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成为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巨大影响。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来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薪酬管理是最困难的管理任务,本文就是由此出发,明确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并提出一些人力资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力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薪酬体制。关键词:薪酬管理;考核体制人力资源管理里的薪酬管理是整个资源管理乃至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经济
2、核算与效益,而且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薪酬管理的核心是公司根据员工对组织的贡献科学、合理的确定员工的薪酬差别,来制定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薪酬制度。一、 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中的地位和价值 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劳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而薪酬是对劳动的定价,按传统劳动价值理论,薪酬要保证劳动力生存和再生产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水平的提升,激励效应是最关键的因素,而薪酬是最具激励功能的因素。根据绩效管理模型,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激励效应这四个因素;薪酬的保障作用可以提高员
3、工的技能,薪酬的激励作用可以充分实现激励效应,因此薪酬管理对于绩效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薪酬管理在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达成吸引、保留、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创造-评价-分配”价值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员工努力的实现经济价值,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的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一支素质良好且具有竞争力的队伍。二、 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战略的延伸,而薪酬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延伸。薪酬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企业战略是否能实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例如,薪酬管理知识的缺乏,造成薪酬管理在人力
4、资源管理中不尽人意,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虽然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大多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非国有制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2、薪酬内部差距问题薪酬内部差距问题本质是内部一致性问题,主要依靠岗位评价来解决,薪
5、酬内部差距应该考虑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企业效益、行业市场薪酬水平等多种因素。(1)一般来讲,企业规模越大,最高薪酬和平均薪酬相比倍数越大,企业规模越小,企业最高薪酬和平均薪酬相比倍数应少一些;平均主义企业文化薪酬差距小,业绩导向的企业文化薪酬差距大;公司效益好,薪酬差距大些,公司效益不好,薪酬差距应该小些。(2)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还应考虑行业市场薪酬水平因素。某些行业员工薪酬收入差距大,比如金融、地产等行业;某些行业员工收入差距小,比如商业企业、餐饮企业等。这是因为,一方面不同行业之间低职位员工收入差距不应过大,因为这些岗位具有普通性、替代性的特点,比如司机、会计等岗位;另一方面,不同行业高职位
6、员工收入差别很大,这是由于人才供给不足以及对技能要求不同决定的,如建筑工程师的收入一般高于机械工程师的收入水平;由此可见建筑行业薪酬差距一般比机械行业、普通服务行业的大就不足为怪了。3、福利设计缺乏弹性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洗理补贴、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的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此外,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4、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的不均衡 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表现的不平衡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到外部的一个公平问题
7、,即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得与社会同类工作平均工资相比较过程,比较的结果会影响他们今后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去留,相对于高薪收入对优秀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因此若要保留和吸引优秀人才,企业薪酬水平应该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必须考虑区域薪酬水平、同行业薪酬水平以及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同时结合企业的市场地位、人力资源储备以及公司盈利情况综合确定薪酬水平,所以薪酬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进行薪酬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我国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主要特征是,新毕业大学生、基层管理人员、普通专业技术人员供给充足,人力资源总量供大于求;而中高层管理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还比
8、较缺乏,尤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供不应求;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水平技术工人也比较缺乏;普通操作工人供求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某些地区某个时间段供过于求,而其他地区某个时段可能供不应求。(2)对人力资源市场供应比较充足、对工作经验要求不高的岗位,不宜一开始就提供太高的薪酬。应该提供一个适度竞争力的薪酬,或者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根据业绩表现淘汰不合格者,同时给与业绩优秀者留出足够的晋级空间。很多企业薪酬比较稳定,同一岗位员工薪酬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样的企业对新招聘员工往往也给与较高的薪酬,如果随着员工能力提高而不能给与薪酬晋级激励,往往会造成员工不满意,导致优秀员工离职,
9、这样的现象在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中经常存在。三、力争建立一个完善的薪酬体制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薪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薪酬策略和薪酬实践己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如何利用好薪酬这个激励杠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又和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等事关企业等事业发展的事业目标密切相关,令其获得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是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实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政策。1、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企业在具体确定工资总额和工资增长率时,要讲求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进行薪酬调查
10、,取得相关行业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资料,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劳动能力的分析;其次,严格实行全面考核,不仅考核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正确区分劳动差别;最后,综合以上的情况,对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以及工资晋升条件等十项进行决策,决策前应征求企业工会职代会及全体职工的意见,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体系就要保证公平、有效。而有效是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能精确的测量业绩,(2)清楚的定义工资与绩效的关系,并能将业绩的结果与工资挂钩,(3)其考核人员要自己明确绩效考核的标准,并操作评估过程,和下属级别之间有相互信任。2、科学规划薪酬制度体系、明确薪酬
11、分配原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的成就感、事业感、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是推动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动力,但较丰厚的薪金报酬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的工资可以采取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内容的选择及具体的分等定级,其构成如下: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学历工资十绩效工资+福利。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与适当的薪酬激励,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科学的分配原则就是在薪酬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就是要选择领先,落后还是要跟随薪酬战略,是侧重于保留、吸引、和激励人才的薪酬目标,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如何兼顾,薪
12、酬水平的市场定位,薪酬的构架,薪酬和业绩的关联。薪酬的科学性能从明确、清晰的薪酬原则中体现出来。3、福利政策设计的人性化企业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给员工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优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政策应该是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福利项目包括优厚的资金、法定福利、衣食住房补贴、完备的员工培训、购房购车无息贷款、补充性养老保险、有薪假期、特殊福利、员工俱乐部活动等.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国企业应将西方国家人性化的福利项目与我国的实际结合,不断推出多元化的符合中国特点的福利项目,尤其是那些满足员工丰富需要,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福利项目,如教育福利等,为员工提供一个
13、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优良环境。同时,企业还可以借鉴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的“弹性福利计划”,由员工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和金额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自己的福利项目组合,满足员工对福利灵活机动的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4、以职位评价系统为基础,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公正 岗位评价和分析是现代薪酬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解决了根本上对内的公平的关键所在,首位,职位评价立足于岗位,岗位评估不是岗位,而是岗位员工,应从劳动多样化的额角度设计报酬,依靠价值定待遇,是不同职位之间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清晰每个职位的价值,都反应该职位对公司的贡献,即有很强的说服力。其次,要对职位评价的基础及各项指标进行界定,避免员工的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以提高员工之间对职位的差距可接受的程度,使其接受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加强。【参考文献】1、 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则机械出版社2、齐刚薪酬管理的发展趋势,中国经营报,2004年1月12日3、叶向峰著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限制150内