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共9页).doc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立;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关系;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以及相关计算。本节的标题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比较旧教材,强调“化学剂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承接上节课的“实验有关知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些物理量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定位时,不能单单就知识讲知识,
2、而应该将这些物理量很好的融合在于实验有关的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但课本上关于物质的量,没有设计实验内容,气体摩尔体积有“电解水的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有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所以教师应该自主的开发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感悟。2、教材前后内容:承上启下,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埋下“伏笔”。 上节课讲的是“实验室相关内容”,以后的课设计有关计算的、实验的基本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或者说很大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地位不仅仅是承上启下,更是一个“基础”的地位,本节内容学生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后面相关内容的计算、实验。3、考试内容:本节课内容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年年必
3、考,年年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及其他计算、溶液的性质及其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浓的的配置及误差讨论。所以,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本节内容三个化学计量,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自主的构建起来。二、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对这些粒子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对宏观世界的物质质量、物质体积等内涵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两项基本知识有利于建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这节内容的学习。
4、同时由于上节内容的讲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利于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探究。w w w.k s 5 u.c o m2、心理特点: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摩尔、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和浓稀溶液之间的转换配置有比较直观的理解。高一学生的好奇心未减、解决问题的荣誉体验强烈,利于本节课的开展(本节课采取“问题抛给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新知识、消化新知识、体验新知识的应用)。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混合物分离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离子
5、检验SO42-CO32-气体摩尔体积Vm=V/n物质的量浓度CB=nB/VC1 V 1= C2V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n=N/NAn=m/M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w w w.k s 5 u.c o m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四、本章框架(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 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 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4)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运用物质的量的新概念
6、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体会这些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而广之,运用到生活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不断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矛盾、体验矛盾、直面矛盾,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积极的态度。(2)体验问题解决后的快乐,推而及之,体会科学探索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三、教学策略:引导探究式、自主建构概念。四、教学媒体:多媒体幻灯片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习任务:微小物体重量称量、长度测量思考并参与提问、引导并追问流程图引入物质的量 认识物质的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习任务1:了解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7、,认识摩尔。主动思考,积极建构引导、讲解、追问。学习任务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主动思考,积极建构引导、讲解、追问。学习任务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主动思考,积极建构引导、讲解、追问。 应用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习任务1: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会进行相应的计算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引导、举例、设问、总结学习任务2:解决开始的问题,升华“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思想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引导、举例、设问、总结详细流程表:教学环 节教师活动学 生活 动设 计意 图环节一引 入物质的 量导语:上节课,大家在实验室遨游了一圈,不晓得实验能力见长么?我先来测验一下。一粒米的质量如何称量?一张纸的厚度如何
8、确定? 聚微成宏思想好,不错。上面的题是热身,下面来个狠的。咱们化学研究分子、原子等微粒,那么一个分子或者原子,比如一个碳原子,一个水分子重多少?怎么称量?能直接称量么?当然不能,那怎么办?称一定质量的单质碳,一定质量的水?除以原子、分子个数?坏了?!“质量?”,你的分母是多少啊?多少个分子?原子?你能事先数100个或者200原子,往那里一放,称其质量么?你有纳米手也不行!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怎么办?现在我们的问题转化为:宏观的可称量的质量和微粒个数究竟有什麽关系?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到底含有多少数量的微粒?这个时候,慨叹吧?宏观、微观之间出现了天堑!怎么填补?比如说,我就是想知道这支粉笔里有多少
9、个原子?想知道我吃的钙片里有多少原子?组织学生讨论,看学生有无办法。倾听、思考参与回答学生聆听,认真思考,并回答。针对这样的情况,主动思考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聚微成宏的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不断的刺激学生,让学生的认知出现矛盾,激励学生自己想往下探究和学习。环节二认 识物质的 量总结学生说的,引出新课。那么,按照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我们可以订一些规矩,比如“某某规定:一支长3厘米,重10克的粉笔中含1010个原子,以此为依据,我们可以将其它物质与这支粉笔比较得出其原子个数。”这样完全可以,这个思想完全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不够腕,我们规定的不够标准、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所以,我们
10、来看国际规定。来一起认识我们今天的化学计量大腕“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个整体,不能分割,就像“刘德华”不能叫“刘华”或者“刘的中华”一样,它不能叫“物质质量或者物质量之类”,必须是“物质的量。”它是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就像我们已经认识的“米、厘米来计量长度”千克、毫克来计量质量等等,“摩尔”用来计量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数量,即物质的量。1mol究竟包含多少粒子?呵呵,就是国际规定了,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思考: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 计量 实验 中的 应用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