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初中语文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初中语文优秀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语文教案 篇1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写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二、学习第2小节(“岭”)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
2、。(板书:多温柔)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2)学生读写“温柔”的句子。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柔的特点读出来呢?出示幻灯片:“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师:读一读
3、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相同。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出示幻灯片:“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4、,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别都不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柔也读出来呢?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柔、亲切的感受。再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一句。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柔”?怎样读又是“那么温柔”呢?5、明白作者表达的方法。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作者拿秦岭的“险”来作对比,突出大兴安岭的“柔”。6、总
5、结学习方法。(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3)了解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写法)三、学习第3、第4小节(“林”)运用上述学习这一部分。1、自由读第3、第4小节,思考:“林”的什么特点?2、师生讨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盛。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
6、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2)指导朗读第4小节。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出示幻灯片:“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
7、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说它像浪花。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四、学习第5小节(“花”)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交流体会。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2、读课文,读出“花”多和美的特点。师生讨论交流学习体会:(1)抓住“河岸
8、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2)“不缺乏色彩”“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句间接写“花”多。(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美丽少女,表达了喜爱之情。山上青松,山下白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1、理解解诗句
9、含义,领悟诗的意境。2、理解李贺虚构的仙境有着怎样的寄托。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二)作者简介:李贺一生位卑职冷,病贫交迫,深感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死生问题纠结于心。诗作虽情绪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辽阔,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三)品读鉴赏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作点评。(要求:从字音、节奏、停顿、感情等方面入手。)3、学生放声朗读,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间交流心得。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这是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
10、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2)作者的想象思路是怎样的?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主体部分四幅画面。学生描绘后教师归纳:画面之一: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画面之二: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画面之三:神奇的耕牧图景。画面之四: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问: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答: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
11、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诗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四)归纳主题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的浪费了,故怨恨不已。诗作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五)作业1、熟练背诵本专题各个篇目。2、课后完成“积累与应用”及相关练习。鉴赏资料: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
12、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
13、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14、。语文教案 篇3第一课时目的:1指导看图,初知图意。2查字典自学生字、词。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除了汉族以外,其他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有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字。虽然我们是多民族国家,但各民族人民团结友爱,亲如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不同民族的人民是怎样一起生活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2理解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什么叫“亲人”,谁是你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3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各是哪个民族的,各有多大年纪,她们在干什么,联系图上的景物,想想她们会说什么?她们为什么那么亲热?4同桌交流观察
15、的情况,说明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5班上交流,请25人发言。6.总结观察方法:(先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看旁边有哪些景物,说明了什么,也就是按从人到物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7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8查字典,自学生字、词。(1)“硬”:最后一笔捺与撇相交。“朗”:在“硬朗”中读轻声。“县”:上边不是“目”。“毕”:上面“比”的右边是“匕”,不是“七”。“灵”:第二笔不出头。“便”:多音字组词来区别。“及”查“丿”,因为第一笔先写撇。第二笔是横折折折撇。“盐”:左上“土”的末笔横改提,右上“卜”的两笔相接不相交。“换”:右下不是“央”。“净”:注意部首。“眯”:左面是“目”,不是“月”。(2)组词
16、族( ) 汉( ) 济( ) 竟( )旅( ) 汗( ) 挤( ) 竞( )换( ) 净( ) 眯( )唤( ) 静( ) 咪( )通过查字典,理解以下词义:经济:本课指生活上所需要的费用。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本课指不拖延,准时。毕竟:到底,究竟,终于。灵便:灵活。本课指四肢灵活、敏捷。硬朗:指老人的身体健康。9读文,巩固字词。质疑。汉族、硬朗、县城、经济、毕竟、灵便、及时、替换、干净、笑眯眯、出来进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看懂图意,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敬老助老是人的美好品德。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真挚感情。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人
17、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学习第5、6自然段1、快速读文,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5、6自然段)2、请1人读5、6自然段,大家用“”画出老奶奶发现了“我”悄悄地帮她洗、晾衣服后,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然后看投影填空:老奶奶( )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 )捧着我的头,把( )脸紧贴着我的脸,( )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3、指名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哪些词语,老师把词语填在括号里。4、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几点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一是老奶奶对“我”的行为表示
18、感激;二是表达了老奶奶对“我”的喜爱之情;三是老奶奶把“我”当成了亲人。)(从老奶奶的语言中体会出:自己的女儿都没能这样照顾她,而我们母女俩却主动、热心地照顾她,超过了自己的女儿。)5、有语气地练读,请1或2人汇报。二、学习第13自然段1、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分小组围绕课文13自然段讨论,希望同学们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汇报,归纳如下:(1)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有人照顾;(2)尊重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3)各民族之间应团结,相互帮助,友好相处;(4)邻居之间也应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三、学习第4自然段1、请1人读,大家
19、思考:“我们”帮老奶奶做了哪些事?而这些内容画面上没有,那么作者根据什么写出来的?2、小结:我们看图不仅要会看画面上的内容,还要会联想,推想,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画面,变静为动。四、理解课题1、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女儿还亲”?从这里体会出什么?(1)母女俩长期主动、热情、周到帮助,使老人深爱感动;(2)就连亲生女儿也难以做到;体现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2、小结:她们并不是一家人,但胜似亲人,因此课题为亲人。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而小姑娘决心坚持把好事做下去。精神多么可嘉呀!)六、有语气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探究活动同学们,你能
20、通过上网了解一下苗族分布情况,占地面积,居住人口、风俗习惯、旅游景点、物产资源等等,然后像导游员一样,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小导游们分别给自己的旅行社起个响亮的名字,最后比一比,看哪个旅行社招来的游客最多,说明哪个导游最成功,好啦,开始行动吧!语文教案 篇4“一起做游戏”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习做游戏的兴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
21、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点)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难点)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带孩子们玩游戏:老鹰捉小鸡。2让学生找几个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3黑板上先画一张小熊的笑脸,准备一个鼻子粘贴,一条蒙眼睛的布。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生:老鹰捉小鸡。师:这个游戏好玩吗?生:好玩极了!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
22、戏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游戏、乐于表达的愿望。二、引导交流,自由表达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师:那我们再来玩个贴鼻子的游戏吧!咱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好吗?生:太好啦!师:那我先请一位同
23、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的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的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3.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教学重点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2.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这样的字母叫复韵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复韵母。板书
24、:ai ei ui问:这里的复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讲: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一、看图学习字母ai讲:图上的两个小朋友挨得很近,挨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教师范读:ai。学生学读ai。ai有四个声调:i i i i。(集体读字母和四声,个人读,分行读)二、看图学习字母ei问:1.图上的小孩子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讲:ei发音的方法和ai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教师范读:ei。学生学读:ei。ei有四个声调:i u i i。(运用多种
25、方法练习读。)2.怎样记字母的形呢?两种方法:根据图中树枝呈e形,整个画面与ei形相似来记。可以根据发音来记形。三、看图学习字母ui问:1.图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么?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学生练习读准ui的音。板书四声进行练习。2.怎样来记ui的形呢?(图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与帽子的绒球很像ui的样子。)四、巩固练习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课中休息:儿歌: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字母在一起,口形变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记。五、讲标调方法ai ei 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标调的时候应当写在谁的头上呢?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告诉我们怎样
26、标调。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六、指导书写: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二、练习声母与aieiui的拼音注意:1.由请慢生读到请快生读2.由慢速读到快速读3.由拼读到直呼二、看图读词语(吹笛子,提水)方法:1.看清图中人物的动作2.自读音节3.直呼音节三、看图读句子方法:1.看清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自由拼读图下的四个短句。3.直呼音节读出句子。四、训练直呼方法:1.先自己看书,自由拼读或直呼。2.按横的顺序读音节。3.按竖的顺序读音节。4.用卡片检查直呼情况。五、学写音节bi hi hu当堂抄写,字迹要规范,特
27、别要强调复韵母的标调问题。板书设计:aieiui教案评析本课教案教学结构设计合理。教学从图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规律。如教学ai先发a的音,开口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读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ai。在教学eiui这两个复韵母时,学生很快就知道先发好前一个字母(eu叫头韵母)eu,注重发音部位,口型都迅速滑向i,一口气读成。在标调方法上,让学生用儿歌记忆,也是给规律,这样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了能力。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面向多数,并进行了层次性的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差生用轻声拼读法,优秀生用直呼的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字母。一种是借助图记忆,如ei,图中
28、树枝呈e形,整个画面与ei形相似。另一种是根据发音来记忆。以上教学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语文教案 篇6综合活动:出墙报一、活动内容这个主题活动,给学生走近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品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活动前,明确认识(什么是高尚品质);在选择、组织、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应融入自己的感情。二、活动组织1、准备材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规模;稿件的内容要真实;提醒学生采访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采访后迅速写成草稿。2、整理材料(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3、设计版面(留白、横竖搭配、主题突出等)4、评价同步作文指导一、作文题目用一、两件
29、事写一写身边高尚的人二、写前指导1、选好作文对象,明确文章中心;2、根据自己所搜集整理的材料作素材;3、写人的文章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来写;4、注意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例:一夜的工作穷人);5、写完后,应结合作文的几个评价标准自评作文,进行修改。作文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反馈一、作文先期手抄报学生每人制作一张主题为“高尚”的手抄报或电子板报。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并帮搜集的和“高尚”有关的文章、名言警句、古诗句等加入一起进行排版。多数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加以创新。这期的手抄报制作较为成功,学生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全班只有两张没有上墙展示。二、习作情况1、老师“大浪淘沙”老师一番“淘沙”后,发觉有十来份文章,以叙述的口吻来写高尚的人,人物形象难以突显。因此,老师又把评改作文的六个标准再次和学生学习。自找差距,并对十来份习作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修改。2、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自读自评,师巡视指导 学生让本组我辑评,师巡视指导(生在四、五年级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评价语言适当,评价中肯)3、学生再次修改4、师改后评讲(每个学生印发一份宏宇的习作,师以宏宇同学的习作进行指导讲评。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应注意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文章首尾的呼应,并努力通过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等。)5、学生最后修改、定稿、誊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