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望江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和词曲的深刻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教学重点积累相关名句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朗读 感悟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二、简介温庭筠三、读顺全词1、读出节奏 。2、读出重音。3、 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 ”“肠断”。读懂大意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
2、义。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四、读出层次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1、从时间来看,全词 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2、从景物来看,全司 的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3、从情感看,全词 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 ,因而肝肠寸断。4、从手法看,全词 没有粉饰、刻板之语 ,多 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 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 景,第三句抒情 ,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 、景二笔
3、、情一笔)五、读出情味“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小结: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 帆过尽皆不是”)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
4、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夕阳有意,江水有情,思念无穷。4、“肠断”写出了女主人公失望之情痛苦到了极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呈收拢回来,集中在“百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聚焦定格情头)六、读背全词屏幕显示关于词的来源及特点。根据学生积累介绍作者指导朗读再读全诗深入理解建议你再读课文,就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谈 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教学回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
5、教育。3、能把课文演一演。教学重点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2、演课本剧。教学难点1、初步形成幸福观。2、理解文章内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3、认读生字。学习新课一、了解文章内容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
6、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二、演课本剧1、分角色朗读。建议:在这个过程
7、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3、汇报演出。作业布置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本课小结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之“我的语文生活”要求最终实现的学习目标是:一是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二是尝试拟写广告词、对联,通过小组评比,创建分享园地等文学活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到语文学习的范围不仅仅包括课堂,还包括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招牌、广告语和对联等事物非常熟悉,但是如何鉴赏、评价却是困难的。同时,学生的关注热情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被压制。1.搜集并了解各种各样
8、招牌的含义。2.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活动一:解读名字,走近招牌文化提出问题:(出示“千仞冈”羽绒服店的招牌)猜猜看,这样起名是什么用意呢?调动学生对名称含义的思考,以趣味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招牌和姓名一样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其中蕴含着不同的独特含义。活动二:交流收获,解读招牌文化提出问题:各小组已经收集到了相当丰富的关于招牌的信息,小组代表依次展示。1.首先指出招牌中的错别字现象
9、,组员可以补充。2.呈现本组对招牌的分类情况,概括招牌取名的规律。1.全班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让讨论聚焦到招牌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含义上面。活动三:回归生活,延伸招牌文化提出问题:若干年后,你长大了。假如你成了一名创业者,你准备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1.请你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一块有创意的招牌。2.通过招牌“拍卖”活动,学生展示、解读自己创作的招牌。换位思考体验为店铺起名的过程,从而了解到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知识与技能: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方法与过程: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
10、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重整体感知、品味。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教学设想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教学平台展示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你有过如
11、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一)要求: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2、能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二)明确1、字音认读熬o 粼ln 霎sh 咕g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如(1)亲情 (2)三代
12、 (3)温馨的家庭 (4)一家人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说话)2、示范: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
13、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如:重 交叉路口拟 家标 感人的画面题 责任迟缓的背影(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又如:美点寻踪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
14、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五、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
15、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5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掌握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16、的写作方法。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我思考,我释疑”,努力体现课堂教学学学堂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人争做生活中的强者。1、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2、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语s“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
17、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勇士、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二、资料汇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1、同桌间相互合作完成字词的考察。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3、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提问:“客人”是这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学生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
18、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1、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2、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3、请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请同学解答,或请教老师。学生针对文中贝多芬的慨叹:“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提出疑问:写贝多芬低沉的情绪,是否会削弱贝多芬的精神力量?教师提示:这样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美,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打动人心。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我们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但仍对他“对面应不认识”,现
19、实生活中的贝多芬会是什么样子呢?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学生朗读。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4、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六、体验反思教师以
20、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九、板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6(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二)了解作者(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2)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
21、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2、解读诗歌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3、合作探究(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