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docx
《《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 学设计17篇)2022-12-12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精选17篇)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篇1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讲故 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 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 学习课文1-3自然段,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文章朴实语言中蕴涵的纯美 意境,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因为朗读充分,感悟深入,学生在轻轻地吟诵中纷纷举起了小手。熊亚铀:老师,我读懂了慈母手中线。慈就是慈爱,母就是母亲, 手中线就是说手里拿着线在筵补衣服。陈子杰:我读懂了游
2、子身上衣。游子就是指出门远游的人吧,身 上衣是指他穿着母亲缝补的衣裳。马心悦:我读懂了临行密密缝。是说妈妈在儿子快要远行的时候 连夜缝补衣服,一针针一线线,小心翼翼地。(边说边做缝补衣服的 动作,有点激动)姜成铭:我想帮马心悦补充一些。我想临就是靠近、将要的意思, 密密看得出妈妈得很用心,妈妈对儿子的爱真令我感动。我还读懂 了意恐迟迟归,就是说妈妈很担心儿子,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路多华:我觉得妈妈生怕儿子回来晚了。因为迟就是晚的意思, 迟迟归就是晚回来。(许多学生点头同意)许沐文:老师,我读懂了报得三春晖。报是指报答,三春就是三 月的春天,晖是指太阳的光辉,连起来就是说要报答太阳的光辉。
3、从开始到现在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可等许沐文说完以后却无人 继续举手了。我环视了教室一圈学生们仍然无语。师:看来这句谁言寸草心有点难度,我来说吧!(停顿)不好, 刚才的诗句都是小朋友们自己理解的,很有道理。我们不要破例,好 太令人感动了。4、指名读。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 草比作什么?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 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学习四、五自然段。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 写诗?(他不能忘记母
4、亲的恩情)2、谁能读读游子吟。3、理解诗歌。二、总结。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 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 的恩情。学生谈体会。三、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教学目标: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教学准备: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一、指名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4、指名背诵。三、课堂练习。1、读句子,写话。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造句,先
5、仿说,再写下来。忙着一一看到一一2、比一比,组词。补摸恩扑漠思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孟郊身上的衣服,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 吗?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篇7教材简析:本课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古诗游子吟,属于文包诗类型。故事 是诗歌的展 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母亲, 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 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 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一自然段写孟郊要 出远门,母亲连夜为他缝 补衣裳。第二自然段写孟母把孟郊送到村外,还叮嘱他早 点回来。 第三自然段写孟郊触景生情,由“生机勃勃”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 光联 想到慈爱的母
6、亲给自已的关怀。第四自然段,即诗游子吟。 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写成。课文紧紧扣住母亲的恩情写, 通过母亲的所作、所说、所想, 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刻划非 常细腻;又通过儿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进行侧面、间接描写,表达非 常真挚,二者结合,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的母亲形象。课文还注重 细节,以小见大。“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是传神之笔,表明 母亲的恩情 远记在儿子的心中。课文配有三幅彩图,展现了诗歌的 意境,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5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一个多音 字。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2、能正确、有感情地
7、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 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1、出示课题:读准恩(en)音。理解“恩情”词义。2、讨论交流:母亲对我们有哪些恩情呢?过渡:课文是讲谁的母亲的恩情?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给课文每小节标上序号。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逐段读,随机出示生字卡片。(1)、出示生字词卡: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了、(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多音字。(了 在“报答不了当中读iao”)(3)、理解词语(可根据学生质疑的情况随机出示)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8、。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来回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这个动 作)注视:注意地看。针脚:针迹。(4)、抽读生字卡片。(5)、齐读课文。三、指导书写:出示所学生字“恩、补、针、抚摸、视”1、这些生字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指一指各自的 偏旁。2、“恩、”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不要把上半部“因”写成“田3、“补、视”注意偏旁书写的区别,联系本义来理解。4、“针”、想想还学过金字旁的字有哪些? “铁”帮助记忆。5、“抚摸”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摸”可利用“漠”来记忆。6、描红。四、作业设计:1、描红,完成习字册。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词。2、听句训练:(开火车)(1)、
9、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我看到自已种的月季开花了,真高兴。(2)、母亲忙着给孟郊筵补衣裳。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3、让学生试着用“看着”“忙着”造句。二、学习课文1、2、3小节:1、学习第一节:(1)、自由读第一节,找出孟郊的母亲对孟郊的深情厚意的句子。a、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b、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在筵着。她一边缝一边在想:孩子这回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才能回来(2)、出示图片,看图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体贴入微的思 想感情。(3)、你能读好这些话吗?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4)、母亲一边缝衣裳,一边会想些什么呢?(练说)2、学习第二小节:
10、过渡:当第二天到来的时候,母亲对既将离开自已的儿子,又是 怎样千叮万嘱的?(1)、出示图片(1)让学生看图说一说。(2)、结合第二小节,说说这小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共有3句:a、母亲把孟郊一直送到村外。b、母亲嘱咐儿子早点回来。c、孟郊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眼睛湿润了。(3)、指导朗读母亲对孟郊说的话。体会出依恋牵挂之情。3、学习第三小节:过渡:孟郊这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自由读,讨论:2、填空:孟郊()着身上的衣裳,()着那又()又()的针脚,心 里 想,母亲的()不就像这()吗?沐浴着()的小草,无论 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3、个人读,齐读。4、读了以上的这段话,说一说
11、母亲的慈爱像()。作者孟郊 像()。三、学习生字:出示所要学的生字“迟、归、言、寸、著”1、分析结构: 左右结构:归 上下结构:著半包围结构:迟独体字:言、寸、2、“迟”注意尺”最后一笔是“点,3、“言、寸”作为独体字,在田字格中把握好位置。4、写笔顺:归:著:5、“迟、归、言、寸“适当扩词。6、描红。四、作业设计:1、抄写书后的词语。2、比一比,再组词:补()模()针()恩()扑()漠()什()思()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默写词语。2、指名读课文前三小节。二、学习古诗游子吟。1、从前三小节来看,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孟郊是一个 怎样的人?孟郊正是有了母亲这样的铮铮教导,所以成为唐朝的
12、大诗人。(简 介孟 郊)。他一辈子也忘不了母亲的恩情。2、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50岁,写著名小诗游子吟)可结合参考资料讲一讲游子 吟的影响。3、出示游子吟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结合课文前三小节,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寸草心”:小草的嫩心。比喻游子的心。晖:阳光。比喻母亲的爱。(2)、试着背诵。a、同桌二人交替背、听、互评。b、全班齐背。c、指名背诵。三、总结全文:1、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世界上 最伟大的爱。老师 教大家一个成语叫:“舐犊之爱”。(联系练习 4中的成语讲解)2、我们应该怎
13、样来报答自已的父母呢?(联系实际谈一谈)3、齐声背诵游子吟。4、完成练习册。四、作业设计:1、背诵游子吟。2、造句:看到:。忙着:。五、板书设计:母亲的恩情游子吟缝衣:一针针、一线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临行密密健,意恐迟迟归。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上路看到一一想到一一50岁写诗游子吟 舐犊之爱附参考资料:孟郊:唐朝诗人,字东野,湖洲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 隐 居嵩山,贞元中举进士,官居涕阳尉。其诗作力避平庸浅率,追 求古谈清寒。与贾 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J此二句诗,施哲存先生曾在唐 诗 百话一书中作
14、过说解,录之以供参考:“第三、四句从来没有 注解,但如果不知 道这里隐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就不能解释得正确。 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 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 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在吴越乡间老辈人还知道这种习 俗。”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篇8【设计思想】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中利用 多种形式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另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和文中人 物一同去感受生活,一同受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的学 习方式。在识记生字、感悟朗读以及情境表演等环节中,让孩子带着 自己的感受去和伙伴合作
15、交流,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引领学 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整个课堂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这一理念。【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 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理解体会课文第3段母亲 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 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两句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6、】一、导入新课,初步感悟游子吟的内容。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生:齐读课题。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课题。生:(充满感情地读。)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这三个感人的画 面(课件出示三幅插图),还给它们起了名字,分别是-生看图齐说:深夜缝补,清早送别,吟诗感恩。师:孟郊不忘母亲深夜缝补的辛劳,清早送别的牵挂,写成了这 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诵 这首诗。(出示古诗,生齐读)二、图文诗对应,感悟母亲的恩情(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插图)师:再仔细地观察这幅图,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深夜缝补的辛劳? 她缝得怎么样?生:我看到母亲的背
17、都弯下来了。生:我看到了油灯,没有我们现在的灯亮,母亲的眼睛也会花的。生:因为光线不好,我好像看到母亲的手指也会被针尖戳到,师:课文第一段中有几句话就是写这感人的画面的,轻轻读一读 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读后交流:a、(出示图文)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母亲深夜缝补的辛劳?生:我从夜深了感受到母亲的辛劳。师:夜深了说明什么?大概几点了?这个时候我们都睡熟了,可 母亲还在干什么?(指图)看,这位母亲看上去年纪怎么样了?她在 昏暗的油灯下怎样补着?生:母亲看起来有我奶奶那么大了。头发白了。生:母亲的眼睛肯定累了,还要经常用手去揉一揉。师:(3)、从一针针一线线
18、你体会到什么?看看她补的针脚怎样呢? (缝得仔细、认真)(4)师述:时间就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中不知不觉的流逝,此刻 夜已经很深很深了,瞧她前倾着身子,依然在为儿子缝补着衣裳,请 同学们想一想: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 说话:母亲累得(腰弯了,就捶捶背),(眼花了,就揉揉眼)(手臂 酸了,就甩甩手臂)想想看,这件衣服里缝进了妈妈的什么?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评,齐读(读出母亲缝补的认真,读 出母亲缝补的仔细,读出了又细又密的针脚)【设计意图】理解课文的词句,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在读中 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是较好得理解词语、培养语感的方法。师:这就是诗中的:出示:(
1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齐读诗 句。男女生分开读诗句和课文里相应的句子。(5)、小朋友想想看,夜已这么深了,母亲为什么还要这样缝呢? 师述:民间有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 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妈妈为了让儿 子早日归来,所以也给孩子的衣服缝上细密针脚。,边筵边想:(引读 课文)出示句子: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6)、同学们,这里有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想想母亲可能还会想些 什么呢?【设计意图】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此时母亲想的很多。让学生 大胆想象这位慈爱的母亲能想些什么?突出了母亲对孟郊的牵挂,更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7)、师:是
20、啊,母亲缝的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可这件衣服里缝 进了母亲多少的()(生补充)多少的(爱),多少的(牵挂),多少的(担忧),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哪!那么这幅图,我们又可以说: 深夜缝补,针针线线含真情)齐读。(8)谁能把母亲的这份心思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句,评。 齐读设计意图再一次在读中感悟母亲对孟郊的关爱之情。难怪孟郊在诗中这样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 密缝,意恐迟迟归。)男女生分开读诗句和课文里相应的句子。(9)还有哪些句子感动了你?出示:母亲忙着缝补衣服。忙着写出了什么?指导读好句子。过渡:衣服缝好了,第二天清早,母亲把衣服放在孟郊的包袱里。 她把儿子送到村外。母子俩真是依依惜
21、别,难舍难分(出示图)二、感悟惜别场景,体会母子情深。1 (指图)这就是母子分别的情景,你们看此时母亲的动作、脸 上表情是怎样的?2、此时,母亲心里有很多话要跟儿子说,想想看,她可能回对 儿子说些什么呢?3、出示练习: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双手紧紧拉着儿子的手, 深情地望着儿子说:郊儿:天冷了,你要();累了你要();晚上睡觉时,你要();出门在外时,你要()4、师:这声声叮咛,句句嘱咐就是母亲的恩情哪。此时的母亲 不忍儿子离去,她有太多的话要跟儿子说了,但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 句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谁来读好这句话?(轻轻地呼唤。) 不好?谁愿意勇敢的来尝试一下。(过了一会,有两只小手举了
22、起来)过梦娇:我想这句的意思大概是说有谁能够理解小草的心思呢?师:是啊,谁知道小草的心思呢?生:小草想要报答太阳的恩情。师:那小草报答得了太阳的恩情吗?生:不师:是吗?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呢?生:书上说,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 情啊!师:有道理,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齐读)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谁言游子心呢?(我 一时想到了这样一个拓展训练)生:报得母亲情生:报的母亲恩,更好!生:还有父亲呢?生:那就报得父母恩吧!师:对,谁言游子心,报的父母恩。(边说边板书)全班齐读课前,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得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特别是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这
23、句。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还把 这句诗句的理解定为了教学难点。但上完课后,却感觉格外的开心。 当我引导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尤其是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后, 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诗句,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最后谁言游子心, 报的父母恩,也是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精彩,是在师生、生生思维的 积极交流中产生的精彩!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篇2教学片段师: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母亲的恩情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 第二小节,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a、指名读,评:读出母亲的嘱托,读出母亲的牵挂读出了母子是多么依依不舍啊! 齐读。这就是诗中的“意恐迟迟归,再次朗读前两句诗。设计意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是难点,在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母亲的恩情 母亲 恩情 教学 案例 公开 获奖 教案 设计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