城头上请罪。甲戌日,李沏用囚车将吴元济送往京城,并且向裴度作了报告。辛巳日, 裴度手执彰义军的符节,带领投降的士兵一万多人进入蔡州城,李懑全副武装,出来迎接,在道路左侧向 裴度行礼。裴度准备避开李的拜礼,李恕说:“蔡州人愚妄悖逆,不懂得长官与下属的名分,已经有几十 年了,希望您就此显示给
21、他们,使他们知道朝廷的尊严。”于是,裴度接受了拜礼。李想在供给自己方面 很俭朴而对待将士却很丰厚,知道是贤才就大胆使用,看到适宜的能当机立断,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京兆府栽莲白居易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东溪莲移栽至京兆府,看似托身于贵府重地,实则生长环境污浊不堪。B.诗人认为东溪莲与其遭受泥污尘扑,
22、不得其所,还不如捐躯自弃,以死明志。C.结尾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往昔的追忆缅怀,对当下的不满无奈。D.诗歌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物喻人,托物言志。15.白居易和周敦颐在本诗和爱莲说中分别写出了荷花不同 “物性”,但表达了相同的志趣,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1)白居易笔下的荷花会受到环境影响:生于东溪清涟时花叶娇媚,栽入污沟浊水 后馨香全无,颜色不鲜。(2)周敦颐笔下的荷花不会受到环境影响:它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始终保持洁净与馨香。(2)两个作品中的荷花虽然表现出不同“物性”,但都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 合污、始终保
23、持高洁操守的人生志趣。【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牛.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还不如捐躯自弃,以死明志”错,“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作者认为把荷花移栽至不合适的环境, 还不如把它抛弃。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文形象和思想主旨的能力。白诗”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写生在污 沟浊水中的莲花花枝残败,馨香全无,与生在东溪时花叶娇媚形成对比,突出了生长环境对荷花的影响。 周文“予独爱莲之山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强调荷花不会受到外界
24、环境的影响。白诗”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诗人借助荷花的命运和遭遇,表达自己的 悲叹,同时表现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生志趣。而周文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 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 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可见,两文同写荷花,虽“物性”不同,但借物表达的人生志趣是相同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想到当初周瑜建功立业时,“”的年少英俊形象,感叹自己 “,人生似梦而功业无成。(2)离骚中,屈原表示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昌市 重点校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三次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